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1724
 孟嘉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布施問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內在美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
作者: 孟嘉 日期: 2010.08.06  天氣:  心情: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頃刻而成。迴風混合,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一紀飛升。知者易悟,昧者難行。

踐履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綿綿不絕,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氣,氣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氣盈。不凋不零,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聽。其聚則有,其散則零。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誦之萬遍,妙理自明。



玉皇心印妙經

玉皇心印妙經真解自序 一
古來三教之書。汗牛充棟。其中關人日用倫常者。垂誡不一。惟性命之學。其理精微。其義玄妙。惜乎無人深窮研究。尋訪至人領取生死大事。即有聰明才士。未得指破。亦不過知其未而已。曾子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余自幼讀書。誠心好道。識破富貴榮華。浮如朝露。夫妻恩愛。幻若南柯。凡間樂景歡情。莫不石火電光。虛而不實。只有行善積德一著。可以感格天地鬼神。余常閱往聖經典。無非教人修性返本。明善復初。用是早晚泥首籲天。求感一師。指示修性了命大道。逃出苦海輪迴。適至三星之地。得遇月明老人。坐談數月。立誓皈戒。指明玄關修練法則。苦行十有四載。一日靜坐
。性赴太華宮中。得見 上聖高真。講經說法。謂余曰。
爾受先天金丹口訣。固貴獨善其身。尤宜兼善天下。使人
同歸覺路。個個共出迷津。方可超凡入聖。飛昇玉清。余
一一領之。遂立下洪誓。願將玄機妙果。與眾同修。因見
 玉皇心印妙經。言雖五十。字字金玉。句句玄妙。誠為
修鍊金丹寶筏。無如機深義蘊。昧者難明。是以潛心體會
。敬將經中所藏採取藥物火侯老嫩。消長剛柔。結丹鍊己
。還丹溫養。胎脫神化等件。一切妙緒。分作二十四章。
借引三教真言。闡明註釋。言雖淺陋。義理的真。倘後世
學人。有緣得遇此經。細繹解義。訪證高師。將見道之真
偽。理之是非。不辨而自明。三千六百旁門。九十六種外
道。不闢而自破。且而修性性有其地。了命命有所歸。外
加功德栽培。內果成熟。上應 玉詔。脫凡體而證金仙。
儒尊聖。釋尊佛。道尊天尊。逍遙室外。永享極樂無疆。
有識者當不以吾言為妄。是為序。

大清康熙六年桂月望日醒夢道人覺真子序於金陵別


孚佑帝君弁言
今夫天無日月。黑暗不明。地無水火。萬物不生。人
無性命。骨立難存。嗟乎。日月水火性命。名雖分六。事
散三才。而究之不外一陰陽而已。陰陽為何。道而已矣。
余自韶齡入泮。壯歲登龍。由痒生而入進士。三閱春秋。
因思富貴浮雲。功名草露。每欲棄官一訪高人。指示陰陽
大道而不可得。後知任襄陽。任滿調驗。路過終南。得遇
正陽帝君。坐談七晝夜。立誓皈戒。授君先天陰陽大
道。法天地運用功夫。採天地精華妙理。始知鉛汞抽添。
坎離反覆。由築基得藥結丹鍊己還丹。以抵於溫養脫胎神
化妙境。嗚呼。此真乃合天地人日月水火性命而歸於先天
大道之中矣。余度人心切。自唐至今。飛鸞顯化不一。今
遊南離吉地。太乙圓中。得見醒夢道人所註 玉皇心印妙
經一部。分為二十四章。引用各家真言。不一而足。按章
細閱。深得心印真詮。回憶吾師授吾修道法則。口不能言
者。竟為此解明之。心不能到者。竟為此解到之。噫嘻。
此經真解一出。不誠為度人寶筏乎。適有湘南抱元居士。
執此請序於吾。吾急力慫恿。刊刻行世。濟度群迷。用此
以誌吾之心意云爾。

月華老人弁言
嗚呼。道本無名。強名曰道。道本無為。強名曰修。
此 玉皇心印真經所由作也。余自幼年存心。壯歲得道。
於丹經子書。閱歷不下千萬卷。名色雖多。終不能講出先
先天大道一字。余甚戚焉。但成己尤貴於人。淑身兼宜淑
世。每欲註一寶訓。以為度人梯航。終不可得。
今余往朝普陀。於大方丈之中。得見醒夢道人所註
玉皇心印妙經真解一部。分作二十四章。其中將經內所藏
採取抽添。藥物老嫩。文武烹鍊。溫養沐浴。由築基得藥
結丹。鍊己還丹。脫胎神化。一切玄妙。一一漏於廿四章
中。然漏而不漏。不玄而玄。深得 上帝著經度人本意。
且發明 上帝千萬億劫未發苦心。誠濟世度人寶筏。實獲
我心。因於雲水百忙之中。樂而為之敘云。

蓋天古佛弁言
人稟天地陰陽五行之氣而生。可以行天地之全功。即
可以載天地之大道。 玉皇心印妙經。垂訓教人。即此意
也。吾幼好技藝。冠好英雄。壯好春秋。奮志功名。所謂
匹馬踏開三足鼎。單刀劈就乾坤漢。而於天地大道毫未經
心。迨至黃梁夢醒。路過玉泉。得遇普濟禪師。指破迷津
。授我先天大道關竅。於牛斗宮中。苦鍊三年。九丹成就
。飛身朝 帝。名列相班。噫嘻。斯道之妙。一至於此哉
。吾因大道不敢擅露玄妙。著有覺世靈文。救劫寶訓。飛
鸞行世。歷年有矣。今路過南昌靈谷寺。遇一文生。號曰
滌塵居士。手持醒夢道人所註 玉皇心印妙經真解一部。
分作二十四章。請序於吾。吾加細批閱。六道所為。築基
得藥。結丹鍊己。還丹溫養。脫胎神化。一切秘奧顯而不
顯。微而不微。深得 上帝垂經救人本意。勸懲相兼。所
引各家真言。不支不蔓。真為度人寶筏。上天靈梯也。吾
把玩不忍釋。後世學者。幸勿以此書當作老生常談。自迷
自誤。今因滌塵請序。特於萬忙之中。借此以作暮鼓晨鐘
。發人猛省云爾。

真武祖師弁言
蓋聞五行立而天道生。五常明而人道著。溯自鴻濛以
至今日。天包人外。人處中天。蒙蒙昏昏。輪迴六道。如
線轉車。自牽自缚。不知天之所以包於人外。歷久而長存
者。以其逆運五行。使五行之氣。
氣氣相通。毫無一泄。人則不然。一自胞胎初出。乳飲血
食。即昧本初。迨至二八期臨。陰來陽往。天性曰漓。情
好曰篤。由少而冠。冠而壯。壯而老。數十年百憂感心。
萬事勞形。枝枯葉落。至死莫明。
即質以天賦五常人道。已屬難全。何況天道乎。竊思天地
無私。常覆常載。日月無私。常照常明。人何不效天地日
月無私。而一法天道之逆行哉。嗚呼。叔季人心。於今為
最。吾每於三昧大定。軫念人心。恨不提斯人之肺腑一一
洗之。使其為子能孝。為臣能忠。為兄弟能友。為父母能
慈。為夫婦能和順。為朋友能信真。以以光華宇宙。倒轉
宇宙。然而不能何也。吾用是咽嗚太息。欲得一寶筏救世
而不可得。
今奉 上帝敕巡天下。過路羅湘 見無縫塔前。有醒夢道
人所註 玉皇心印妙經一則。拾而閱之,不禁情歡意洽。
噫嘻。立說註書。大非易事。今醒夢自夢方醒。而欲借此
以醒人夢乎。嗣將所註經解。按章細加批閱。其中指點玄
妙天機。若隱若顯。引經據典。不即不離。深得 上帝垂
訓初心。誠為提醒迷人大砲。實獲我意。因於巡察之間。
樂為序以助醒夢之一棒歟。

