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式建築風格的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每天上午八時的升旗典禮,吸引中外遊客觀賞。記者潘欣中/攝影
墾丁救國團5分鐘升旗秀,陸客也瘋狂 【2012/09/09 聯合報】@ http://udn.com/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每天上午八時整,閩南式建築風格的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廣場,國歌響徹雲霄,接著播放國旗歌,眾人對著冉冉上升的國旗行舉手禮或注目禮,全部過程五分鐘,已成了吸引中外遊客的「升旗秀」。
香港遊客劉靜玟用相機記錄下這一幕,她說,「好奇妙,那一刻,時間彷如被凍結了」,眾人齊聲高唱國歌,對國旗行最敬禮,「沒有人不被這個畫面感動」。
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總幹事林寰上任四年來,不曾間斷每天上午的升旗典禮,除了員工出席,也邀請房客或機關團體參加,「一起感受大聲唱國歌的暢快感」。
他說,台灣因政治型態長期對立,藍綠對國歌歌詞有不同認知,唱國歌的升旗儀式愈來愈少;看到美國人在大型場合,邀名人帶唱美國國歌,「成千上萬的人大聲合唱國歌的激昂畫面,讓人動容,台灣為何不能?」
「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放聲唱國歌,心裡有股悸動,好久沒有那種愛國家的感覺了!」四十五歲的遊客陳宗龍激動說,求學時參加升旗典禮,沒什麼感覺,在社會闖盪多年,相隔廿多年後再唱,全身起雞皮疙瘩。
國立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昨天到墾丁開主管研習會,林寰請他主持升旗典禮,楊弘敦帶著主管高唱國歌、對國旗行最敬禮,事後他說:「好久沒有這麼感動了!」
來台自由行的大陸上海市吳姓夫婦對升旗儀式很好奇,兩人站在廣場側邊用攝錄機全程記錄,「第一次聽到中華民國國歌,很陌生,但愛國情操激昂的氛圍,卻很熟悉」。
廣告:‧弘兼憲史《島耕作》系列 (好想買,但集數太多)、伊藤潤二…日本漫畫大賞電子書全面優惠中!
衛護國家,擁抱國旗,高唱國歌,可恥嗎?為何要藏在喉間嘟囔?
現狀不佳,就當仁不讓地挺身而出幹番事業,民主政治的精義就在打破門閥階級,人皆可為管仲。
請捲起袖管親力親為,不要鄉愿地冀望換人執政則問題迎刃而解,其實僅更迭比爛而已。
有智慧的選民,要學分手的情人,把所有追求者(政客)跳票的承諾列表清算。
這個國家,是"大家一起"安身立命的窩巢,不是用來詆譭污衊以顯清高的工具!
如何撫平社會傷痕? 【聯合報╱陳芳明】 2012.09.09 02:34 am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350780.shtml#ixzz25wndhWVM Power By udn.com
如果陳水扁沒有獲得保外就醫,台灣社會就不能撫平傷口。這種思考本身,其實正在製造另一次社會傷痕。人權議題不能永遠為單獨個人設想,必須考慮到普遍的公平與正義。如果監獄所運用的法律出現問題,絕對不可能現在才發生,而應該在阿扁執政時期就已經存在。這樣的法律在過去施用在別人身上都沒有問題,如今發生在阿扁身上就成為人權問題。傲慢與偏見絕對不是人權,恰恰正是傷口的根源。
台北市長郝龍斌,把當年鄭南榕自焚的地點命名為自由巷,確實為台灣民主帶來和解的可能。一九八九年,鄭南榕為了反抗當時國民黨對言論自由的箝制,選擇以自焚方式表達他的悲願與控訴。他的行動,揭示了封閉年代台灣社會對言論自由的最高嚮往。跨越那次悲壯的事件,台灣才正式進入後戒嚴時期,縱然在一九八七年就已經宣布解嚴。鄭南榕從此被供奉為台獨烈士,但是對台灣的歷史意義而言,鄭南榕所高舉言論自由的旗幟,才是日後民主政治最可貴的價值。
當年郝龍斌站在威權的那一邊,未嘗對言論自由說出任何正義的語言。但是漫漫廿餘年過去,此刻能夠覺悟鄭南榕生前所尊崇的民主理想,終究還未遲到。台北市政府把他當年犧牲的住處命名為自由巷,不僅肯定這位犧牲者的果敢行為,而且也對當前藍綠分裂的社會釋出強烈和解信息。郝龍斌能夠突破歷史囚牢,重新反省過去的誤解與錯覺,當然有助於緩和現階段意識形態的衝突。
在命名的儀式上,郝龍斌的演講忽然話鋒一轉,突兀地提到陳水扁應該獲得保外就醫,理由是為了撫平台灣社會傷痕。這不僅髒到了鄭南榕的尊貴理想,也髒到了整個社會對藍綠和解的期待。陳水扁根本不能與鄭南榕相提並論,前者是言論自由的獲利者,後者則是犧牲者。不僅如此,在鄭南榕所要維護人權原則的基礎上,陳水扁反而製造了許多審判與背叛。今日台灣社會仍然受到意識形態對決的凌遲,陳水扁應該是居功厥偉的貢獻者。
保外就醫不應該只針對個人,也不應該膨脹到撫平社會傷痕。在監獄裡有多少人需要保外就醫,請問市長先生關心過嗎?請問那些連署者,會對一介平民伸出援手嗎?政治人物的不可靠,就在於他們的發言完全都在解決他們各自的出路問題。他們太精於算計,卻總是拿人權與正義做為護身符。台灣的獄政若已出現千瘡百孔,立委應該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革方案,現在卻只是針對陳水扁一個人講話,這對社會公平嗎?社會傷痕不就是這樣製造出來的嗎?
