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658665
 天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這筆帳記民進黨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搶皮夾與請吃飯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區別與聯繫,回友人建業後記
作者: 天風 日期: 2008.03.31  天氣:  心情:

web3.0,web2.0,web1.0三者的區別與聯繫

從1997年互聯網啟蒙時代沿襲至今,一直以來,互聯網就擔當了一個“織網者”的角色,一些門戶網站用大量編輯的人海戰術從報紙等媒體搜羅新聞,然後集成起來打包推給網民,這是種網民被動接受的過程,也是一種“填鴨式”的傳統單向資訊傳輸模式,而網民“上傳”的通道是被封死的。
  
這就是傳統互聯網1.0的弊端,或者可以從技術上去闡釋兩個版本的區別。比如一代互聯網是客戶/伺服器的架構模式,所有的網民必須蜂擁至門戶網站等中心點去獲取資訊源,而傳統門戶充其量是“搬新聞”的螞蟻,和中關村的“搬箱子”不無二般。

因此,第一代互聯網是“閉門”做新聞,缺乏與網友間的互動。而互聯網2.0打開的可能是另外一扇門。

革命會拉開序幕嗎?
  
試想,如果將中國1億網民排列成一張大網的話,每個人都會成為這張網中的一個節點,而每個節點都可能充當一個資訊源,反映到現實中也就是如今炙手可熱的博客,顯然,數以千萬的網民創造的資訊顯然更適合自己的胃口,而博客網擔當的角色就是除了傳統的互聯網門戶提供的新聞外,博客門戶還會將從每個節點上傳來的資訊進行匯總、梳理、篩選。
  
博客網創始人董事長方興東對記者表示,博客網的目標是超越新浪、搜狐。這是版本間的升級換代,網民對傳統的門戶網站提供的粗放式的內容已經不再感冒,而來自於“草根”階層的網民的資訊恰恰是最能體現互聯網2.0精神的本質所在,而且是個性化的東西,所以才會有木子美、芙蓉姐姐等的迅速竄紅。
  
其實,已經有很多的關鍵字能體現出互聯網2.0的特徵,比如現在已經應用廣泛的RSS聚合新聞服務,已經有資本介入的SNS服務,包括現在細分出來的圖片博客、移動博客甚至有音視頻表達形式的“播客”等等。無疑,這些都滿足了普通網民的表現欲望,也使線民真正成為了互聯網的主人,可以盡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看法。
  
有專家分析,互聯網2.0就是一場針對傳統門戶的離心運動,線民可能會更青睞於一些博客的聲音,而不是每天把傳統門戶的內容等放在收藏夾裏反復刷新,而相比中國1億線民的智慧和思想,要遠遠強於數百個編輯的水準。而且,純民間的內容更讓人感覺新鮮感,可讀性更強。
  
但是,博客能替代傳統門戶嗎?顯然也是不能的。

  不是替代而是融合
  
從現在的競爭態勢看,基於互聯網1.0版本的傳統門戶網站也已經有了恐懼感。甚至如一個門戶網站的編輯所透露,“上面”已經開始封殺諸如“Web2.0”、“互聯網2.0”等敏感字眼。

但從目前看,博客的概念還很難撼動像新浪、搜狐等傳統的門戶網站的老大地位。
  
往往是固守於互聯網1.0的傳統門戶們既想跟隨新概念新技術,又怕傷筋動骨,因此,他們絕對不會脫胎換骨。博客時代COO譚湧泉對記者表示,傳統門戶是船大難掉頭,當然,他們也可以補充上博客這一塊短板,增強互動性。
  
其實,對於互聯網2.0一個最佳的表述是,以往是網民圍繞著門戶中心做圓周運動,而互聯網2.0就是要完成逐步“去中心化”的工作,讓門戶僅僅濃縮成一個普通的中心點而已。

但多年來形成的門戶網站模式已經給網民形成了習慣,簡單地跳過門戶網站的模式也是不可能的。
  
但衝擊是不可避免的。從小處說,互聯網2.0改變的是一種傳播源、傳播媒介和傳播方式;而大處著墨,則可能會影響到很多傳統行業的價值鏈,比如網路電臺、網路電視臺、博客電影、博客唱片、博客圖書這都將在互聯網2.0中體現出來,而這顛覆的恰恰是傳統產業的很多遊戲規則。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上篇文章摘自網站,網址忘了,下列是讀者回應:

