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68377
 飛燕草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哈哈 二個女兒上報囉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主講人:寇乃馨+蕭翊峰醫師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最近的新聞~ 致癌報導
作者: 飛燕草 日期: 2011.06.16  天氣:  心情:
~國人十大死因 癌症連29年榜首


更新日期:2011/06/15 17:01









衛生署公佈了99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蟬聯29年榜首,其中口腔癌比率逐年提升,有年輕化趨勢,而自殺則是第一次沒有進入十大死因排行榜,肺炎和高血壓比例則有上升趨勢。
國健局表示,主要原因是吸煙和肥胖人數變多。

衛生署公佈99年國人10大死因,頭號殺手是已經蟬聯29年的癌症,第二、三名是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其中事故傷害下降11.9%幅度最多,而肺炎和高血壓分別增加1.2%和6.1%,值得一提的是自殺在去年十大死因中,第一次沒有進榜。

十大死因第一名的癌症,平均每3分鐘就有一人死亡,而前三順位的肺癌、肝癌和直腸癌佔了整體比率5成,口腔癌則增加了0.2%。
99年國人死亡人數144000多人,較前年下降2.4%,男性平均壽命76.2歲,女性82.7歲,男女平均壽命都比前年增加,整體來說國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更為重視。



~12分48秒 台灣1人死於癌
更新
日期:2011/06/16 00:15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15日電)衛生署今天公布99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已連續29年蟬聯十大死因榜首,死亡人數破歷年新高,平均不到13分鐘就有1人罹癌死亡,口腔癌的發生、死亡年齡,更較其他癌症早10到20年。

衛生署公布99年十大死因,癌症仍居首位,且每12分48秒,就有1人死於癌症,死亡人數4萬1046人,再創新高。

根據衛生署統計,癌症致死的比率分別為肺癌(20.0%)、肝癌 (18.9%)、結腸直腸癌 (11.4%)、女性乳癌 (4.2%)、口腔癌 (5.8%)、胃癌 (5.5%)、攝護腺癌 (2.5%)、食道癌 (3.8%)、胰臟癌 (3.6%)、子宮頸癌(1.7%),主要癌症死因,肺癌、肝癌與結腸直腸癌就占了50%,另外,口腔癌成長率最為明顯。

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孔憲蘭在記者會表示,口腔癌死亡率高於胃癌,值得注意。胃癌持續下降主要與吃的食物較為新鮮有關,從民國75年起就持續下降。

反觀口腔癌則有不斷攀升趨勢,主要與菸酒、檳榔有關,孔憲蘭說,口腔癌比起其他癌症死亡與發生年齡,大約早了10到20年。

此外,乳癌、口腔癌、食道癌死亡平均年齡中位數,分別是57歲、57歲、59歲,是國內中壯年人的殺手。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表示,從發生年齡來看,乳癌有年輕化趨勢。

孔憲蘭說,衛生署提供45到69歲婦女,2年1次乳癌篩檢,但篩檢率卻只有21.5%,呼籲民眾要有定期篩檢的習慣,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從罹癌平均損失壽命來看,以乳癌、口腔癌跟子宮頸癌,平均減少16.7歲最多。1000615



~WHO警告:講手機恐致腦癌
更新日期:2011/06/02 04:11 

〔編譯管淑平、魏怡嘉/綜合報導〕小心,打手機可能會增加罹腦癌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顧問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指出,使用手機可能增加罹腦癌風險,手機應列入與殺蟲劑DDT、汽車廢氣同級的「可能致癌因子」。
專家促列第二級B類可能致癌因子
專家建議,以簡訊或免持裝置取代直接將手機拿在耳邊講電話,可降低手機輻射暴露量。這是目前針對手機是否增加罹癌風險的所有相關文獻,所做的第一份科學評估。
由三十一名來自十四國的科學家組成的IARC,會後宣布因手機產生的無線射頻電磁場可能致人罹癌,專家認為應將其列入該組織致癌物分級表的第二級B類(Group 2B)「對人類為可能致癌因子」。