文昌帝君弁言
噫嘻。人得天地陰陽之全。五行之正而生。為萬物之
首。不思超出陰陽五行之外。猶與萬物同處天地之中。爭
餐爭食。迷昧真靈。實大有負天地之所賦矣。余自無始以
來。知人得天地之厚。不敢自棄。於是棄塵覓靜。返樸歸
真。於大荒山中。得無極子心授。始信人間天上。狂聖幾
希。因思大道為公。仁智兼重。因復降生塵世。十七宦途
。著有陰騭經文行世。本意原以大道不輕談。借此陰騭一
經。啟蒙化俗。以稍冀改變人心於萬一。奈乎世人沉迷己
久。名利薰心。竟把吾之陰騭經文。當為口頭戲語。全不
經心。嗣因浩劫將臨。又復著有救劫寶章行世。竟又視為
具文。嗟乎。人心之變。一至如此乎。大劫之降。真不可
挽乎。吾不禁蹙額久。今奉 上帝敕命。文衡下。路過南
安。有金蟾子手執醒夢道人所註 玉皇心印妙經一部。請
吾序於南安堂中。吾批閱終日。噫。異哉。於狂瀾萬頃之
中。竟有一釣艇來救人乎。此經玉帝於千萬億劫之前。著
明垂訓。而其中秘奧。世所難聞。吾即知之。亦不敢泄。
今醒夢道人。旁參曲引。分為二十四章。按人身週天氣數
。顯顯微微。明明暗暗。將一部成仙作佛的靈文。形於言
間。令人積德訪師。指示大道。深得 上帝露而不露。令
人省悟自明本意。誠度人階梯。拯溺寶筏也。吾於雲水行
間。何幸得此以清眉宇。因樂為序。以誌吾之遇云。

朱夫子弁言
道之本原出於天。天者何。理而已矣。理者何。心而已矣
。心者何。本然之良耳。人自有生以來。氣以成形。理亦
賦焉。在天為五行之氣。在地為五行之質。發於心為仁義
禮智信之德。仁也義也禮也智也信也。即金剛本柔乾健坤
順之理也。土為戊己。以備五行。元為善長。以會五氣。
故周一易書。散之。則為六十四卦。合之。則為太極無極
。孔子曰。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誠以易之為書。
致廣大而盡精微。無所不包也。然性命之道。不敢輕言。
第日一陰一陽之謂道。又曰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微露玄
機耳。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無非此精一執中之心法。
相傳於萬世。無如後世學者。不明此理。只求理之糟粕。
不求道之精微。故道自孔孟而後。寖失其傳。曾子以一唯
得心法。孟子以養氣為難言。豈非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乎
。故吾之集解章句。隱寓性命。微闡此理。後世後者見吾
闢佛老後學謬行之言。遂將性命精義之學。棄而不講。豈
知我為緇黃僧道言。非為歸一守一者言也。為世之有名無
實者言。非為踐履篤實者言也。夫道。渾然之氣耳。在儒
曰太極。在釋曰舍利。在道曰金丹。太極舍利金丹。無非
道也。故經籍之中,詩首關睢。言以陽求陰也。書言精一
。言至善之地也。易者乾坤。中咸恆。終於濟既水火。言
道之不外陰陽二氣也。禮言安土敦乎仁。春秋首書元年春
正正月。無非隱寓三陽之理也。嗟嗟。此理至精至微。非
時而可輕語乎。余生於南渡之時。有志聖賢。集解經義。
晚年知道之不行。自號遜翁。閉戶潛養。因見參同契一書
。其中盡言易理。日月昇降。坎離會合。陰陽交媾。火候
藥物。秩然有序。遂有出塵之志。日以此書娛老。然究不
得其奧妙。惟以納甲消遣。後以此道問於崔公阿仙。彼皆
笑而不答。謂余乃理學中人。何暇及此。苟有志於修養。
則治世之理。人倫之道。無人闡發。故退註參同契一書傳
世。所言皮毛。未得乎精微。故宋之理學。惟富公。歐陽
公。及邵子。陳希夷。蘇東坡。得性命修鍊真傳。後皆仙
舉。至於陸氏象山。以冥悟為本。落於頑空一途。嗚呼。
大道淵深。非人不傳。可易言乎。余以經教有功。 上帝
敕封為文宗。配享聖廟,俎豆千秋。因神唔武夷。同蘇仙
翁賞玩鵝湖鹿洞。遇復性書屋諸生。內有習性命之功者。
名曰虛谷子。手捧 玉皇心印妙經真解一部。乃覺真子所
註。叩吾求敘。余批覽之下。字字精微。闡發性命之理。
抉露無遺。誠藥世針砭也。所言雖與吾儒異。而其理實與
吾儒同。所言藥物。即吾儒言渾然天理也。所言玄關。即
吾儒道義之門也。所言採取。即吾儒存理遏之功也。所言
結丹神化。即吾儒誠中形外睟面盎背之效驗也。況 玉帝
之說見於書中者。曰惟皇上帝。又曰簡在上帝。豈虛語乎
。但吾儒於齊治平體用有不所耳。嗟乎。余覽此書。不覺
浩然歎曰。理無不具。道無不包。非比世之假儒假釋假道
。失其本心。違背忠恕慈悲感應。行乎三教正理之外。妄
註聖經之言。誘惑愚人。所可同也。於後世有志之士。幸
遇此書。究竟其中妙理。以經為證。求訪心法。明此作用
。克己復禮。厥性復初。以德為本。以道為尊。則人希賢
。賢希聖。聖希天。一誠有不難矣。學者其知之。是為敘

玉皇心印妙經真解原讚
呂帝讚
心印真傳亙古無 一經醒夢註方舒
章分廿四超三界 大地從今獲寶珍
月華老人讚
一部心經廿四分 分分玄妙見天根
超凡入聖無他法 抱此心經即上昇
關帝讚
一卷無為妙印經 旁參曲證太勞心
註成寶筏傳天下 萬古勳名此日成
真武大帝讚
心印傳經度世人 未曾真解不為珍
一經醒夢題名後 萬古常懸不夜燈
觀音古佛讚
心印真經本妙玄 不經引證霧迷天
自從廿四分章後 不夜明燈照大千
文帝讚
心印真經垂上古。杳冥活潑五千語。任君聰慧過顏回
。玄牝機關哽難哺。黑夜摸門鎖上封。瞎子衣裳那裏補。
一經醒夢發慈悲。廿四分章捶暮鼓。盲者能看啞者言。解
除千萬劫之苦。這纔是大海狂瀾溺眾生。一艇橫來水之滸
。勸大眾。早回頭。向著此艇而捕。
又曰
五十真言降玉京 百千萬劫一濛燈
自經醒夢評章後 無滅無生轉法輪
又曰
廿四章成泣鬼神 玄機隱顯奪天心
玉皇心法從今泄 得者須憑德行深
又曰
無為而治妙中玄 誰識先天與後天
註成人鬼能超拔 功德無量萬古傳
又曰
本來一卷妙玄經 前無千古後無今
章成廿四千秋鑑 盲啞昏蒙照自明
代天巡狩豁落靈官王天君

夫。人之由來。淵源本至善。父母之養育。社會之造塵。
性體乃遷。且嬰兒臨盆一哭。先天失而後天繼接矣。由此
長大。而有善惡。有賢愚。有登極樂。有墜阿鼻。種種不
能盡舉。明者自悟。昧者借光。可得同登享福。奈因燈光
不亮。致之天下不公平。今借此微添一點助光。以待望世
人。同證同遊。不勝是盼。
是為詞
辛卯年端月
玉皇心印妙經真解
廣野山醒夢道人覺真子註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