以撫平社會傷痕來交換保外就醫,無非是一種政治挾持。其中所暗藏的訊息,令人不寒而慄。這似乎意味如果陳水扁沒有保外就醫,他們就有可能擴大社會傷痕。郝龍斌參加連署運動的合唱,更加不可理解。外界解讀他的發言,認為他志在大位,則他原有的和解善意不也被髒到了嗎?
當前台灣社會完全被鎖在悶局裡,執政黨的政經改革毫無章法可言,反對黨的批判精神也萎靡不振。他們的共同思維,卻都只是以陳水扁的保外就醫來撫平社會傷痕。如此不爭氣的民主政治,才會讓林益世、李宗瑞的新聞充斥所有媒體版面。朝野兩黨奢談撫平社會傷痕時,哀哀無告的平民就更加受傷了。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於此秋高氣爽的週日假期,心志清明的朋友,辛苦了,請耐心再看一則相關的人權議題
法研所實習課 傾聽弱勢的被害人 【聯合報╱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 2012.09.09 02:51 am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7350827.shtml#ixzz25wkGdOQu Power By udn.com
交大科法所助理教授林志潔(右)與研究生古旻書(左),從協助被害人家屬過程,認為訴訟程序對被害者太不友善。
交大科技法律研究所與新竹地檢署首創「學生服務被害人」的實習課程,學生傾聽性侵案被害者,發現她在被告判有罪確定後毫無欣喜,因為「被告強暴她幾分鐘,司法強暴她三年」,訴訟讓被害人遍體鱗傷。
法研所學生念了許多保障被告人權的法律條文,卻在親身貼近被害人,才感受到「被害人在司法過程裡的角色太卑微」、「被害者在訴訟過程中更顯弱勢」。
不少法律系或法研所的社團提供弱勢民眾法律服務,對象多是「被告」;交大科法所與新竹地檢署今年初擬訂不一樣的實習課程,由助理教授林志潔安排三名學生各花一百六十小時協助被害人,「證實我國訴訟制度對被害人很不友善」。
大學念資訊、當過工程師的古旻書,現在念法研所,過去幾個月與被害人或被害家屬的接觸經驗,讓他感觸很深:法官在判決書中的一句話,對被害者可能影響一輩子。在他眼中,「法律人常只關注當下的權利、義務,很少注意到公益」;被害人及家屬最常問他的是:為什麼檢察官、法官不聽我講?
大學、研究所都念法律的邱于柔,讀了很多關於無罪推定、人權保障等法律理論與條文,卻在這幾個月實習過程,一再聽到被害人或家屬抱怨「法官判得太輕」、「為什麼開庭這麼多次?」讓她開始思考,被害人在訴訟中的角色真的很弱勢。
崩潰的家屬 庭上二度受傷 改寫自【聯合報╱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 2012.09.09 02:51 am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7350829.shtml#ixzz25wjcNs77 Power By udn.com
當父母在法庭上看著殺死兒子的凶刀、包著兒子屍體起火的棉被而情緒崩潰時,法庭沒辦法處理家屬的情緒,繼續檢視證物;學生說,那種感受只有「震撼」可以形容,被害者不該成為訴訟中被忽略的角色。
念交大科法所的古旻書,曾陪凶殺案死者的父母到法院開庭,看著法官提示一件件證物,當凶刀拿出來,死者母親開始啜泣;當死者被砍殺又澆上汽油燃燒、包裹棄屍的棉被拿出來時,火燒味、屍臭味讓他至今難忘,死者母親情緒完全崩潰。但現場的法官、檢察官、被告和律師,無視於被害家屬的眼淚,繼續檢視一箱又一箱的證物。
古旻書說,很多被害人或家屬進入司法訴訟,才發現被害人很卑微,就像進入黑盒子一樣,不知道司法該怎麼玩。
保障被告 也要關注被害者人權 【2012/09/09 聯合報】@ http://udn.com/
【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新竹地檢署首開先例,讓法律研究所投入犯罪被害人保護工作;檢察長朱家琦表示,司法訴訟是為了被害者而存在,被害人卻在訴訟上沒地位,法律人應多關注被害者的人權與照顧。
朱家琦說,檢方與交大科法所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讓更多法律人協助被害人,另方面是希望對學法律者有所啟發,彌補法學教育的不足。
Music: M. Mussorgsky: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