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77799
 平凡的觀中關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人在何時最明白?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辛苦一輩子∕只剩下很差的記憶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5 台灣步入老力元年
作者: 平凡的觀中關 日期: 2011.09.18  天氣:  心情:

2015 台灣步入老力元年


~~~~~~~~~~~~~


台灣產業核心勞動力老化之趨勢與衝擊


 


2011/07/08/工商時報/D4/經營知識/林曉芳、高雅玲】


 


據經建會2010年「臺灣人口中推計」的數據,台灣總人口數將於2 022年達2,344萬高峰後,開始負成長,但這不代表在接下來的11年內,台灣無人力供應匱乏之虞。少子高齡化對勞動力的影響,絕非到2 022年後才會發生問題,除了人口「量」的變化外,早在我國扶養比於2015年達最低點時,人力供應的各個面向,已開始發生「質」的改變,各產業將出現人力供應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老力元年」,各界宜及早研商,並藉由各式良善措施,減緩未來台灣將面臨之經驗與技術後繼無人、中年人口失業,乃至各級產業競爭力下滑等衝擊。


 


先升後減的產業勞動力


 


經建會資料顯示,台灣將在2015年達到扶養比的最低點34,扶養比代表著每百位勞動人口所需扶養的總依賴人口數,比值越小表示扶養的負擔越小。跨過此轉折點,台灣勞動人口的扶養負擔將會越來越重。倘若以2015年做為基準點,往前、往後比較20年的人口數據資料,將會發現什麼人口轉變的課題?


 


以目前各級產業從1995年至2010年之中高齡就業人口成長速度而言,二級產業老化速度最嚴重。過往傳統工業多倚賴年輕勞動力,未來受到少子高齡化衝擊的影響也會更顯著。


 


由二級產業的就業人口趨勢圖可發現,與1995年相比,2015年折線下面積相較1995年擴張許多,就業人數約從350萬人增至約375萬人( 20年間約增25萬人),但隨著人口成長接近飽和,2020年後開始轉為負成長,整體二級產業的勞動人口供給也開始下滑,於2035年降至約 300萬人(20年間約減75萬人)。


 


如何及早佈局,藉由適當的勞工開放政策,或是全面調整產業結構、提升人均生產力,將會是屆時能否成功過渡勞動缺口惡化的關鍵。


 


老化中的產業核心勞動力


 


若由內部結構來看,受少子化就學年限延長的影響,使得2015 2035年間的青年勞動人口總數將大不如前,加上核心勞動力老化,使得整體各年齡組間的勞動人口數差距減少,產業中的各年齡層人口分布,呈現以3035歲為高峰的態勢(1995年與2015年為30-34歲;20 35年為35-59歲)。


 


進一步觀察各年齡組的人口數變化,將人口數前三高的年齡層視為產業核心勞動力則可發現,人口高峰值逐年向右偏移,二級產業的核心勞動力有明顯老化現象,在1995年的核心勞動力集中於2539歲,當時間拉長至2035年時,產業的核心勞動人口則轉移至3549歲區間二級產業的核心勞動人口,將不再集中於年輕勞動力,而是集中在中高齡人口。上述青壯年勞動力減少,但中高齡勞動力漸增的結構轉移現象,勢將衝擊各產業的人力結構。從資深勞動力的立場來看,後繼無人的現象所呈現的經驗與技術傳承風險,將日益升高;但若從青年勞動力的角度來看,基層業務人手變少,分攤壓力相對增加,對勞力密集產業的衝擊,也會隨之增大。


 


面對「老力元年」後,面對各級產業總體勞動力銳減,以及核心勞動力老化的雙重壓力,台灣的傳統工業有必要及早考量因應之道。


 


例如,透過智慧自動化的製程技術,取代遞減年輕勞動力缺口;抑或建置讓中高齡人口持續工作的就業環境,以利勞力短缺的緩解等。


 


此外,企業的經驗傳承、人力接班等問題亦要及早盤點,方能確保競爭力維繫,乃至迴避公安事故等風險。整體人口問題的解決之道,應從「上醫治未病」的角度出發,及早因應,方能減緩未來高齡少子化對今後各級產業的負面衝擊。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前瞻產業暨地方發展研究中心產業分析師


標籤:
瀏覽次數:482    人氣指數:682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人在何時最明白?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辛苦一輩子∕只剩下很差的記憶力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