覺真子曰。上藥者。非山石草木黃白水銀之類。乃。
人身自有之物也。不以賢而增。不以愚而減。悟真云。人
人本有生真藥。只是迷徒把拋。甘露降時天地合。黃芽生
處坎離生。井蛙應謂無龍窟。籬鶉爭知有鳳巢。丹熟自然
今滿屋。何須尋草學燒茅。此經乃 上帝大慈大悲。見下
民眾迷貪嗔痴愛。名利酒色。醉生夢死。脫骨如山。六道
輪迴。何日了期。無藥可醫。特降寶筏。露發玄機。使大
地眾生得聞。信受奉行。念誦者。可以消災解孽。有大志
者。以此為證。求訪真師。得受口訣。即可以超凡入聖。
奈乎。世間一等假知愚人。他言修先修佛。必要有仙骨仙
體。方可修得。並非凡人所為。正是孔子云。道不遠人。
人之為道而遠人。自暴自棄。甘墮苦海。輪迴有緣。天堂
路絕矣。噯。獨不思想人為萬物之首。質立三才知末。體
天法地。可能行天地之全功。即可以載天地之大道。孟子
曰。堯舜與人同耳。顏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
者亦若是。此皆言人人可以為聖賢。人人可以作仙佛。只
在覺迷之分云耳。覺者。能識真假。視富貴如浮雲。覺俗
緣如夢幻。身雖居塵而心不為塵染。常存濟人利物之心。
覓求至人。得授下手功夫。以德為本。以道為尊。久行不
迨。一旦功圓果滿。脫殼上昇。超九玄。拔七祖。同享極
樂。逍遙玉京。無垢子云。若得心經苦便無。有何生死有
何拘。一朝脫下胎週襖。做個逍遙大丈夫。迷者以孽為樂
。以奸為能。以虛為實。認假棄真。即有一時道心發現。
無如貪妄性成。乍明復暗。行假事志若金剛。偶遇小小蠅
頭。便是如蟻慕羶。鑽頭覓縫。行事真心如柳絮。一逢出
財積德。就要游龜縮首。退步藏身。見富貴而動心。遇患
難而移志。老死不知悔。古詩云。經營世故日忙忙。錯認
迷途是故鄉。識得本來真面目。此身原是臭皮囊。無垢子
云。法身體若太虛空。性道原來總一同。只因逐妄迷真性
。所以輪迴六道中。三品者。言其藥之次第。上中下三等
鍊法也。鍊精化氣。謂之下品。鍊氣化神。謂之中品。鍊
神還虛。謂之上品。故曰上藥三品神與氣精也。呂祖云。
世人宜假不宜真。難度長生上品經。不免天機重漏洩。靈
丹只是氣和精。凡有大志之士。需要會體這三品藥物。急
求名師。指點下手之處。不可遲延。錯過光陰。虛度歲月
。一失人身。萬劫難復。誠可惜也。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覺真子曰。恍惚杳冥者乃濁淨清昇。火逼金行。一元
復始之際。現此藥苗景象。老子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
杳杳冥冥。其中有精。金剛經云。三藐三菩提。儒云。人
欲盡淨。天理流行。悟真云。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侯
合天樞。此是超凡入聖。證佛成真。修鍊之效驗。結丹的
消息。學道之人。要見此消息麼。卻也不難。怎奈世有一
等假學之輩。或者讀了幾句儒書。會做幾篇文字。自以為
滿腹經綸。心高氣傲。不肯低求於人。或者看了幾卷丹經
。強解強辨。妄猜妄擬。不知性是何修。命是何了。槓高
執著。不肯低求於人。或者會誦幾卷經典。稍得一點運氣
之術以為己知修道之法。不肯低求於人。或者誤投旁門。
聽信盲師所指。不辨道之真偽。理之是非以訛傳訛。偶遇
識神發現項後有光。即以為大道已成。不肯低求於人。此
乃是等性命如鴻毛。視金丹如兒戲。盲修瞎鍊。妄做妄為
。而質諸恍惚杳冥消息。茫然莫知。張真人云。饒君聰慧
過顏閔。不遇名師莫強猜。縱是丹經無口訣。教君何處結
靈胎。吾勸爾等修道之士。要曉人身難得。生死事大。速
將這世俗假知魔障之心一刀斬斷。另立一個無人我。無高
傲。無貪癡。無忌妒。無固執的心腸。利人利物。善樂不
倦。始得真師口傳心授下手法則。久行不怠。方有恍惚杳
冥玄妙。見於無聲無臭不睹不聞之中矣。存無守有。頃刻
而成。
覺真子曰。金丹大道。不離自身三寶。後天水火。先
天真陰真陽耳。人在母腹未生之前。本乾南坤北。先天主
事。母呼隨呼。十月胎足。瓜熟蒂落。一個觔斗下地。哇
啼一聲。先天氣收。後天氣接。朝失中爻之陽而成離。所
以離中虛。無也。名曰汞。坤得乾宮之陽而成坎。所以坎
中滿。有也。名曰鉛。三教聖真。了凡成聖。證佛成真。
別無異術。不過知此存無守有。厥性復初而已。悟真云。
夢謁華西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其中簡易無多語。只
是教人鍊汞鉛。呂帝云。玄篇種種說陰陽。二字名為萬法
王。一粒粟中藏世界。半邊鍋裹煮江山。青龍駕火遊蓮室
。白虎興波出洞房。此個工夫真是巧。得來平步上天堂。
此皆言大道簡易。至玄至妙。至精至微。難逢難得。一得
易成。孔子云。朝聞道。夕死可矣者。此也。學道之士。
若要明覺存無守有之妙訣吾今漏洩。仔細參詳。迅速覓訪
真師盟誓。指出存虛靈中一陰無。而守北海中一陽有。後
天中尋出這點真鉛。有返治無。工行到此。須用黃婆請動
東家之女。邀接西鄉之男。同歸無塵無垢之地。配作夫妻
。四海龍王。自獻真寶。大丹頃刻而自成矣。三丰真人云
。無根樹。花正黃。色色中央戊己鄉。東家女。西舍郎。
配作夫妻入洞房。黃婆勸飲醍醐酒。每日掀開醉一場。這
仙方。返魂漿。起死回生大藥王。吾囑學道諸友。用心體
會。免墮旁門曲徑。明覺性命死生之關。勤修苦煉。天堂
有望。證佛成真。有何難哉。

回風混合。百日功靈。

覺真子曰。凡修鍊者。欲使陰陽混合。功在回風。欲
得靈通。功須百日。但其中秘奧。不遇真師指示。雖智過
顏閔。亦屬徒然。今之學人。要知回風混合之理。先明生
身之處。方能下手。得此靈機。何也。人初生時。本是陰
陽合一。天理渾然。雖有眼耳鼻舌之具。而無色聲香味之
知。四相和合。五蘊皆空。一性圓明。自閒自在。能奪天
地萬物之靈。迨至二八期臨。一斤數足。若不得至人指示
返本。陽極陰生。天機日淺。世慾日開。良知良能。明化
為昧。識神用事。六賊顛狂。眼貪五色。耳貪五聲。鼻貪
五香。舌貪五味。把一個圓陀陀。光灼灼。無塵無垢的真
性。弄得出入無時。莫知其鄉。儒云。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者此也。三教聖真所著
經典。篇篇藏道。字字隱義。願人人體會真玄。個個同登
極樂。怎奈世人心血用事。迷入苦海。不知其苦。身墮幻
境。不知其幻。三教金言。視為故語。予體 玉皇上帝慈
悲度人無量之心。闡明斯義。回風混合者。乃是真汞靜定
於北海。真鉛返至於南山。青龍白虎。交會黃庭。龍奪虎
髓。虎吸龍精。陰陽合並。萬脈歸根。結聚一團。還我本
來面目。自有龍吟雲起。虎嘯風生之妙。入藥鏡云。起巽
風。運坤火。悟真云:虎嘯龍騰風浪麤,中央正位產玄珠
。觀音心經云。般若波羅密多時。金剛經云:一合相。修
道有緣。得授真師口訣。明此玄妙法則。二六不迨。苦下
百日之工。自然得見回風混合之機矣。