最重度使用者罹膠質瘤風險增40%
IARC並未進行新的研究,而是評估既有的流行病學研究成果。IARC主席、南加大流行病學家薩梅特說,資料指出手機使用者罹患惡性腦瘤「膠質瘤」增加,尤其是其中兩份時間橫跨十年的最大型相關研究顯示,「最重度使用者」罹癌風險更高,這些研究部分個案在十年期間平均每天使用手機三十分鐘。國健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補充,根據IARC去年發表,最重度使用者罹患腦瘤神經膠質瘤的風險增加四十%。
報告主筆史特拉夫指出,證據顯示膠質瘤和非惡性的聽覺神經瘤罹患率增加,「但目前並未明確證實使用手機確實致人罹癌。」「如果用簡訊、或者免手持裝置通話,很明顯地可降低暴露量至少一個級數」,或者十倍。
IARC致癌物分級表根據對人類致癌風險,從高到低分為一到四級共五類,第一級為確定致癌因子,如戴奧辛、石棉,第二級A類為很可能致癌因子,第二級B類為可能致癌因子;第二級B類包括DDT、汽車廢氣、鉛等二百四十種物質,其中有兩種人們熟悉的食物:醃漬蔬菜和咖啡,這兩種食物也被無線通訊產業團體「全球無線通訊產業協會」(CITA)拿來反駁IARC的結論。目前全球共有五十億台手機在使用中。
北榮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表示,WHO的聲明主要是延續去年IARC彙整十三個國家的研究報告,對於這個議題並沒有新的發現,亦未證實講手機會罹患腦癌,只是重申支持對手機高使用族群做進一步追蹤。

~開車常開窗 罹患皮膚癌風險增






更新日期:2011/06/16 13:55


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開車時,經常開著車窗的人,罹患皮膚癌的機率,高於不常開車窗的人。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根據「皮膚癌」的病例分析,結果發現,由於美國車輛駕駛座位在左邊,美國人罹患「皮膚癌」的部位往往在身體的「左側」,研究人員研判,這可能與他們開車時,經常開著「左邊的車窗」有關,導致身體「左側」長時間暴露在陽光的紫外線中。而澳洲的車輛駕駛座位在「右邊」,因此澳洲人身體的「右側」更容易患皮膚癌。

研究人員建議,經常開車的人,最好不要長時間打開左邊車窗,尤其不要在夏季陽光強烈的時候打開左邊車窗,因為一般車窗玻璃就可以阻擋部分紫外線,而經過特殊處理的玻璃,則更能阻隔更多的紫外線。


~塗了恐罹乳癌 毒指甲油還在賣!
更新日期:2011/06/16 21:27









衛生署檢驗,市售平價指甲油詠美「YOURMAY」被查出含有禁用的苯二甲酸二丁酯塑化劑,女性長期接觸,罹患乳癌的風險會增加,男性若長期接觸可能影響生殖力,高雄檢調搜索詠美公司和供貨商,發現業者還在出貨,當場查扣指甲油。

銀色的腳趾甲,灰色的手指甲,手上的魔法,都靠這一小罐指甲油。不過愛漂亮的美女們,趕快看看自己有沒有不小心買到,這款叫做「YOURMAY」的指甲油。因為色彩繽紛夢幻,號稱有很多糖果色系,加上價錢超便宜,一罐指甲油才賣三十九到四十九塊錢,吸引不少女性購買,甚至還有部落客在網路推薦,指甲油有多好用。

不過衛生署卻抽驗出,這款YOURMAY指甲油,含有禁用的苯二甲酸二丁酯塑化劑,簡稱DBP。含量高達七四二PPM,已危害人體健康,DBP可讓香味持久。但多項醫學證明,DBP可能提高女性罹患乳癌風險,也讓男性精蟲活動力下降。

早在五年前衛生署就禁止DBP用在化妝品,高雄檢調人員前往詠美公司還有下游的製造廠商搜索,發現他們還在包裝出貨,將現場的指甲油都查封帶回,檢方說業者兩年前就被衛生署查出,含有超標的塑化劑,卻還是照賣實在惡劣。

