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1724
 孟嘉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修脾氣之道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布施問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三界和三教
作者: 孟嘉 日期: 2010.08.04  天氣:  心情:

三界和三教


六祖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修,莫向身外求。自性迷,是?生,自性覺,?是佛。」


佛教三皈,皈依佛,是皈依自性成佛;皈依法,是皈依自心弘法;皈依僧,是皈依自身持戒。所以自身持戒得僧寶,心正意誠得法寶,性定生慧得佛寶,戒定慧三位一體,才能普度?生,自明覺性。


道家的三華是:性華開,天理足,心華開,道理足,身華開,情理足。


儒家的三綱是:君為臣綱得率性,父為子綱得正心,夫為妻綱得修身。


中庸上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譬如人的性是財東,心是經理,身是員工。三界並用,一心一德,才能養性。萬德明宗,萬類聽命,超出三界,就成道了。


佛說成佛,道說成仙,儒說成聖。換句話說,都是發揚天性,化導群性,為人類謀求永生的幸福,達到至善的地步。三教聖人,生的時代不同,風俗民情不同,用的名詞不同,而其內在的?理,是一樣的。全是為了救人出苦得樂,歸宿是相同的。所以古人說:「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希望各教信徒,不必是己非人。最好各為己教,信心專一,為人群造福。各行各道,各奉各教。各教都是教人各正性命,如身、意,稍有過錯,立?用佛教之「懺悔」,基督之「認罪」,孔子之「過則勿憚改」;不可用偏私的心;不可有乖張的性,自然得佛的妙覺本性,道的?常清靜,儒的止於至善,全是殊途同歸。


有的人問王善人:「世上那個道門好?」王善人說:「有道就比拉荒(走沒有道路的荒地)好。把人做?了是佛,做假了是魔,那教都是教人學好的。」人的所作所為,自性知道,就是天上知道;自心知道,就是地府知道;自己做出來,人人都知道。


王善人講的三寶是性、心、身。性是水,心是火,身是土。立身享萬物的福,立命享人間的福,立(率)性享天堂的福。王善人講的三界,和佛教的三寶、道窗的三華、儒教的三綱是一樣的。

標籤:
瀏覽次數:25    人氣指數:25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修脾氣之道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布施問題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