Keso:  “表面上看,Bloglines取代了門戶,成為一個新的中心,但這裏有一個重大的區別。門戶是唯讀的,它帶有某種鎖定的性質。你可以離開門戶,但你無法帶走門戶的內容。Bloglines則完全不同,你覺得它好用,就會繼續使用,有一天你不再喜歡Bloglines,你完全可以導出你的OPML,到另一個RSS訂閱網站,或者乾脆用用戶端軟體流覽同樣的內容。所以,像Bloglines這樣的網站,是可寫的,你可以導入,也可以導出。就像你對資訊擁有選擇權,對服務提供商也同樣擁有選擇權,沒有人可以鎖定你,主動權在你自己手上。”
  
van_wuchanghua:  “web1.0天天談門戶,web2.0談個人化;web1.0談內容,web2.0談應用;web1.0商業模式,web2.0談服務;web1.0談密閉、大而全,web2.0大家談開放、談聯合;web1.0網站中心化,web2.0談個人中心化;web1.0一對一,web2.0談社會性網路;”
  
Don:  “Web1.0到Web2.0的轉變,具體的說,從模式上是單純的“讀”向“寫”、“共同建設”發展;從基本構成單元上,是由“網頁”向“發表/記錄的資訊”發展;從工具上,是由互聯網流覽器向各類流覽器、rss閱讀器等內容發展;運行機制上,由“ClientServer”向“WebServices”轉變;”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時報周刊 vol.1525, Tue, 15 May, 2007:

web2.0掀起的網路熱潮持續延燒,財團大手筆併購,輕鬆打造出億萬金童,一夜致富的故事讓大家目眩神迷,彷彿2.0上身,就等於創造了新的財富。

趨勢大師詹宏志卻在此時預言:「web2.0的發展已到盡頭。」

他認為,新一代web3.0正在悄悄醞釀中。到底web3.0長什麼樣?可以提供何種功能?大陸驚人的網路流量,會為網路世界的下個標準,帶來什麼變革?以下為本刊專訪詹宏志摘要。

  Q:根據統計,台灣人每週花十二.六小時的時間上網,居世界之冠。您認為網路的崛起,對於現代人的時間分配,是否造成改變?
  A:網路尚未出現前,一個人一天或許固定花一些時間看電視、報紙或雜誌,現在多出了這個新行為,於是把這固定的時間各偷走一些去上網。尤其是年輕人,行為尚未固著,直接放棄了閱讀報紙的習慣,讓網路佔據了所有的時間。但光從網路獲得新聞,會有問題:當你翻開報紙時,不管是喜不喜歡的新聞,至少會看到標題,即使不看內文,也有個大概的全貌,但從網路閱讀新聞時,你只會挑出感興趣的看。

  而且,一分報紙若有六百條新聞,我也不認為有人會在網路上閱讀這麼多的量,更何況電視二十四小時轉播最新消息,容易讓人以為自己已經知道全部的新聞了。

  根據網路行為的研究顯示,網路對電視的排擠性最大,網路使用者偷了大部分看電視的時間來上網。卻發現報紙的廣告量重挫最深,網路拿走了最多報紙的廣告,反倒是電視廣告衰退得最慢,所以網路帶來了整個經濟活動的轉變,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web2.0走入尾聲

  Q:Web2.0公司大部分都沒有明確的獲利模式,所以很多公司後來選擇賣給了大財團。這會不會是另一個網路泡沫的開始?
  A:Web2.0代表性的公司,台灣無名就個例子,它尚未賣給雅虎前就有廣告獲利,由於有學校的資源,因此是個特例,大部分都是無獲利狀態。但美國市場上三個不賺錢的2.0公司-Flickr、YouTube、MySpace,卻分別被Yahoo、Google和News Corp以高價買走。這些公司以社群的型態興起,流量的規模都不小,但2.0公司發展到這個階段,大部分都還不能獲利。

