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政大風管系教授張士傑昨(19)日表示,目前並沒有看見新台幣升息趨勢,部分壽險公司資產期間遠低於負債(保單)期間,且有些開始挪動會計科目,代表已出現「警訊」。
保險局副局長陳開元也說:「沒有感受到利率會上漲」,因此保險局採取較保守的監理原則,調降明年保單責任準備金預定利率,同時國內長年期公債發行量對壽險資金來說「根本不夠」,資產無法鎖定保單的成本。
陳開元說,大環境不好時,更要謹慎監理。例如今年股市一度回檔,有些壽險公司投資股票已跌價15%,仍未作風險控管,甚至可能逼近腰斬,保險局會注意這些公司的風控能力,操盤者是否過於武斷,必要時會強化檢查頻率。
保發中心及證基會舉辦的機構法人資產管理研討會,討論國內中長期資金的運用情況。
張士傑表示,在人口快速老化、政府潛藏負債達13兆元的情況下,國人退休金財務缺口擴大,未來可能面臨刪減給付金額、提高提撥金額或增加投資獲利等問題,但目前國內游資過多,退休金報酬率永遠不可能達到勞保局要求的7%。
張士傑說,國內壽險公司更普遍面臨保單年期可能有20~30年,但投資的資產年期可能只有7~8年,甚至有些公司只有3年左右,「就是在賭利率會很快上升」;但壽險業淨值僅占資產3%左右,投資稍一不慎,極可能面臨很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