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邵老師曾經提到,儒家其實是占卜時解譯爻文的文人, 而參加祭祀及占卜最大的好處是可分到肉吃。 而孔子就是其中之一。 孔子之所以稱為孔丘, 是因為60多歲的孔子的老爸,在山丘上與十多歲少女野合, 生下孔子為庶子,但因為父親有貴族血統所以有機會受教育,孔子的老師是老子。 這一次在長榮的空中影院中看到[ 孔子 ] 這齣電影。 是以記錄片的方式很平易近人述敍了孔子的後半生。 熱血,逐夢的優秀青年,但仍不敵小人及諸王的猜忌,只好連夜出魯城週遊列國,巔沛流離到老, 最後幸好還能回到魯國,但只敢將熱情用在制定詩、書、易、理、樂、春秋史到終老。 當時的社會只當他是個能人,決非聖人。 是身邊的弟子尊他為聖人。就像現代的証嚴上人一樣。 看完之後就有興趣看論語了,想知道這個不得志的老伯都如何和他的弟子溝通。 自認為正統的政權常尊儒,而毛澤東是唯一批孔掦秦的大陸當家政權。 打破了千年不變的政治傳統。 缺點不少但致少可以較真實的呈現孔子的一生。 他只是一個不得志但有很有才華及理想的教育家。 又再一次証明教授不宜從政的事實,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