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主講
在交朋友當中,人常常也會犯這個過失,好像都覺得新朋友比較新鮮、比較有趣。俗話有提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有!但是這個道理你一定要相信,不然你會遭到一些不好的際遇,可能口袋裡的錢會少不少。為什麼?小人之交甜如蜜,因為他都投你所好,他都是有所目的。所以跟你相處的過程當中,都拍你的馬屁,你怎麼說都是好的。但是他真正目的在哪?是要跟你談成這門生意,等合同簽下去,他可能就變成另外一個模樣了。但是為什麼君子之交是淡如水?淡中有真味道,因為朋友知道,雖然我們是好友,但是彼此都有各自要盡的家庭本分;要照顧父母,要教育小孩。所以可能好的朋友跟我們聊了一會,七、八點他會提醒你:你趕快回去!你不是要跟你兒子講德育故事嗎?他還會給你隨喜功德,絕對不可能每天跟你膩在一起吃喝玩樂。
『人不閒,勿事攪』。這一點也是落實慈悲心,也是落實不惱害眾生,當別人有事,你又中途插進來,這樣就會很尷尬,讓人家很緊張。我們也要時時「視思明」,看清楚,他假如已經在與人交談,我們不可以馬上把話插進去。甚至於這個朋友現在沒事,我們一過來也不要嘰哩呱拉就話一直講,要先問:請問,你現在有空嗎?說不定他腦子裡還在思考另外一個問題,你這麼一進來,又讓他亂掉了。所以對人的尊敬我們要時時提起,這樣彼此就會有個很優美的距離。
打電話也很重要,電話一接起來,很多人就劈里啪啦一直講。可能對方正有客人在旁邊,他又插不上嘴把這通電話掛掉,就讓朋友僵在那裡,不知所措。所以接電話第一句問好以後,也要問對方:你現在有空嗎?你現在講話方便嗎?當我們處處替人著想,朋友會覺得跟你相處格外的舒服,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麼,其實原因就在點點滴滴的體諒跟設身處地。一般朋友可能在吃飯,或者在休息的時間,我們也不方便打電話去,這樣會影響人家的生活。電話、還有拜訪也儘量都不要跟他吃飯、休息的時間衝突,這樣會比較有禮。當然假如交情很夠,又是一些緊急狀況,這個時候就可以彈性去調整,可以通權達變。這是「人不閒,勿事攪」。
下一句是『人不安,勿話擾』。諸位同修,當你情緒很不好的時候,你希不希望別人過來跟你講話?或者給你嘮叨一大堆,希不希望?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
《弟子規》與佛法的修學 蔡禮旭 老師主講 (第三十集) 2005/3/1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52-118-30
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阿彌陀佛!我們提到「泛愛眾」的部分,剛剛也提到「人不安,勿話擾」。所以要觀察一下,當對方心情不是很穩定,我們也不要多所打擾。家裡的人又這麼樣的親密,要如何能表達我們對他的關心,這也很重要。因為現在自殺率太高,假如他情緒很不好,一時間觀念轉不過來,有沒有可能出現危險?還是有可能,所以適當的關懷一定要做。因為當一個人心中感受到身旁人在愛護他、在關心他,他就不容易走上絕路。
當我們的親人情緒很不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倒一杯溫開水,然後走到他面前,放在他的桌上,但是眼睛不要看他。因為你一看他,他可能說:有什麼好看的?情緒不好!你就恭恭敬敬的幫他倒一杯水,然後不要看他,趕快離開。讓他了解到,只要你想說說話,我隨時都在;讓他覺得雖然很失望,但是家裡還有這麼好的兄弟、這麼好的親人。可能等他情緒比較穩定之後,就會找你說說話,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好好給他一些引導。所以我們時時在這進退當中,也去感受到怎麼樣做他比較能夠接受。不要他情緒不好的時候,你馬上就說:來!跟我講什麼事。對方又不想講,你又一直逼著他講,到時候也可能會出現一些摩擦。我們接著看下一句經文,一起念一下: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諸位同修,我們一起學習到現在有沒有感受到講話重不重要?真的是快要三分之一都在學習講話的態度、講話的分寸。所以我們也了解到,為什麼《無量壽經》提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一個人德行要能夠增長,首先必須把嘴巴管好,必須了解講話的分寸。我們也提到,講話一定是要對他人有幫助的時候再講,不然其他的時間最好是拿來幹什麼?拿來學習、拿來念佛。對!因為這一生這麼好的機會能夠聞到念佛法門,應該抱持著「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生作呆漢」,要抓住這個能夠往生成佛的機緣,趕快有機會就念佛。這幾天我跟一些法師在一起的時候,看到諸位法師手上都一直拿著念珠,只要沒事他們都一直在念佛,給我們很好的榜樣,確實要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