記者實際到市面的連鎖美妝店賣場。發現「YOURMAY」的指甲油,還在架上販售,旁邊還有安心使用標記,看了實在很諷刺,賣場業者說他們雖然有要求指甲油業者提供檢驗證明。不過業者提供的是2009年的証明,他們選擇相信,卻可能讓消費者一不小心把問題指甲油買回家,民眾購買前還是要睜大眼睛。

~丈夫吸菸人妻得癌 機率大七倍
更新日期:2011/05/31 12:25


花蓮縣衛生局表示,丈夫吸菸的家庭,太太罹癌機率是一般婦女的7.2倍,因此為了宣誓反菸,找來婆婆媽媽共同拒菸,成立東台灣婦女反菸聯盟,合力幫助癮君子戒除菸癮。(梁國榮報導)

衛生局找來花蓮各個婦女團體負責人,希望藉由女性溫柔的一面,共同拒菸,甚至幫助周圍的人戒菸。這樣還不夠,衛生局長徐祥明以自己的研究,還要來為婦女加持,他說,花蓮縣男性吸菸人口是女性的三倍,尤其是丈夫吸菸的另一半,得到子宮頸癌的機率,遠大於丈夫不吸菸的人妻

徐祥明也提供反菸三招,第一是看到有人吸菸立即迴避、第二是看到有人吸菸要有勇氣勸阻,第三則是勸抽菸者戒菸,脫離吸菸枷鎖

~CRAB上身 慎防血癌報到



更新日期:2011/06/15 04:21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當家裡的老年人不時抱怨頭暈目眩、骨頭痠痛,可別以為就是老化現象。醫師指出,「CRAB(螃蟹)」,也就是高血鈣(C)、腎衰竭(R)、貧血(A)以及骨頭疼痛(B)是多發性骨髓瘤常見典型症狀,但不少人誤將貧血、骨頭疼痛、腎功能差等,當成是年紀大了、退化所致;日前甚至有患者嚴重到拉家中鐵捲門時、手骨應聲斷成三截,就醫才發現,原來癌細胞已嚴重侵蝕骨頭。

多發性骨髓瘤常見典型症狀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銘崇提醒,除了同時發生兩種症狀如骨頭症狀合併有貧血、或是腎衰竭合併有骨頭症狀等,應進一步檢查;一般來說,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以男性居多,而男性發生骨質疏鬆的年齡較長,因此太早出現嚴重骨鬆也應留意。

多發性骨髓瘤是源自骨髓漿細胞的惡性腫瘤,是一種好發於60歲以上老年人的骨髓造血系統惡性疾病,多數病人一開始常常是因為骨頭疼痛或病理性骨折就醫。實際上,它是血液腫瘤。

王銘崇指出,隨著人口老化等因素,多發性骨髓瘤已經成為我國近年來發生率成長最快的血液癌症,且由於其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發生率仍被低估,早年這類患者經診斷確定時,大都已經進入第三期,也就是最嚴重的一期。

像是過去不僅有患者自以為腰痠背痛是骨鬆症、吃了5年鈣片,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指出,他就曾經接獲一名以腎衰竭為表現症狀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一開始被當作不明原因腎衰竭、洗了兩年腎,直到有一天跟醫師抱怨,她才輕輕按一下桌子就骨折,引起醫師懷疑,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多發性骨髓瘤。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患者總以為得了這種癌症注定活不久,其實多發性骨髓瘤有越來越多治療選擇。除了傳統的化學治療配合類固醇治療,近年包括新生血管抑制劑、免疫調節劑、標靶藥物等越來越多組合可用。

其中,針對相對年輕的多發性骨髓瘤病患,除了以高劑量化學治療配合自體幹細胞移植外;不久前在國際骨髓瘤工作坊(2011 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shop)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自體移植後、持續使用同時具有抑制血管新生加上免疫調節劑功能的lenalidomide進行維持性治療至少兩年,不但可以讓疾病復發以及惡化時間都大幅延後到原本的1.5倍以上,存活率也明顯提高近一成。


 







標籤:
瀏覽次數:92    人氣指數:1212    累積鼓勵:56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哈哈 二個女兒上報囉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主講人:寇乃馨+蕭翊峰醫師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