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摩祖師傳 - 轉貼 - 劇情 】
三王子也就是後來的達摩,像一個傻鳥一樣掉下樹來,結果迷路了遇到一個老
僧人,問他路要這樣走,僧人就說你連自己在做什麼都不知道怎麼可能知道路要怎麼走呢。達摩就說他不但知道這裡是哪裡,而且將來還要統治國家,走了半天又看到原位,僧人就說在你眼中所見都是虛假的幻象,在他眼中看來甚麼都沒有,原來他是未來的達摩,等了他九年之久,這一段就頗具禪意了。
國王病重幾近身亡,後來三王子在宮廷的鬥爭之中兇險萬分,接來陳松勇就出現了,操著台灣國語的口音,以印度僧人的身份點化達摩,並說、化解仇恨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慈悲的心去原諒他人。執迷不悟最後只會墜入地獄,這時王子們就問他真的有地獄這回事嗎,回答地獄可有可無,如果一心向善地獄遠你而去,如果作惡多端,地獄之門便會因此而開,西方極樂國也只為行善之人而開。
贈世上最亮的寶珠給法師,這時話題又轉到世上最亮的東西是什麼,達摩回答寶珠之光只能照耀他人,並不能照耀自己,這世界上最寶貴的光應該是智光,也就是智慧之光,能夠照亮任何的事物。「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這一段話真的令人思考不已,接著三王子想要剃度為僧,法師就問他為啥為僧,他就不講話,再問就答任何答案都不能阻止我求佛之心,不如不說。
接著要達摩要自己建築自修室以表自己的學佛之心,當然不可能順利的,從中有多少破壞與阻礙,毀去他那修行室,代表著學佛之路是艱辛的,接著一蓋好就把它拆了,證明達摩是一名天生的破壞王。啊、不對,當別人問他為什麼拆了,他說不是蓋好的,或者是說找到了才對,佛道修行在心中,接著新訓當兵要剃大光頭了,第一刀、斷除一切煩惱,第二刀誓修一切善法,第三刀、原度一切眾生,被賜法號達摩什麼是佛、見性是佛,性在何處;性在作用,若現於世;當有其八,何謂其八;在胎為身,處世為人,在眼若見;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足;在足奔行,遍見時卻如微塵訊息,識者知是佛,不知者喚作精魂,這一段也很有意思,筆者雖不懂佛法,但也能略知一二。接著達摩就要去震旦,可不是震旦通訊喔,天竺稱中國為震旦,要去挑選一名衣缽傳人,傳授禪宗佛法。
梁武帝國內上下皆信佛法,所以要中國佛寺接待達摩到來,這一段雖然並不是史實,但意境也到了,當僧人問達摩隨從呢?並無隨從,當僧人問達摩經書呢
?並無經書,僧人們便要達摩講經,但達摩不講任何的話就大步離開,讓他們感到訝異。接著佛寺的僧人心生不滿,看到他便說:「在污泥之中,長出清潔的蓮花,你們只可採妙蓮之潔淨,絕不可取污泥之混濁。」接著旁邊的人就大拍馬屁。
「不變隨變,隨緣不變,污泥能生蓮,也是好泥土!」接著僧人就反駁達摩所說的,那凡事豈不沒有定論,壞的東西也有可取之處,達摩又說沒好沒壞,因人而異,接著該名僧人就生氣想要打他師弟。達摩又問他,你現在是手握成拳
,還是拳握成手呢?這道理就跟先有蛋還是有雞一樣,達摩就答、沒有先後,兩者都對,要視乎造化而定,旁邊有一個老僧人真的很好笑,聽到達摩一講道理就說又明白了。
達摩此言便是,一切隨緣不要執著,普通人隨緣即變,得道者隨緣不變,那僧人又在挑剔說他不明白,達摩又叫他找一個令他明白之人,該僧人又笑那個就是你,達摩又答說,不是我,而是你自己。很多人一直假裝尋求答案,其實只是不信服別人而已,想要找理由證明自己的聰明,所以任何的答案,他都不接受,以保持自己的優越感,心中早已有了定見,所有的答案便沒有是對的。
又問他死後的世界向何去,他答不知道,該僧人又嘲笑他,達摩淡然說「因為我還沒有死!」讓僧人貪嗔痴恨一次浮現。僧人們要進靜室靜坐不能說話,於是展開三天三夜的靜坐,所有人都沒有說話,但是想睡覺心中充滿雜念,風把油燈吹熄,一人先說油燈滅了,另一人又說你為甚麼說話,第三人說我們不能說話,最後一人高興的說只有我沒說話,雖然不說話安靜但心中永遠靜不了。
達摩在拿瓦磨桌面,於是眾人問他在幹嘛,他就反問你們在做什麼,眾人回答我們坐禪成佛,他答我磨瓦成鏡,其中一人嘲笑磨瓦豈能成鏡,他回答既然瓦不能磨成鏡,那坐禪豈能成佛呢?眾人又有疑問那怎麼才能成佛,他答要知道佛並無一定的形態,而禪也並非坐或臥,你們只知道打坐而不知道為何打坐,這樣便永遠不見大道,從根本上修,心為根本,心才是禪的一切,只不存在於任何行為地方。
罪從心生,還從心滅,一切善惡,皆由心生,如果連這個道理都想不通,只在表面上下功夫,徒然浪費時間。接著達摩接見梁武帝一起討論佛理,梁武帝開始大談他所作的事情,自他登基以來,修佛寺,造佛像,抄寫經卷,供養僧侶無數,敢問大師,他有何功德。達摩馬上答無功無德,這好比隨行的影子,說是有實際上卻是沒有,梁武帝又問那做什麼樣的事才有功德呢?他答潔淨圓滿的得道者才算有,這種功德是得不到的。