默朝上帝。一紀飛昇。

覺真子曰。此節卻有兩解。如有善念之人。機緣不遇
。未得真師口傳心授。不知修鍊下手。能齋戒沐浴。洗心
滌慮。行功積德。虔誠叩誦此經。一紀不怠。亦可感格
上帝之心。一朝棄世。依爾所行功德。定爾之福。或受天
爵。或轉受人爵。以報爾齋戒叩誦之功。此一解也。至若
超生了死。出苦還原。成其不生不滅正果。飛昇上清。非
金丹口訣。身中默朝不能。要知身中默朝之法。須求名師
指點生死之穴。五行生化之處。命那無情女子。去到北海
龍宮。將我家七寶。換出他家的定海神針。方可打通三關
疏通九竅。得見默朝之機。默者。默運我在母腹中先天真
一息。朝者。我得先天真息作用。五氣自然朝元。五氣一
朝。則週身毫毛孔竅骨節。無不朝此這箇。呂帝云。先天
一氣號虛無。運轉能教骨不枯。要識汞根尋蒂子。訪求鉛
本問仙姑。人人會飲長生酒。個個能成不死夫。悟真云。
學仙須是學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二物會時情性合。五
行全處虎龍蟠。只因戊己為媒娉。遂使夫妻正合歡。等侯
功成朝玉闕。九霞光裏駕翔鸞。節要篇云。舉世學道講參
玄。參玄不識這先天。五千四十歸黃道。三十時辰定黑鉛
。不在乾坤分闢後。本來父母未生前。這般寶物家家有。
只是愚人識不全者此也。可見金丹大道。玄妙不測。後世
有緣。得受默朝之理。必要除卻奸邪。詭詐。貪妄。一切
有相的不正念頭。刻加三省九思。誠意正心默朝。如臨上
帝之面。慮險防危。方無滲漏。川老仙云。虛空不關絲毫
念。所以彰明大覺仙也。至於結胎以後。務須乳哺三載。
面壁九年。共數一紀。功果全備。大丹已成。一朝先帝詔
提宣。脫卻色身。現出那不生不滅的百千萬劫不壞金身。
跨鶴飛昇。享受無疆之福豈不樂哉。

知者易悟。昧者難行。

覺真子曰。金丹大道。無論富貴貧賤。智愚賢不肖只
要低心下氣。求教高人。口傳心授。得知下手之處。則採
取藥物。火侯老嫩。昇降配合。武文烹鍊。以及超生了死
。證佛成真。種種一切法則。自不言而易悟。古經云。踏
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夫婦之愚。可以與之焉
。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呂帝云。降龍須要志如天。
伏虎心雄氣似煙。癡蠢愚人能會得。管教立地作神仙。節
要篇云。信道金丹最精。先天一點少人明。不拘貧富家家
有。無問賢愚種種生。至於無師強學。雖三教聖人。本是
天生奇才。性命之道。不得師授。亦徒然耳。是以老子師
元始。釋迦師燃燈。孔子師項橐。呂祖師正陽。邱祖師重
陽。已往佛聖群真。莫不賴師口口相傳。脈脈相授。方成
不生不滅之道。孔子云。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
者也。老子云。吾非聖人。學而得之。世有一等糊塗學道
之輩。不知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自高自大。假作聰明。
把性命之道。視為常行。雖看三教經典。並不窮究其源。
又不低心求訪高人。以己之見。妄猜妄擬。強解強辨。仗
自已一點記問之學。筆下生花。即為取巧。妄註經典。自
誤誤人。老死不知悔。紫揚真人云。不肯自思己錯。更將
錯路教人。誤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孔子云。知
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吾勸後世學人。急早醒
悟。切不可強不知以為知。強不明以為明。掩耳盜鈴。捏
目生花。自誤性命大事。錯過歲月。虛度光陰。一念之差
。失落人身。苦海無畔矣。

履踏天光。呼吸育青。

覺真子曰。履踐者。乃真工實行之運。坎鉛返本之時
也。天光者。金丹之道。剝陰取陽。抽爻換象的工夫。子
時一陽初動。丑時二陽復生。寅時三陽開泰。萬物回春。
陽光發現。虎奔龍穴。龜蛇蟠舞。指玄篇云。大道玄機顛
倒顛。掀翻地府要尋天。龜蛇共穴誰能見。龍虎同居孰敢
言。九夏高山生白雪。三冬奮火種金蓮。叮嚀學道諸君子
。好把無毛猛虎牽。三丰真人云。無根樹。花正香。鉛鼎
溫溫現寶光。金橋上。望曲江。月裏分明見太陽。圭旨云
。金滿三車奪聖基。衝開九竅過漕溪。迢迢運入崑崙頂。
萬到霞光射紫微。呼吸者。雖有龍虎相投。龜蛇蟠舞之象
。須知呼吸之法。呼者。開也。吸者。闔也。將先天元始
之氣。一出一入也。育青者。育養我浩然之青氣。運日月
之精華。貫四時。符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候。三百六
十骨節。均在此一呼一吸之中。古先云。調息須調真息息
。鍊神要鍊不神神。非凡夫口鼻之納清吐濁。妄服天上日
月之精華。瞎費工夫。勞死無成。紫陽真人云。玄牝之門
世罕知。休將口鼻謾施為。饒君吐納經千載。爭得金烏搦
兔兒。古仙云。開透雙關行日月。金光默默返泥丸。吾勸
後世學人。務須急早訪師。究竟此中玄機。不可遲延自誤
也。

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覺真子曰。金丹大道。修至藥苗昇乾鼎時候。若不知
出玄入牝之法。雖朝勤夕苦。丹亦難成。學道之士。要明
白成丹之功麼。 帝言雖洩。還要得明師一指。方可一目
瞭然。藥昇到鼎。左手擎定金烏。右手捉住玉兔。二物對
照。敕令黃婆。將那藥物好好調和。著神使動出玄入牝的
工夫。出玄者。陽也。名曰呼。入牝者。陰也。名曰吸。
用這一陰一陽真靈之息。鍊氣團丹。易曰。一陰一陽之謂
道者此也。凡鍊丹之人。工行到此地步。緊防六方賊祟。
又恐陰符發生。仙師云。子進陽火。午退陰符。此陰符一
生。致人神昏。必須振定精神。把那松木連環寶劍。高懸
午門。群魔自退。而大丹方可成矣。中庸程子云。放之則
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紫清真
人云。玄牝之門若會通。百川萬派總歸東。時人若識真消
息。子午陽生月正中。悟真篇云。安爐立鼎法乾坤。煆鍊
精華至魂魄。聚散氤氳成變化。敢將玄妙等賢論。但玄牝
之門。立名不一。曰天地靈根。曰舍衛國。曰紫府宮。曰
南天門。曰極樂鄉。曰無極根。曰太極母。曰黃庭。曰淨
土。曰鵲橋。曰逢萊島。曰眾妙門。曰守一壇。曰幽玄洞
。曰靈山路。曰甚深法界。曰上天梯。曰龍虎穴。曰無縫
塔。曰總持門。曰不動道場。曰出聖地。曰西南鄉。曰真
一處。曰戊己門。曰混沌竅。曰造化窩。曰虛無之谷。曰
凝結之所。曰通天竅。曰復命關。曰至善之地。曰斯道之
門。曰呼吸之根。曰仙佛鼎。曰主人翁。曰自在菩薩。曰
無孔笛。種種之名。還是說的這一字圈圈。道德經云。天
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淂一以聖。孔子云。吾道一以
貫之。釋迦云。萬法歸一。張真人云。此竅非凡竅。乾坤
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至於武火烹後。須知
文火溫養之法。五行攢簇。四相圓明。還我先天無極之象
。在於若亡若存之間。亡者。無也。存者。有也。無者。
後天識神以滅。有者。先天元神作主。虛靈不昧。黍米大
丹成矣。