  回頭看1.0時代的公司,發現只要有龐大的流量再繼續發展下去,它的流量會一點一滴發揮功效,然後賺錢。現在花錢並購的都是1.0公司,像Yahoo和Google。

  當2.0公司冒出來的時候,1.0公司太清楚2.0公司的價值。但我相信,2.0公司只要循著1.0的途徑走,最終可以獲利。但1.0公司提供了夠誘人的價錢,讓2.0公司的創造者覺得滿足,省去了往後幾年的奮鬥時間,直接得到了報酬,交易因此發生了。

  同樣的例子,可從另一個角度看:每一家公司發展的時候,都有困難點,但當它可賣出高價時,意味著尋找金援不是難題,所以選擇賣出的公司,並非都是資金的問題。以無名來說,最後它選擇賣給雅虎,我相信那是創辦者認為,無名與雅虎的文化可以相容,所以它是做了一個最好的選擇,而不是被迫,這是積極的做法。

  不過,基於兩個理由,我認為2.0的時代已經走入尾聲:

第一、2.0主要的創新模式,大部分已經出現了。第二、2.0的精神已為人所知。

  Q:雖然無名賣給了雅虎,對無名來說是好的選擇,但並購之後,在未來網路市場上,會有不良影響嗎?
  A:公平交易法對企業有規定:當兩個公司結合後,在某個領域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三分之一,公交會就必須審查,是否因此阻礙該領域的進步。

  若對總體經濟不利的多,就必須阻絕。我不贊成雅虎和無名的結合沒有限制。

  因為網路其中的一個行為,就是靠流量帶來廣告,本來雅虎在台灣的網路市場就有不可忽視的能力,又並購了原本靠廣告獲利的無名之後,流量的市占率接近八十%(雅虎統計值為六十%)。這麼大的影響力,對網路廣告的價格,至少短期內有決定性的影響。

  如果一個新的媒體,是以社群的型態發生,它惟一擁有的就是憑流量帶來廣告收入。在雅虎並購無名前,這些小公司尚有生存的空隙,現在廣告主則認為,將廣告下在這八十%流量的網站就足夠,而不考慮其他小公司,這將會阻礙了小公司取得網路廣告的機會。我認為這是公交會必須考量的。

  不過,小公司生存的方式,除了我剛剛所說的,靠網路廣告獲利外,還有其他方式。我舉一個例子:台灣目前有三家網路公司上市:久大、PC home、104。首先上市的不是PC home,而是大家不熟悉的久大。久大是一個B2B的網路公司,提供給企業一個運算力量,當網路使用者搜尋關鍵字時,該公司的相關訊息,會跑到搜尋引擎的前段,讓人容易被搜尋到。所以,小公司還是有它生存的利基。

  web3.0搜尋是關鍵

  Q:既然Web2.0已經結束,那麼,您認為未來Web3.0將如何呈現?
  A:我認為3.0的時代,可能發生的是搜尋力量的強化,以及形態的改變。我拿雅虎和Google做比較,來說明搜尋功能對使用者的重要性:雅虎像是個百貨公司,做了各式各樣網路上最普及的服務,但它的規模比Google這種單純做搜尋的公司還小。

以二○○二年來看,雅虎的營運額是六十億美金,Google則可達一百億美金。一個搜尋有足夠市占率的公司,可以比其他公司都還要大。

  比獲利差距就更大了,雅虎去年全年獲利為七億五千一百萬美元,而Google光是去年第四季十億三千萬美元的歷史新高獲利數字,就超過雅虎的全年獲利,兩者之間獲利差距四倍以上。

  這代表一個現象,一家什麼都做的百貨公司敵不過只賣一項產品的商店,這表示後者所賣的這項商品,具有最大的普及度,幾乎每個使用網路的人都會使用到搜尋。

  但目前網路的搜尋功能,普遍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打了一個關鍵字,出現一堆零散的資料,讓人不知道從何選擇。我在學校教書的時候常常會問學生,搜尋引擎跑出來幾萬筆資料,你會看到第幾頁?大多數看到第十頁以後就沒耐性了,這顯示目前以關鍵字為核心的搜尋概念,還存在有很多使用上的問題。

