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0231
 旅遊者的天空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陶子給女人的話(說的真好)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藥物安全
作者: 旅遊者的天空 日期: 2011.09.19  天氣:  心情:
早上一家銀行的人員又來電推銷保險我已經保了至少5-6張了這樣還不夠嗎
現在實在不想振到這電話很難推掉算了保不保主權在我不理也吧;今天再一天午班休兩天pm01:55


為維護醫療品質,確保就醫民眾的安全及健康,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

局提醒,醫療院所購買藥物時,應檢視產品、販售者的合法性及價

格的合理性等三個重點,並經由五個步驟來確保產品安全:

(一)注意產品標示
注意產品的包裝或標籤,應明確標示藥物許可證字號、中文品名、藥商名稱及地址等事項:衛生署核准的許可證產品詳細資料,民眾及醫療院所可至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許可證資料庫,以產品名稱、廠商名稱、許可證字號等關鍵字查詢(網址:http://www.fda.gov.tw/>業務專區>藥品(或醫療器材)>西藥、醫療器材、化粧品許可證查詢作業)。
(二)確認合法藥商
確認銷售者為合法藥商,醫療院所可要求銷售者出示藥商許可執照,如有必要可請廠商提供經銷產品的相關佐證資料。(如藥商設立證明、經銷合約等)。
(三)確認銷售人員
藥商僱用的推銷人員,應由該業者向當地的直轄市、縣 (市) 衛生主管機關登記後,方准執行推銷工作,醫療院所可向衛生局確認銷售人員身分。
(四)評估價格合理性
對於產品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格者,除謹慎確認前述要件外,並請進一步與許可證持有廠商核對產品外觀、規格等資訊。
(五)確實通報有疑義產品
對於有疑義的產品,可直接向各縣市衛生局檢舉,亦可透過檢舉專線 0800-285-000,歡迎民眾及醫療院所檢舉共同打擊不法。
 




二、鎮靜劑與安眠藥







    壓力大生活緊張,失眠困擾了許多現代人,不少民眾因無法入眠而求助於醫師,但是看完門診拿了藥,卻在看到藥袋上的說明時大呼:「藥師啊,醫生怎麼開給我『鎮靜劑』,而不是『安眠藥』啦!」鎮靜劑與安眠藥到底有沒有差別?
    其實鎮靜與安眠在一般的藥品分類上是屬於同一類,在治療上,選擇適宜時間藥效的藥物,正考驗著醫療團隊的功力,因為連專業人員在藥效與個人體質差異及副作用的考量上,都須要更專科的訓練,才能有精準的技術及權限。
    此類藥物幾乎全都是列為管制的藥品,民眾需要就診後憑醫師處方箋領藥,如屬於管制第三級以內的處方,還須醫師專用的處方箋,病人在簽章後才可以領取,民眾切勿自行服用此類藥物。因民眾在觀念上仍有迷思,不正確的認知,也常導致藥品濫用,而發生意識不清甚至死亡的情形。
    鎮靜與安眠藥物因結構可分為3類,其濫用情況簡單陳述如下:
1.Babiturate類:因與酒精的交互作用可能致死,門診開立機會較少。
2.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大多屬於此類藥物,主要結構都有Benzodiazepine,醫師依年齡及其用途的不同,會開立有短、中、長效的藥品,若非自己就醫而服用他人藥物時,後果將難以想像。
3.非苯二氮平類(No-Benzodiazepine):為近年開發的藥物,較無明顯的肌肉鬆弛、抗焦慮或抗癲癇的作用,臨床常見醫師用於老人,或併有慢性病的病人,取其鎮靜效用,但仍有濫用後不良反應出現。
很多民眾常是因睡眠問題求助門診醫師,因而接觸此類藥品,但其主要治療目標仍為短期服用,不可長期使用,睡眠問題仍應找出真正影響睡眠的因素,加以改善解決。在劑量上也應依醫師指示,不可自行加重,常見的濫用情形,就是大量使用後的戒斷症狀,就如同毒品危害一般,很難處理。另外,在老年人的治療上,很多藥物的劑量是受到限制的,一般建議使用短效或中效的藥物,因為很多年長者的意外跌倒,與使用此類藥物有很大的關連。而這類藥物與其他藥物(如:制酸劑、止痛藥、抗生素及抗癲癎藥等)的交互作用,也是不良反應的重要因素。因此,使用這類藥品一定要依醫師與藥師指示才安全。
鎮靜安眠藥物若不是在專業指導下使用,極容易淪為濫用的危害品,而有些藥物,如抗組織胺及鼻塞緩解劑也有類似的鎮靜安眠作用,若不正確使用也容易導致嘔吐、暫時失憶等副作用。因此,如果生活作息正常、在飲食上不要攝取過量咖啡、適當運動等,就可以解決睡眠問題,不要過度仰賴藥物,才是根本的健康之道。[參考資料:Benzodiazepine的臨床應用,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1984. (http://www.tafm.org.tw/Data/011/225/191002.htm)]
 




三、降低脂肪 吃出健康
    脂肪除了是人體主要的儲能形式、熱量提供者之外,食品中的脂肪,有助於脂溶性維生素A、D、E及K的吸收,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脂肪攝取過多與不足,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近年來,國人因為生活水準的提高,除非是惡性減肥、其他疾病所導致的脂肪吸收限制,否則因脂肪攝取不足而致病的情形已很少見。反而是因飲食日益精緻化,攝取的食品既多油脂又常缺乏纖維素,長期下來,這些過量的脂肪極容易增加心臟病、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罹患風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避免脂肪過量攝取呢?
以下是烹調技巧與外食的減脂原則,可以巧妙避開隱藏大量脂肪的食品:
    依據衛生署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普遍對維生素E嚴重攝取不足,因此特別呼籲國人,雖然腰果、核桃、杏仁、花生等堅果種子類食品是富含油脂的食品,人們還是要適量攝取,一天約一湯匙的量,促進身體健康。
 
另外,除減低脂肪攝取外,選擇植物性油脂及魚油等不飽和脂肪則較動物性脂肪及反式脂肪為佳,選購食品時要多留意包裝上的營養標示。同時還要提醒減重者,低脂產品不等於低熱量,若不加以節制,效果也可能適得其反。正確的飲食觀念,配合適量的運動,如此才能遠離心血管疾病,健康久久.




烹調技巧


外食原則


易隱藏大量脂肪的食品




‧選用低脂產品
‧增加蔬菜量
‧選擇脂肪量較少的肉
    類
‧烹調前剪去外皮及肥 
    肉
‧減少裹粉用量
‧多蒸煮、少油炸
‧湯汁去油才使用
‧減少調味包的使用


‧少選焗烤或有奶油、
    乳酪的主菜
‧糕餅點心要節制
‧喝湯前先撈掉浮油
‧炸豬排等食品先去除
    粉衣再食用
‧麵包上避免另外塗奶
   油
‧奶精或鮮奶油適量即
    可
‧先吃菜、再吃肉


‧酥皮點心、甜甜圈、蛋糕、
    沙其馬、燒餅
‧奶精、蛋黃醬、麻醬、沙茶
    醬、鮮奶油、乳酪
‧香腸、火腿、熱狗、培根、
    雞鴨皮
‧炸雞、薯條、洋芋片等油炸
    類食品
‧麵筋泡、油豆腐




標籤:
瀏覽次數:54    人氣指數:854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陶子給女人的話(說的真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