綿綿不絕。固蒂深根。

  覺真子曰。綿綿者。常也。不絕者。真息相聚。常往
來而無間斷也。此乃是三關已開。九竅通達。百脈朝宗。
週運無停。藥不採而自生。法不舉而自舉。神不交而自交
。火侯純熟。無有間斷。纔有綿綿不絕。虎嘯龍吟之象。
古仙云。虎在山頭有應。龍眠海底無聲。玄珠滾滾過崑崙
。到此神仙不遠。想人未生之時。綿綿之景。人人都曉。
個個盡知。因一個觔斗下地。苦啼一聲。先天氣收。後天
氣受。真息之氣。久而昧之。三丰祖云。金隔木。汞隔鉛
。陽寡陰孤各一邊。三教經典。講來講去。無非言的性命
二字。教人返本還原而已。惜呼。世人為氣稟所拘。人欲
所蔽。把性命之道不以為然。但人又畏死貪生。又不謀超
生了死之道。 帝言此者。為慕道者考金之石。修道者上
天靈梯。求師一指。鍊這綿綿不絕之法。學人要知綿綿不
絕的工夫麼。咦。須立起富貴不能淫之心。貧賤不能移之
志。威武不能屈之膽。有此鐵石念頭。自然得見真心不改
的黃婆。他會採那五味長生藥酒。時時引動東家之女。相
邀西鄉之郎。談些甜言蜜語。勸他二人同飲此酒。久而久
之。必定上癮。他二人會去會來。情投意合。哈哈。這兩
個人好像成了一個鼻孔出氣。女不捨男。男不捨女。念念
不離。二六不忘。其樂難講。節要篇云。仰俯黃婆作善媒
。無中生有自栽培。故教奼女當時待。勾引郎君自外來。
兩竅相通無滯礙。中宮聚會不分開。翕然吻合春無限。產
個嬰兒號聖胎。後世學道之士。將此段玄機。務須體會。
向自身中窮究。自然得此妙義。世間一等糊塗作孽不堪之
輩。不知性命之道。陰陽之理。不識仙佛玄妙。強解誤會
。身外求之。見言黃婆奼女。他就買些幼女。以為鼎器。
萬般做作。無亦難言。全不思天宮仙佛。男女都有。皆由
凡間修成。依爾之見。男子修。買些女子。婦人修。豈不
要買些男子乎。此等真異端邪術。呂祖百句章云。世人不
知。三峰採戰行。也有說三關。也有入爐臨。又以口對口
。醜穢不堪聽。一切有為法。俱是地獄人。凡有誤入邪徑
者。急早醒迷。速行陰功。感格上蒼。得遇聖師。指示身
裏真陰真陽。修性了命大道。免遭地府顯戮。慎之慎之。
無垢子云。起初行處認教真。若還失腳喪其身。踏得故鄉
田地穩。作個逍遙自在人。中庸云。博學之。審問之。慎
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此皆教人必先辨其道之真偽。理
之是非。的的確確。方可下手。固蒂深根者。性乃命之根
。命為性之蒂。得取坎填離之法。五行攢簇之工修性歸於
命蒂。鍊命返回性根。性命會合靈臺之中。乃見綿綿不絕
之機。自然根深蒂故金丹成矣。儒曰。致中和。天地未焉
。萬物育焉。白玉蟾曰。人人天賦此元和。好把真常各自
磨。上古神仙成道者。皆由掘地採鉛多。學道者。工行到
此。須要外功栽培。性命二字。由我自生矣。

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覺真子曰。精在人身。一種至寶。順則生人生物。逆
則成佛成仙。只在人能識順逆之作用已耳。順者神生氣。
氣感精。精化而生人物。逆者精化氣。氣化神。神還虛無
而登上清。然逆用之道。非得真師口授。不能方圓。世有
一等學人。未得真師口訣。聽信盲師所愚。把肝肺為龍虎
。以心腎作坎離。豈知血心屬後天有形之火。徒燥而無剛
。吾今點醒逆用迷團。須到南天門。找一土地。姓黃。名
無塵。請他找著和合二仙。取動那先天老君太極之中這點
虛無之火為君。用後天血心之火為臣。再把民火相驟。教
孫行者守定。方可制化。等候白氣發現。纔能有用。所以
開章首言上藥三品。這就是下品之藥了。男女修鍊。諸皆
一理。並非兩法。至於結丹工用。須將精去合神。精者。
非後天交感之濁精。何也。濁精與神不能相依。要那神工
制化之精。可以與神和合。神者。亦非血心中之識神。乃
是先天本來的元神也。精為神工制化。又是怎麼精合其神
。咦。還是要問南天門的土地。和合二仙。他能制精化氣
成藥。必然名精合其神之道。你須駕起三車。將那所制藥
物。車至靈谷寺中。安爐立鼎。低心下氣。邀請和合二仙
。傳這精合其神的工夫。鍊這中品大藥。名曰鍊氣化神也
。悟真云。坎電烹轟金水方。火發崑崙陰與陽。二物若還
和合了。自然丹熟偏身香。節要篇云。雪向靜中飛白點。
芽從須處長黃枝。奪他陽氣歸來孕。產個嬰兒化鶴飛。後
世有緣之人。得授真師口訣。明此玄機。總要身體力行。
發猛勇之心堅長久之志。久行不怠。不負得此大道矣。

神合其氣。氣合體真。

  覺真子曰。此乃是抽鉛添汞。金木合併。眾星共朝北
辰。左臥白虎。右蟠青龍。鍊這神丹。還虛的工夫。但此
中玄妙。法則不一。難書竹帛。須得真師面授。一一指示
。方知奧義。何也即知下手。不知採取。不能成丹。知採
取。不知時節。不能成丹。知時節。不知配合。不能成丹
。知配合。不知升降。不能成丹。知升降。不知剛柔。不
能成丹。古仙云。言語不通非眷屬。工夫不到不方圓。紫
陽真人云。:契論經歌講至真。不將火侯著於文。要知口
訣通玄處。須共神仙仔細論。鍊神還虛的工夫。難明若此
。而鍊虛還無的妙法。又將何如。欲明鍊虛還無知法麼。
須將真息運動三寶。合而為一。鍊成舍利金剛。現出不生
不滅真體。一旦功圓果滿。脫凡胎而跨鶴物外。即此體也
。悟真篇云。三才相盜即其時。道德神仙隱此機。萬化即
安諸慮息。百骸俱理證無為。仙師云。人生苦海如浮漚。
醉生夢死不停留。不是遇師親指點。今日怎能跨鶴遊。凡
後世學人。須要誠心體會。勿將此玄機。視為泛說可也。