  搜尋的需求這麼大,往往一點點小的改變就可以讓網站很成功,韓國有個新的搜尋網站叫做nate,去年流量排名第一,nate只做到了一個小小的功能,他就打敗了雅虎、cyworld等之前的流量冠軍。

  它做了什麼?其實只是在搜尋結果前面,用搜尋出來的網頁幫使用者整理出關於關鍵字的基本資料,當使用者在該網站搜尋時,就跑出一個區塊,幫你將該資料最重要的部分整理好,區塊之後才開始出現一般搜尋網站出現的資料。例如你打一個人名,在搜尋結果一開始會有這個人的簡介,就這麼微小的轉變,它就成為韓國第一大。

  搜尋引擎目前限制還太多,相對來說發展空間就很大,現在的搜尋引擎大概只滿足使用者五%所需的功能。人性都想直接知道答案,不想自己一頁一頁去查。關於新型態的搜尋引擎,我舉ask.com當例子。它是自然語言搜尋引擎,一般搜尋都是靠關鍵字,但它有瞭解自然語言的能力,能認出這些字的意義,再幫你將資料盤繫起來,使用者很快能找到相關解答。

  微軟前一陣子收購一家稱為teleo的小型網際網路電話公司,使用者搜尋時不需要坐在電腦前,只要打電話進去,將問題告訴語音系統,對方將自動把前面最重要的前五項資料,用語音的方式讀給你聽。微軟買下這家公司,是相信搜尋還有其他介面的可能性。

  Q:中國的網路有驚人的流量,未來網路會朝中國或中文靠攏?
  A:網路出現之後,使得世界變成兩種人口:一種是真正的人口,另外一種是被連結起來的人口。而誰是被連結起來人口的通路商,尚未決定,也是未來角逐的關鍵。雖然目前全球最有價值的網站都在美國,它所連結的總體經濟力量是最大的,但中國能提供大量的連結人口,所以極有可能追上美國。

  從出版來看,中文書大概只佔了全球的四%,比德、日文產值還小,但網路上中文產量很快就會僅次於英文,也有機會變成第一名,所以中文是一種經濟語言。

  中國大陸的網路行為,很有能力改變全球分配。可惜的是,中國的管制太多,不見得所有人和財團都進得去。

  相對於中國,美國顯得樂觀許多,所以美國有第一流的網路人才,最有力量的資金也會在那裡出現,塑造出最好的網路環境。所以中國最大的問題在於過度管制。

  台灣內容佔優勢

  Q:中國在網路上的崛起對台灣有好處嗎?台灣的優勢在哪裡?
  A:理論上,網路沒有流動的界線,但它有語言的圍牆。台灣是一個使用中文的地方,它會在中文裡頭會得到利益,也會得到競爭。

我們從中文得到的意義有兩個:

一個是因為中文所產生的經濟效益,
另外是因為中文所產生的知識價值。

如果你要查某個學術條目,中國或許可以提供大量的訊息給你,但台灣不能,因為台灣不是一個獨立體系,不能做到很細的學術分工。

中國過去因為管制,有些科門不能碰,所以不是每個科目都有專家

如果能開放,憑著它龐大的人口,將使得它學術的完備變成有可能。


所以台灣扮演的角色,不是在生產上與中國競爭,而是做為生產的管理者,因為我們沒有這麼多的作者,卻有較好的編輯能力。


有幾個現象,你看現在台灣比較熱門的幾個網站,大陸網友都有相當的比例,他們會過來看,但你看看臺灣有多少人會去看大陸的網站?在內容的素質上,台灣還是有優勢的。
  
你看娛樂業就知道台灣的優勢,當台灣和中國同時製作一張唱片,丟到各國販賣,台灣賣得絕對比大陸好。我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你到馬來西亞的最大書店,發現有七成的英文書、三成中文書,卻沒有馬來文書。在馬來西亞,若你不懂英文或中文,想知道世界知識很困難。再從這三成的中文書觀察,有八成的是台灣的書、兩成中國的書,但台灣書的價格是大陸的四倍,而馬來西亞用簡體字已經二十年了。
  