梁武帝又問大師,這世上有沒有佛呢?他答沒有,又問身為僧人你可知道你自己是誰嗎?他答不知道,話不投機之下梁武帝生氣送客,並在後面說依他看,他對佛理根本不通,接著梁武帝的高僧便答他前面的問題。他本有功德,但常掛在口中,要人稱讚,便是刻意貪圖功德,善惡抵消,也就沒有功德了,佛本身並無實質,只存在心中,他既然問佛在何處,那他心中無佛,又何來有佛之理,最後是說他已臻至無我之境界。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就如今日生,由樊少皇飾演的和尚神光也算是另外一名主要的角色,因為前世為北魏的將軍殺了不少人,所以今世老是做惡夢,向師父請教為什麼自己唸了很多經,卻不能解除災厄恐懼。師父答他唸的還不夠多,和尚神光答道弟子唸經誠心求悔,師父答他那就不對了,唸經時要心無所求,代表著做很多事情,如果心有雜念的話便會失去原本的意義,應該專心執念。
達摩遇上一名獵人,問他是不是他所射下的,獵人答是,又問他一箭能射幾隻獵物,獵人答答一隻,有時候運氣好可以射兩隻,就是一箭雙雕了,如果有懷孕的獵物就不止了。接著達摩就說我只可以射一隻,不過他射的那隻,萬千的眾生就可以得到安祥,獵人好奇問那一隻是甚至?達摩答就是你,獵人回他不殺生,還有別人啊,意思就跟自己不幹嘛,別人也會幹啊,自己不殺人,別人也會殺人啊。
他念的這段詩真是徹底表達出這些思想,很多事情先想想自己,再以自己的角度考慮別人的想法,便不會口出惡言,行為粗暴傷害他人。「血肉淋漓味足珍
,一般苦痛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可將刀割自身!」
「我們潛修佛法不應有得失之心,貪圖聲名,就有喜怒哀樂,出家人應超越善惡得失,才可四大皆空。」空智被人稱讚之後不由得飄飄然,話說這樣說可是他充滿得失之心,便向達摩討教佛理提出他的問題。心、佛,以及眾生,三者都是空,現象的直性是空,無聖無凡,無施無受,無善無惡,一切皆空,是對的嗎?接著達摩往空智的頭敲下去,大喊光頭王好久不見啦,我在那邊看到一個人好像你啊。
不對,是達摩答,你既然說一切皆空,那何來痛苦,看那看不到的東西,聽哪聽不到的聲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接者空智五頭投地,並說言語無法說清,只有用心來感受。這就是禪宗重要的思想,因為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無法用言語來解釋,只能用心來體一切,有很多人總說自己懂了,但實際上他們根本不懂,因為真正的懂並不是用言語可以說得一清二楚的。
此後達摩在一間禪寺的後山山洞開始坐禪,不吃不喝半年之久,連小和尚拿針扎他也不為所動,梁武帝得知他真的是得道高僧之後便千方百計,想要讓他久居宮中,卻請不回來,感嘆說難道他與佛無緣嗎。但有緣沒緣,全是一念之想
,既然強求不來那就一切隨緣,如果真有緣份那就不用強求,有緣並不代表能夠隨你所想,梁武帝這才想通,這宮中與達摩神交不也一樣,何必見面呢。
做善事是不是會得到善報,而做壞事是不是就會得到惡報呢?這一點很多人一定很想知道,但這一切就如同前面所說的,這一切並沒有一定的法則,只能隨著緣份而運行,有時候事情是不分善惡,只分綠份的。但可以知道的是惡果種多了,惡業也會不斷纏身,得善因也會得惡果,所以做善事不可以一昧的尋求善果,而要尋找在這些事當中,得到的啟示及想通的道理。
達摩這時終於清醒見到神光問道,你跪在雪中已三天三夜,所求何事?神光答他,想請大師為我安心。他問你心有不安?神光答我雖致力求道,但總有不安之時。他答那將心拿來,我為你安,神光答我怎麼也找不到那顆不安的心,他說我已將你的心安好了。求法必須先省悟自己,若知前世因,今生受的是,若知來世果,今生做的事,也就是說要求法之前必須先了解自己,神光被賜法號慧可。
不可小看執迷不悟之人,因為一念之差可善可惡,而執迷不悟的人什麼事情也做的出來,就是因為他想不通也想不透,想要令這種人想通想透,必須煞費苦心盡其所能讓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很多人做出一些想以想像的事情,就是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有什麼意義,不知道自己做什麼,而種惡因就會得惡果,有時沒種惡因也會得惡果,這就是業障,也是對自己人生路上的考驗。
「文字在闡明佛法真諦,不可執著文字,但也不可捨離文字,始能得之受用。
」達摩對弟子道岸說你只得到我的皮而已。「好像慶喜見了阿蘭佛國,一見之後便瞭悟真相,豁然開朗。」達摩對第二弟子說,但你也只得到我的肉而已。「地水火風皆是空,眼見耳聞鼻嗅甜嚐,身受也非實有,而我所見卻無一法存在。」你也只得到我的骨而已。最後慧可什麼也沒有說,只是膜拜而已,總算得到他的髓,因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