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覺真子曰。不得其真。而為強名者。先天大道。三教
一理。本來無二。所著經典。言雖不同。其道一也。一者
何。真也。真者何。玄關也。後世學人。未遇真師指示。
不知性理。不得玄關真竅。聽信盲師所愚。各立門戶。萬
般強作。苦死無成。古經云。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
一苗根。惟有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此玄關一竅
。乃人生死之穴。無極之根。太極之母。仙佛聖賢。人人
皆從此始。超凡入聖。無不從此竅而成。吾特辨明。以免
後世學人。墮入旁門外道。邪術曲徑。明覺玄關。超出苦
海。同登彼岸。玄關者。不在心腎。不在口鼻。不在肝肺
。不在臍輪。不在尾閭。不在榖道。不在兩腎中間一穴。
不在腰前臍後。不在明堂泥丸。不在關元氣海。不在臍下
一吋三分。不在脾胃。不在氣門。不在鼻準。這些地所。
盡是孤陰寡陽。清濁怎分。陰陽怎會。龍虎怎交。三花怎
聚。五氣怎朝。汞鉛怎投。藥苗怎取。金丹怎取。節要篇
云。一竅玄關要路頭。非心非腎最深幽。膀胱榖道空勞力
。脾腎泥丸實可羞。神氣根基常恍惚。虛無屈穴細搜求。
原來只是靈明處。養就還丹跨鶴遊。凡有學道之人。不明
玄關性命根蒂。難了生死。皆是強名矣。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覺真子曰。此神不是思慮識神。乃是鍊精化氣鍊氣所
化之神。其體金剛。其識圓明。入石而石無礙。飛形而形
能昇。北海雖深。水不能溺。南離雖焰。火不能焚。其故
何也。以其此乃玄珠之玄。神妙莫測。丹本屬水中之金。
擒到火鄉。八卦太極爐中。三昧真火鍛鍊。結成至寶。名
曰金丹。其大無大。其小無內。日月雖明。難比其光。乾
坤雖大。難包其體。上至三十三天。中至四大部洲。下至
十八重地獄。只是一道電光。難摩難捉。有何石之不入。
形之不飛。水火之能溺焚哉。儒云。語大天下莫能載焉。
語小天下莫能破焉。悟真篇云。歐冶親傳鑄劍方。莫邪金
水配柔剛。鍊成便會如人意。萬里誅妖一電光。無垢子云
。一性為密眾為多。先將覺性普均和。鍊成一片真如性。
一性圓明赴大羅。但此金丹大道。難遇其緣。後之學者。
務必積功累行。哀告神明。方可感動真師。指示鍊神之妙
矣。

神依形生。精依氣盈。

  覺真子曰。形無神不立。神無形無依。故形衰者神必
散。精無氣不固。氣充精始盈。故氣弱者精必滑。今人欲
鍊化精神。而不先固形氣。其可得乎。每見世俗之人。百
憂感心。萬事勞形。多言耗氣。喜飲灼精。把一個生神精
之舍。弄得東倒西歪。南傾北塌。只謂神不我生。精不盈
我。不知神精之舍一壞。神雖欲生。而亦無依而生。精雖
欲盈。而亦無依而盈。及至神耗精消。形氣脫漏。無常到
來。而不知無常之由。老死不悟。洵可歎也。古仙云。萬
劫千生得箇人。須知先世種來因。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
何生度此身。又云。為人若不行陰德。如入寶山空手歸。
可見人身難得。中國難生。六根難備。今得人身中華。又
得六根全備。知識聰明。而不自將一切剝散我的物件。一
刀斬斷。固我形氣。以為神精之依。訪求名師。指示我生
神盈精之道。超生了死。出苦還原。以圖收場結果。誠草
木之不如也。悟真云。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
。百歲光陰石火爍。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貪利祿圖榮顯。
不覺形容暗悴枯。試問堆金等山嶽。無常買得不來無。吾
勸世人大開慧眼。急早回頭。體 上帝指示金言。覓友尋
師。得授形神精氣。相依作用。鍊精化氣。鍊氣化神。鍊
神還虛。鍊虛還無。再加外功培補。內果得全。脫凡體而
證金身。永劫長生。豈不大快樂哉。

不凋不殘。松柏青青。

  覺真子曰。此承上文而言。人之神精。既得形氣相依
而有生盈之妙。則有人之形氣。鍊成舍利金剛。自必歷久
長存。逍遙物外。亦如是歲寒之松柏而不凋不殘矣。然而
難言之矣。人生天地間。紅紗罩眼。六賊迷心。孰是棄榮
華而甘淡泊。孰是厭桃李而愛清松者乎。嘗見青年烈士。
慧業文人。一入熱鬧場中。即不識吾身誰屬。以真為假。
以假為真。認實為虛。認虛為實。只是虛假奔馳。不實顧
真妒敗。誰知功名朝露。富貴浮雲。石火電光。轉眼即沒
。蜉蝣水泡。隨出隨消。即富貴可百年。屈指不過六十甲
子。功名可三代。相看難滿二十春秋。何況人生七十。自
古為稀。富貴功名。一己。不得長存久視。悟真篇云。人
生雖有百年期。夭壽窮通莫預知。昨日街頭猶走馬。今朝
棺內已眠屍。妻財拋下非君有。罪業隨身難自欺。大藥不
求爭得遇。遇之不鍊是愚癡。指玄篇云。歎世凡夫不晤空
。迷花戀酒送英雄。春宵漏水歡娛促。歲月長時死限功。
弄巧常如貓捕氣。光陰猶似箭離弓。不知使得精神盡。願
把身屍葬土中。吾勸世人。早早看破迷津。回頭是岸。立
起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的
志向。積功累德。感格神明。訪求名師。指示不生不滅的
大道。不凋不殘的功夫。脫離三界。不囿五行。學一個松
柏青青。無有那春夏秋冬代謝凋殘之變。長亨天外富貴。
豈不樂哉。

三品一理。妙不可聽。

  覺真子曰。三品者。即開章首言上藥三品。神與氣精
也。一者。先天玄關一竅也。理者。調理也。言上藥品雖
分三。而其調理鍊法。總不離乎一竅玄關。移戊就己。坎
離投交。將那精氣與神。攢於一處。金木水火。簇於一中
。武鍊文烹。人我俱化。結成一粒黍米玄珠。獻於主人。
其妙趣有不可言語形容者。又何有耳之可聽哉。悟真篇云
。三五一都三個字。古今明者世罕稀。東三南二同成五。
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之中生數五。三家相見結嬰兒。嬰
兒太乙含精氣。十月胎完入聖基。此章乃 上帝恐人不知
精氣與神三品藥品。歸著煆鍊之處。墮入旁門。有誤性命
大事。故特提一理之妙以警醒之。恩至深哉。

其聚則有。其散則零。

  覺真子曰。人身三寶。鍊於一處。妙諦不可令人得聽
。然其聚散之神。有零之妙。魚遊水底。冷暖未必不自知
也。何也。先天大道。三寶既知合一玄功。透三關。通九
竅。盜日月之精華。竊五行之妙用。水火逆行。金木合并
。丹砂成就。聚散自然隨心。已不欲聚則己。一聚則萬派
朝宗。千江歸瀆。自有三花團聚。綿綿密密之神。己不欲
散則已。一散則三山五島。十地九州。何處不仰千百化身
之妙。聚有散零。其捷若此。噫嘻若此。節要篇云。一片
閒心絕世塵。寰中寂靜養精神。素琴談落天邊月。玄酒傾
殘甕裏春。五氣朝元隨日長。三花聚鼎逐時新。鍊成大道
超凡去。仔細題詩警後人。吾勸後之學者。此段神機。實
在妙絕。務必訪求明師。指示玄妙。須要功德栽培。內果
一全。則聚散有零之機。可不勞而自得矣。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

  覺真子曰。聚有散零之妙。既已捷如影響。未必八萬
四千毛孔竅,三百六十骨節筋骨尚然。黑暗不通。多塵多
垢。有此妙著。何也。一本散於萬殊。萬殊歸於一本。欲
神聚散。先通大千。欲通大千。先通七道。欲通七道。先
通南昌。但南昌一道。未易得通。其中有一不老不少的女
子。名曰烏頭太歲。其性剛烈。把守南昌頭關。不肯開關
。人要想七道開通。須將七寶常常敬奉此女。買和其心。
使其暗地開關。不我遐棄。然後七道方可借路相通。七道
一通。則九州四瀆。河漢江淮。竅竅關關。自然瞥地回光
。輝騰宇外。無垢子云。人法雙忘萬事休。百川還海會源
流。猛然迸出寥天月。照撤乾坤四大洲。後世學人。有大
其緣。得聞聖師秘訣。通竅玄機。總要積功行善。苦鍊勤
修。無論有效無效。一味猛勇向前。念茲在茲。久久自有
通竅光明之樂矣。

