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05981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179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18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180
作者: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日期: 2011.06.27  天氣:  心情:
蔡禮旭老師主講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去理解到,像一些所謂非慈之慈,非禮之禮。非慈之慈就是看起來我們當長輩的對孩子很仁慈,可是假如沒有正確的理智跟智慧去教他,可能這個慈心就會行了惡事,所謂「愛之足以害之」。我們都可以從這些角度,從他教了以後會有什麼影響,來斷他到底是善還是非善。其他的部分我們看《了凡四訓》,當我們懂得判斷善以後,我們就要積極去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了凡四訓》也把善歸納成十個部分,我們來看看這十個部分應該如何去落實。跟人有關的我們把它放在一起。第一個愛敬存心,第二個敬重尊長、與人為善、勸人為善、成人之美、救人危急。

第一個「愛敬存心」,其實存心正,行為一定正。有個小朋友有一天中午睡醒,另外一個當值日生的小朋友,就把他底下睡的墊子抽起來,剛好他還沒有站穩,這麼一抽這個小孩子就倒到一邊去了,頭去撞到了牆壁,不算很嚴重但是也很痛。老師就批評了這個收床墊的小朋友。後來當天晚上回去,他的母親打了一通電話到幼兒園來,她說:孩子好像喊頭痛,不知道今天在學校有發生什麼事?老師才警覺到孩子撞到還是有點嚴重,就趕快讓她母親帶去檢查一下,結果沒什麼事。隔天一來,老師就對這個小朋友講:你撞了以後頭痛,就一定要告訴老師,不然很可能很嚴重沒有醫治,身體會受傷。這個小朋友就對老師講:老師,這個小朋友因為害我被撞到,你們已經批評他一次了,假如我又告訴你們我的頭在痛,這個小朋友又要再被批評一次,可能之後回家裡又要被他媽媽罵,所以我才不願意講。一個孩子才五、六歲,他可以做到時時替人著想,當場我們這些老師聽了也非常感動。

而愛跟敬它是一種內化,當他真正時時能夠用愛心跟恭敬心,他就會流露在很多的行為當中,甚至於是你沒有教他的行為,他都會自然的做出來。比方說有個小朋友對老師很恭敬,剛好老師在看講經,這個小朋友經過的時候,他就自然而然把身體完全低下來,低到不會去影響老師的視線,他走過去。我們看了也覺得很安慰,因為孩子處處有恭敬,他就會去做出恭敬的行為出來,不見得你有教他。這是要時時愛敬存心,而這分存心就是凡聖之間的差別。孟子也提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聖凡之間的差距就在那一念存心;孟子接著說,「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時時都是替人著想,時時都是恭敬待人,而「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仁慈跟恭敬是能感,所感的境界是什麼?是得到眾人的愛敬。我們要跟聖賢人學,就從根本的存心跟用心來下手,那速度會非常得快。
第二個「敬重尊長」。對於家庭當中的父母、長輩我們要恭敬,不可冒犯;家如是,企業、團體亦如是。老闆、上司有什麼過失,我們不可以以冒犯的態度來建言,這樣會讓他很難下台階。我們應該先多付出,建立足夠的信任,再給予一些建言、勸導。等這些建言、勸導確實讓他感受很大的利益,也感受到你很有智慧,自然而然對我們所建議的話就會愈來愈重視,所以凡事要能水到渠成才好。
面對國家的領導人,我們也要尊敬,絕對不可以毀謗,《梵網經》裡面教導我們,「不作國賊,不謗國主」。我們要講領導人做好的地方,讓他更了解到哪些事應該做;而他不好的地方,我們不能大肆批評,因為批評到最後,會造成整個時局、社會的不安,所以要謹慎言語。很多朋友會提到,假如他像紂王一樣怎麼辦?諸位同修怎麼辦?假如他像紂王一樣暴虐無道,那遲早會被人民推翻掉,「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標籤:
瀏覽次數:8    人氣指數:8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179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181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