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的責任,在於讓社會大眾得到最新的訊息.
可是,以現在主流媒體八卦文化當道的情況,與社會大眾真正息息相關的重要訊息,
往往被忽略~
舉幾個近日發生的新聞例子...
知道臺灣的銀行營業到下午三點半是件不合理的現象?雖然網路銀行,提款機,存款機的確提供許多便利,
但還是有許多的業務是需要本人進入銀行辦理,如貸款,支票託收,存摺補發等,更別說企業界對銀行的依賴性.據我所知.國外許多銀行連六日都有營業,銀行的本質就是服務業,何以我們卻只能營業到三點呢?
中央主管機關是不是該放棄"所謂的固有傳統",政府不是一直想成為亞太金融營運中心?
所幸,費鴻泰等立委已經在立法院財經委員會通過提案:要求公股銀行延長營業時間.這項提案除了提供社會大眾,企業界,銀行界更便利的服務之外,將會帶來與國際同步調的金融作業時間,進而實質提升國內金融競爭力.
10.12日媒體報導,印尼政府邀請台灣協助開發摩洛泰島(Morotai),事實上,這是屬於簽訂EFCA所帶來的周邊經濟效益,明確顯示東協10+1現今不敢略過台灣,讓我想到當初為了簽訂EFCA,國內吵翻天的的情形,雖說宣傳政策是新聞局的事,但國內公眾新聞媒體有沒有客觀的,詳盡的盡力做到讓國民知的權利?
再者,國內目前最大的新聞點,除了五都選舉之外,應該就是花會博覽會.本次花博為史上最長,經費最少的一次,對了,口水也是花博舉辦五十年來最多的一次!
事實上.以國際能見度而言,一般外國人誰會去注意你台灣的五都選舉,對於花博的注意力可能還比較高,就好比你去其他亞洲鄰近的國家,你問當地年輕人周杰倫跟馬英九相比,誰的知名度比較高?相信答案大家都知道...
2006臺北申辦花博成功(當時市長是馬英九),國內政治情勢波濤洶湧(紅衫軍倒扁),本該成為全國的焦點,卻由於當時國家主政者(行政院)刻意漠視,致使花博靜悄悄的來,當2007郝龍斌就任市長後,所面臨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簡單說,就是沒錢,沒經費,直到政黨輪替後,也就是2008.5.20後基本經費才陸續到齊.
一件國際大事,一場國際大型活動,本是台灣的驕傲,要不是牽扯到五都選舉,要不是因為政治口水,說不定本次花博最後也是靜悄悄的走....
還記得各屆奧運主辦國及該主辦城市,歷次世界博覽會各主辦城市全市HIGH翻天的景象,我們能不汗顏嗎?
真不知國內新聞媒體對於新聞的衡量點是在哪裡?
真正對一般社會大眾息息相關的國際大事,影響重大民生的財經政策反而各報篇幅小的可憐,這是誰的損失呢?
八卦化的新聞潮流,是真的能提高媒體的銷售量及收視率,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經驗,新聞台轉來轉去,除了記者言之無物外,千篇一律的播報方式,各台差不多的新聞內容,我們是不是該認真的想想...
到底我們要的新聞是什麼?
到底各大新聞媒體給我們知的權利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