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覺真子曰。日者。陽也。月者。陰也。日月而日聖。
有不可顯言者也。在天為日月。照耀大千。無微不入。在
地為水火。運化坤維。無物不生。在人為性命。活活潑潑
。至虛至靈。至於修鍊大道。日月二物。立名又自不一。
有曰卯酉。有曰東西。有曰龍虎。有曰嬰奼。有曰鉛汞。
有曰金木。有曰龜蛇。有曰鸞鳳。有曰男女。有曰夫婦。
種種別名。莫不是說這個太極圖而已。學道之士。既明日
月之聖為太極。而不知運用太極。使其照耀金庭。亦屬無
益。今欲知照耀金庭之法。須明抽爻換象。採藥老嫩之工
。何也。藥老則藥無用。藥嫩則丹不結。紫陽真人云。縱
識硃砂與黑鉛。不知火侯也如閒。大都皆藉修持力。毫髮
差殊不結丹。呂祖云。一陽氣發用工夫。日月精華照玉壺
。到此緊關休妄動。恐防墮落洞庭湖。此乃 上帝恐人墮
落旁門。特將藥苗火侯。抽爻換象的法則。著於言間。使
人自醒自悟。後世學者。欲明抽爻換象藥物老嫩知法麼。
吾體 上帝救人慈心。為爾一泄。抽者。抽離爻中陰。換
者。換坎爻中陽。象者。景象也。火逼金行。必有恍惚杳
冥之象。有此景象。乃是藥苗至矣。即命黃婆。相借正陽
帝君鵝毛羽扇。坐在金庭之上。睜開眼睛。扇他一二次。
自然虎嘯龍吟。紫雲蟠繞。日月並明。照耀於金庭之所。
結成舍利。於道名靈關。修鍊黍米玄珠。於釋名曰靈山。
烹鍊牟尼寶珠。於儒名曰靈臺。煆煉九曲明珠。三教名雖
不同。其道一也。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

  覺真子曰。前言築基得藥。結丹鍊己。俱已透露講出
。一一指明。此乃言還丹妙理。聖胎完全實際。然還丹之
功。實不易得。恐學道之士。無功無得。雖得此境。中庸
云。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紫陽真人云。大道修之有易
難。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積行修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
。太上云。欲求天仙者。常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
當立三百善。可見古來成真證佛。莫不賴此功德栽培。吾
勸後世學人。有緣得此先天大道。務必積功累行。久久不
倦。則還丹聖胎。自然得矣。還丹聖胎一得。則身外有身
。物外有物。與太虛同體。逍遙無礙。放之包羅萬象。收
之黍米玄珠。體證金仙。永劫長存。跨鶴瑤京。而猶有不
身輕神化這哉。

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覺真子曰。此乃週天純熟。採太和之元氣。名曰大藥
。充之於四體。溢之於週身。骨節成玉。筋絡成金。借這
色身。修我不生不滅的法體。雖則凡骨多寒。有此和氣一
充。自然寒瓊骨散。孟子云。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
體。四體不言而喻。心經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
。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節要篇云。自從鑿破鴻濛竅
。認得乾坤造化爐。不用禪功運水火。自然靈學透肌膚。
朝朝銀蟾在玉壺。要識金丹端的事。未生身處下工夫。後
世學人。有緣得遇大道。採此大藥。必有恍惚杳冥之象。
百脈萬竅齊開。偏體舒酥。黃中通理。美在其中。樂味雖
言矣。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

  覺真子曰。丹之得與不得。其靈傾之應有不待一轉盼
者。何其機之捷也。不知得丹者。採萬物精華。奪陰陽造
化運五行。抽鉛添汞。聚三寶。結成靈砂。玄機莫測。玄
妙難窺。生死二字由我自主。呂祖云。道在人為日常用。
逆修入口遍生相。便須默養天胎就。穩跨翔鸞謁玉帝。此
云其靈。蓋有不可思議者也。不得者。迷入酒色名利。屈
身苦勞苦奔。內外相攻。將三寶全不顧惜。元精常為交感
之精。元氣常為口鼻之氣。元神常為思慮之神。幼而壯。
壯而老。火水未濟。陰陽俱離。魂魄不交。死期立至。三
寸氣斷。四大皆傾。這殼一脫。又不知投入何殼矣。可不
懼哉。無垢子云。智慧聰明總是心。智人修內蠢旁尋。若
人有智超三界。無智愚夫生死臨。吾勸後之學者。應為得
之丹靈。毋為不得之傾。亟訪名師。口傳心授辨明道之真
偽。理之是非。何為先天陰陽。何為後天陰陽。何為返本
。何為還原。何為修性。何為了命。何為三花聚頂。何為
五氣朝元。明此妙義。功加進步。依法行持。久久自然靈
通。而無傾敗之悲矣。

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覺真子曰。大丹之舍。不在身外。大丹之像。不可色
言。何以故。人身有黃庭。乃藏丹之舍。丹結即在人身黃
庭之中。是人生死不相關之地。鬼神覷不破之機。即儒云
。精一執中。釋云。萬法歸中。道云。抱一守中也。故中
庸程子云。中者。天下之大本矣。至於丹之體相。乃人身
中青黃赤白黑五行之氣。攢簇而成。有何色定可擬。言大
無外。言小無內。其言顏色。任那吳道子的仙筆。也描不
出。言其形體。任那公輸子的巧心。也雕不出。其言玄妙
。即是三教聖人。也說不出。所謂大丹千百化身。光照宇
宙。此乃引人入聖。丹成飛身。而後見的景象。若修鍊之
時。即見有此形色。乃人妄念所生。識神發現。妄念不了
。即有天魔投竅。性命難存。紫虛真人云。不是燈光日月
星。藥靈自有異常明。無垢子云。清淨無暇一法身。如蓮
出水不沾塵。分身應現千江月。千月還同一月真。吾茲將
真身幻景一一辨明。後世學者。務須體會。凡修鍊之時。
三昧大定。法身出現。見己色身。此乃為己之不生不滅真
人。若己之色身。見有外相。此為幻境。亟宜反觀內照。
守定黃庭。運動真息。以除幻境。切不可認幻象以為煉丹
之真諦也。

持誦萬遍。妙理自明。

  覺真子曰。金丹大道。既無色相可擬。然其中妙理。
何自而明。噫嘻。其在誦持乎。其在誦持萬遍乎。或者曰
。若是則弟子之惑茲甚。吾見天下誦經浮屠。不下千萬。
讀書士子。不下百千。誦經讀書。何只萬遍。未見有明妙
中之妙。理中之理者。何也。予曰。是徒知誦而不知持者
也。是徒知理中尋妙。而不知妙中尋禮者也。誦數雖多。
有何妙理之得明邪。三教經典。乃三教聖人道成天上。筏
遺人間。為後世眾生超凡入聖路逕。儒有大學中庸。釋有
金剛密多心經。道有此經。非是教人口頭唸誦。是教人身
體力行。非是教人瞎眼妄行。是教人妙中尋理。初祖云。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工夫。若教紙上尋佛法。筆
尖醮乾洞庭湖。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
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中庸云。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
乎其所不聞。今人欲明金丹妙理。須要立起超群拔萃之志
。始終如一之心。人之難捨我能捨。人之難為我能為。人
之難行我能行。人之難苦我能苦。人之難屈我能屈。人之
難受我能受。思愛不為糾。富貴不能誘。如是可以聞道。
可以學道。可以修道。可以行道。可以成道。可以了道。
必須誠訪真師。指示修鍊次序。結丹妙處。潛心理會。人
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自然心花開放。妙
理潛明。果熟成丹。超玄拔祖。證佛成真。永享極樂無疆
矣。
              後學華陽子重刊
玉皇心印妙經真解終


