我們學佛後,要慢慢地調服自己的心,
學會心平氣和去體諒他人。
不管每天遇到什麼樣的人和事情,
都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別人,
最主要的是理解別人的心,感受別人的心,
尤其要讚嘆、敬佩別人的善心。
自己有很多事情做不到,沒有願力,沒有緣分,
別人做了善事,我們就要去讚嘆,去隨喜,
千萬不要以自己的知見批評別人,說別人,
這樣自己造業。
別人的發心多大,你造的業就多大。
倘若別人真的發了菩提心,為一切眾生去服務,
你去批評別人,阻擋別人做善事,
讓他人行善的心退失,
想想看,你造的這個惡業有多大?
學會去體諒別人的不易和難處,這樣慢慢的,
我們自己的心會柔軟起來,
心裏會充滿對他人的慈悲和憐憫。
這樣做對誰有好處?還是對自己有好處。
首先,自己積存了功德。
什麼都沒做,僅是真心讚嘆、
隨喜就得到了功德,多麼簡單、容易。
其次,這樣你會對所有的人和事
都能夠理解、寬容,
不去計較那麼多,心量會越來越大。
不去計較那麼多無關緊要的事,
你的心會很平穩,自己會很快樂。
不要有那麼多的怨氣,
覺得不平,然後自己生悶氣,和別人結惡緣,
不要那麼傲慢,總覺得自己很對,很有道理,
這樣子,自己每天都很苦惱,
想修法修不了,想念咒語念不下去,
因為自己的心中怨氣太重,
所以不能和善法感應,自己想修善法修不下去。
自己心裏有沒有怨氣,自己最清楚,
不需要別人告訴你,
當你每天對這個看不慣、對那個也看不慣,
不是認為這個人有問題,就是認為那個人有問題,
這就是你自己的心不平,怨氣太重,嗔恨心太強,
所以你一和別人說話就和別人結惡緣。
自己想修法,修不了;做善事也做不了,為什麼?
心中有嗔恨,和善不相應。
然後看到別人做善事,自己也不歡喜,
會提出很多自己的知見,
總覺得自己說的有道理,很對,去批評別人,
其實這些知見沒有用,這些知見
都是源於自己的煩惱造成的。
這個時候,知見越多,批評越多,
自己內心的怨氣越重,煩惱心越重,
然後自己的生活也總出問題,
因為內心的怨氣重,必然感召外境的不順利。
外境都是自己內心的感應,
你為什麼會到這個地方來?
是自己業力招感,
業力也不必想的那麼籠統、模糊,
反觀自己當下的心念就知道,
你自己心裏煩惱強烈,
就是自己的心中怨氣太重,善心太微薄。
你和別人交流時,別人也會察覺,
你總是批評別人,說別人過失,自負傲慢,
自然會讓別人對你反感和厭惡,
你自己的生活也總是不順利。
你對眾生沒有善心,
對上師、佛菩薩也不會有清淨的信心,
有也是假的,是貪心,不是信心。
自己的心裏有太多的怨恨時,
上師、三寶想度你度不了,道友想幫你幫不上,
因為你自己內心排斥、拒絕,
對別人不相信,聽不進去良師益友說的話,
所以福慧資糧修不起來,
就是偶爾做一點點善事,
也僅僅是積累少量的一點福報,
結果自己也總苦惱,
這就是自己的因果,當下就感受到果報。
這個果報是什麼?
是當下自己的煩惱強烈,自己無法控制。
這個果報的延續是什麼?
是離善法越來越遠,越來越不相應。
然後會違犯了更多的戒律,越來越沒有信心,
慢慢的善心降低,慈悲心減少,
嗔恨心增長,業障越來越重,
自己在這個時候還不覺得是自己有問題,
總認為是別人的問題,然後從這個地方離開,
從善的地方離開,和善友分開。
自己的怨氣不消,心不會平;
自己的傲慢心不去除,善法不會相應;
自己的習氣不改,真的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