這些說明一件事,如果網站經營自由流通,就會跟賣唱片和中文書的情況一樣,顯現出台灣具競爭力,台灣比大陸瞭解使用者的需求,但先決條件是台灣必須不斷向上提升才行。

  詹宏志Profile
  ⊙1956年出生,台灣南投人,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是電腦家庭出版集團和城邦出版集團創辦人。擁有超過30年的媒體工作經驗,曾任職於《聯合報》、《工商時報》、《中國時報》、遠流出版公司、滾石唱片、中華電視台、《商業週刊》等;於各媒體擔任總編輯期間,曾策畫或編輯超過千種書刊,並曾創辦《電腦家庭》、《數位時代》等超過40種雜誌。
  ⊙詹宏志是台灣著名作家、意見領袖、電影人、編輯及出版人,並以其創意和對文化及網路趨勢與社會經濟問題都有獨到的見解。曾有趨勢索隱、創意人、趨勢報告、城市觀察、 城市人、閱讀的反叛、人生一瞬等12本著作。也曾策畫和監製9部電影包括:《悲情城市》、《戲夢人生》、《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天風:

Web1.0的代表平台(或公司):Yahoo、Google和News Corp。

Web2.0的代表平台(或公司):無名小站、Flickr、YouTube、MySpace。

Web3.0的代表平台(或公司):nate、ask。

Web 為網路的意思,web1.0代表第一代網路平台(或公司),web2.0代表第二代網路平台(或公司),依序推……

代與代間雖有程式技術的差異,然而最主要的差異是 思維概念:

Web1.0 為(讀)的代表。網站用本身編輯能力挑選新聞或文章內容,供應上網者閱讀。

Web2.0 為(寫,讀)的代表。網站開放上網者上傳新聞或文章,並提供匯總與篩選等功能供應上網者擁有表示(寫)與閱讀(讀)。

Web1.0+web2.0 的模式,即,例如新聞網加上讀者對新聞的評論留言版產生互動關係即是。

Web3.0 為(搜尋,寫,讀)的代表。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下述資料來源:http://wp.tenz.net/archives/231
中正大學吳昇老師講的「Web 3.0: Nuweb」:

從 Web1.0 到 Web2.0 的發展,使用者不斷地被大網站綁住。在 Web1.0 時代。幾乎所有的服務都由 Portal 提供,使用者不到大網站就享受不到方便的網路服務,這就是 Web1.0 時代入口網站能夠崛起的原因。而到了 Web 2.0 的時代,這個情形不但沒改善,甚至連網站的內容都要由使用者來提供。

Web2.0 網站靠著使用者貢獻的內容成長茁壯後,就高價賣給更大的網站,使用者就像是這些 Web2.0 網站的農奴一樣,不但辛苦耕耘的成果完成屬於網站所有,甚至還被整批整批地賣掉。Web 2.0網站雖然做到了 by the user 與 for the user,但並沒有做到 of the user。

如何實現這樣的理想?必須設計出一套系統。

這套系統分成一台中央伺服器和一套安裝在電腦上的客戶端軟體。

客戶端軟體基本上是個結合檔案管理、分享和 publish 等功能的 browser(目前使用IE核心,未來會支援 Firefox),還有個內建的 web server。

使用者可以很簡單的把電腦上的檔案放到 web 介面上,供自己使用或分享給特定或不特定的人,也可以輕鬆地建置網頁或撰寫部落格。你也可以在這個 browser 上看到你的朋友所分享出來的檔案、網頁或部落格。使用者間也可以以 P2P 的方式傳輸檔案。

這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不過就是個能穿過防火牆的文件管理共享系統 ,但 Nuweb 最大的特色是它可以不用 URL 來進行連線。中央伺服器上有個 Web Name Server,會把你的 user name 翻譯成 IP 再進行連線,所以你並不需要擁有固定 IP 或固定 domain name 就可以擁有個人網站與 blog 甚至 file server,任何人只要使用 Nuweb 的 client,都可以透過這個 Web Name Server 連上你的電腦。這就使非得有 domain name(不管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才能架站的門檻被解決了。

換句話說,有了這樣的 infrastructure,即使你沒有任何架站的資源和技術,都可以在自己電腦上擁有自己的網站,立刻把電腦中的檔案分享出去,也能馬上擁有部落格或個人網頁。