  余先大父素好金丹。購買丹經子書。盈箱滿篋。而未
得真傳。抱戚棄世。余父領之。訪師三十載。足跡遍坤輿
。亦不得。謝塵日。撫余背曰。爾祖與吾。於金丹一道。
煞費苦心。而卒無一得。太上云。欲求天僊者。當立一千
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吾與爾祖之不能得金
丹真訣者。其殆善之未立耳。汝善繼之。余於是棄儒業醫
。借醫可以濟世。亦可以養身。其可借此遊覽名區。一訪
高人蹤跡。醫遊十載。遍歷荊襄袞冀粵蜀滇黔。非名利先
生。即蠅趨市叟。而欲求一明金丹大道者。以為師。率不
可得。噫。余家三世於茲。均非浮慕。而竟無一遇者。何
也。因思真師不遇。皆由善量未宏。由是廣立善緣。開局
送藥。更倡造船搭溺。設堂育嬰。如是又復三載。一日購
藥金陵。於江東門外茶坊中。得遇吾師與一僧對談。語漏
金丹二字。余甚奇之。豈金丹大道。即於此可得耶。遂長
跪前席。叩其姓氏里居。並金丹玄妙。師云。此非譚玄之
所。盍往吾寓一遊。余於是敬步後塵。登堂展拜。詰朝即
執弟子禮以見。細叩玄機。師言此道非常道。乾坤共合成
。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非立誓皈戒。不能妄傳。余
謹領誓戒。得指先天。即棄家負笈。旦畫勸求。吾師道通
三教。學貫天人。立說註書。非玄即妙。一時誦之而得進
取者。不一而足。一日手執一編示余。名曰 玉皇心印真
解。分為二十四段註釋。囑余校閱募刻行世。以濟群迷。
余敬謹莊誦。如夢初醒。誰知一部金丹大道玄機。盡藏於
心印妙經五十句內。不經師解。長夜漫漫。用是細加校閱
。凡師所傳余之募取抽添。藥物老嫩。文武烹鍊。結丹煉
己。還丹溫養。脫胎神化。等等法則。以經證己。以己證
經。莫不句句金玉。字字珠機。曲證旁參。一絲不礙。誠
為靈山捷徑。無極心傳。真游夏不敢贊一詞矣。嗟乎。余
祖父三代慕斯。至余方得真傳。得與吾師同校此解。斯道
之難。一至如此哉。吾願後之同志。得見是書。得聞是道
。幸勿自棄。適史子應修。王子正志在坐。聳吾校異跋此
。同刊以公世云。時
   大清康熙六年桂月望日 門人啟蒙居士明中子謹跋
於金陵別墅

一、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中示曰
  吾不喫長齋。(註解)齋所以交神明何嘗不喫,必須
有節。齋始有益。若一年半載。或期月三年。以至終身奉
持。希圖神靈保佑。赦已往之愆。錫將來之福。成何體態
。不知齋之為言齊也。必平日砥節礪行。此心可質鬼神。
臨祭齊其思慮。凝結精神。方能通微合漠。洋洋如在。若
素行不可自問。空空喫一長齋。遂欲赦過賜福。有是理乎
。 帝故為天下破一惑曰。 吾不喫長齋。 天君批。殺
人之仇。喫齋遂可免耶。況武將血戰疆場。殺人百萬。亦
有何罪。喫齋解冤。庸夫所為。實在可笑。

  吾不信佛說(註解)長齋固不必喫。佛說尤不可信。
世間有等奸僧。倡地嶽輪迴之說。聳人聽聞。以取利於己
。謂死者須延僧追薦。解罪破獄。方可超身脫難。生者須
拜佛懺悔。寄庫還錢。方可獲福免災。不知今之作佛事者
。庸僧耳。有何德能畫地則為獄。架木則為奈何橋。煎蘇
水則為血河水。鑿紙則為錢。粘紙則為錠。剪紙則為衣。
印紙則為車夫駝馬。指庫則有庫。安官則有官。僧有許大
神通。使紙能千變萬化乎。種種妄誕。難以枚舉。故佛可
信。而誣佛之說。決不可信也。人能節義無虧。則神欽鬼
服。豈至有罪。若貪酷奸纔。此乃自造地獄。縱然念經拜
佛。吾恐鬼卒猙獰。非紙錢所能買贖也。惡簿註明。非禮
懺所能消釋也。十殿森嚴。非菩薩所能說情也。牢獄堅固
。非庸僧所能破救也。然則燒香拜佛。追薦預修。其可信
乎。 帝故又為天下破一惑曰。吾不信佛說。天君批。并
一切妖僧。假設法壇。倡為超度之說。爾等切勿信此鄙語
。況昇降之權。操於吾夫子。憑善惡以為定衡。豈庸僧所
能超度耶。

二、幽冥教主云
  世人不教子弟讀書。昧理犯分。但知請佛老禮懺。以
進香祈禱為善。不知此固非善也。夫善者。遵理而行。奉
天為則。以己之善。化人之善。將天地亦報之以善。每見
不行善之人,以行善事為迂。而反以不善待其親。親死則
曰入地獄矣。非和尚不能超生。非道士不能出世。於是為
僧道者。騙煽多方。如破地獄。破血污。寄庫開天堂等事
。不一而足。試問破獄一事。地下獄門竹竿子可搗得開乎
。果如所言。則是富貴人作惡多端。死了拜幾卷經。叫幾
聲佛。遂離苦楚。將苦壞了沒錢作佛事之人。是造物亦炎
涼也。即以佛論。佛坐蓮花。何等快樂。作惡者求之。佛
遂手授之乎。吾謂心田是佛。心田即是天堂。心田好。順
天守理。則父母超生。心田不好。逆天違理。則父母永不
超生。不然日求佛援。佛雖欲援之。無能援之也。我亦是
佛中人也。凡道理所在。佛非沒分曉的。善則不必求佛。
而佛自佑之。不善則磕破了頭亦無益處。吾願世人及早回
頭。奉行功過格。莫作昧理犯分之事。流為狂妄。則我必
佑之。不要和尚道士拜懺悔磕頭也。

三、達摩寶傳中云
何為三販?
皈依佛發慈悲常清常淨   勤參悟本來面無字真經
不貪那富與貴世俗浮景   不戀那恩與愛紅塵美情
將酒色與財氣一刀斷盡   學一個大丈夫跳出凡塵
人打我不還手彌陀念定   人罵我不還口哈哈連聲
他害我只當是他把我敬   嫉妒我只當是待我有情
誹謗我我只是良言相敬   欺壓我我額外把他欽尊
逢著人談善言諄諄告訓   分賢愚因人訓見機生情
常窮究古仙佛是何動靜   不能學佛行持怎麼超生
佛佛佛原來是塵緣拋盡   並非是雕塑的有像有形
有形像是後天即有損壞   無為體合太虛那有死生
行坐臥二六時莫離方寸   觀自在行般若轉運法輪
精化氣氣化神妙義難論   神還虛虛還無性光通靈
真中假假中真真如自靜   纔算得孝兒童與佛有因
此乃是皈依佛指示爾等   再把那皈依法講來細聽
皈依法要點貼法則莫紊   循規矩講禮義洗滌身心
上待下要慈悲依規示訓   下諫上依禮行莫亂章程
行動間立品格衣冠要正   閒坐時如泰山守定黃庭
神佛堂宜潔淨諸佛歡幸   四時香要虔誠性透神明
誦真經除雜念神氣交並   調賢良設法度計從心生
見道友要謙和禮必恭敬   學低心學下氣慮以下人
談道時莫嬉笑不可爭論   先天道理無窮各有淺深
驕傲心滿假心一概除盡   奸貪心詭詐心丟九霄雲
慳吝心刻薄心掃除乾淨   嫉妒心是非心不可稍存
名利心恩愛心不積方寸   酒色心財氣心總要除根
摃高心執著心丟去莫吝   論修行無人我中國一人
不畏苦不畏難勇力前進   存一個鐵石心拔萃超群
外法則一言兒講之不盡   再將那心傳抠

標籤:
瀏覽次數:16    人氣指數:16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布施問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內在美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