吳老師甚至還指出:只要開發出手機或手持裝置的 client,這些 mobile device 也能馬上變成個人 web server,手機上拍的照、存的資料都可以立即透過網路分享出去。

吳老師表示,大概在今年12月左右會 Nuweb 會進入 alpha test 階段,屆時 client 端程式是免費下載的,服務也是免費的。不過目前還有很多問題尚待解決,包括程式本身的功能還沒開發完成,也需要尋求資金,擴充研發與行銷團隊。

吳老師甚至還說當開發工作到某個程度時,不排除將整個計畫 open source 化,以引進 open source 界更多的支援力量。總而言之,如果這個系統真的開發成功,至少對所有使用者來說都是件好事,至於會不會撼動目前網路界由大網站宰制的生態,真正創造出更民主的網路使用環境,就還有待觀察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天風:
上述文章,見網址:http://wp.tenz.net/archives/231

有一位讀者(KK)回應得不太禮貌卻也道出一個事實:

kk: 看到一堆屁話 有錢賺 東西就自然快...

至於我引用文章是因為看到版主留言:

tenz: Li: 請自行取用...

所以,若有引用不當,請告知刪除,致歉並謝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天風:

趨勢是往便利性行一定比例的方向,重點在於便利性的定義。

例如,電腦鍵盤按鍵位置的排列被視為並不科學,許多實驗出更便利的新排列方式鍵盤卻很滯銷,麥金塔電腦的人性化操作遠勝微軟視窗系統,然而全世界高佔有率的卻非麥金塔。

原因在於消費者使用習慣,傳統鍵盤排列來源於打字機的鍵盤排列,這種排列方式幾乎以殖入使用者的潛意識基因,微軟視窗亦然。因此,消費者懂,但就是不適應改變與更換。而且,傳統排列與微軟,雖不是最佳,卻也將就可以用,另外,因量制出的低價,更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不願更替的一個因素。

汽電共用車要取代汽油車,是因為石油價格負擔成為主因,而不是環保即可借鏡。

我想,web3.0因為當然的方便,所以成為當然趨勢,然而生存的條件不是因為蓬勃發展,而是能在資訊氾濫中理出需求,也即個人人性化需求的簡化條件才是以web3.0平台為界面的網路公司能變成汽電共用車的主因。

資訊氾濫,不是ㄇ?

每家車廠都生產汽電共用車且比汽油車便宜時,我要買哪一家?豐田?福特?還是福斯?

Web1.0 挾先驅者優勢併吞(或說,融合)了web2.0,那麼,web3.0的經濟優勢呢?

單獨挑戰(web1.0+web2.0),或是與web2.0一樣,選擇企業合併?

Web1.0併入web2.0(如雅虎合併無名小站)後擁有的流量(80%),或是(孤狗收購YpuTube及DoubleClick)擁有的市場流量比,web3.0如何正面迎戰?藍海策略為何?

Web3.0是一種思維,一種更民主的平台,但如何在其中爭取商譽?正如同奇摩拍賣網與露天拍賣之戰ㄅ

加油! 全文肯定ㄉ待續....

^_______________^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天風,後記:


【我知道不能/也沒有第二次機會重新來過,只能突破.】

山川從不因人物而廢流,千古風流。

上次我有同樣心情時,或說,我有心情如是二、三回。每一回我都全力以赴,累積許多小勝,然後以崩潰收場。

人事盡了,學會天時時,常常是臥看天星動山河。

動不了天,時不利兮,地以厚德載物,人物其中。

所以,會了從容

會心慌嗎? 當然會,說得容易,慌更容易。

急了,是必須。卻很不好...在不好中求好

通常,我會休息

人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偷得浮生半日閒,緩下心急。山川江河從來等著千古人物....


【輪迴,再次經歷黎明前的黑暗。】

【無所謂得失,不等待回音的人,能攀上人生的顛峰。】


人生的顛峰,我們需要嗎?


【人在求生存中,是沒有多餘的時間情緒。】


求生,在於斷尾

斷尾後的蓄養,態度決定深度


而在茫茫的社會中,人,決定了態度

人,攜手擊掌相互擁抱的人
標籤:
瀏覽次數:56    人氣指數:456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這筆帳記民進黨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搶皮夾與請吃飯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