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133016
 ju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水問...簡媜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夜鶯頌〉 約翰‧濟慈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智商 維基百科
作者: judy 日期: 2019.05.24  天氣:  心情:
智能商數(德語:Intelligenzquotient),簡稱智商(德語:IQ),是用智力測試測量人在其年齡段的認知能力(「智力」)的得分。人的智商呈常態分布,目前主要的智力測驗(包含最常被使用的「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都採用「離差智商」(deviant IQ scores)的定義。亦即,個體的IQ分數,會和個體所屬的常模(例如:和相同年齡、國家的人們)相比較。這個常模的IQ分數的平均值為100分,標準差為15分。即68.2%的人的智商在85-115之間、95.4%的人的智商在70-130之間、99.6%的人的智商在55-145之間。

最新的研究表明,智商有可能不單是與遺傳因素有關,例如智商降低或和精神分裂症風險基因直接相關,還與生活環境有關。即智商的高低可能與遺傳因素和生活環境有關,飲食缺乏碘則會造成兒童智商下降約12點,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在消除缺碘和缺微量元素的環境後,民眾智商會急劇增加。


IQ = 智商;
MA = 心智年齡;
CA = 生理年齡。
如果MA比CA大,就即是IQ比正常高,相反MA比CA少,就即是IQ比正常低。 不過需要注意,上述的智商計算公式─比率智商(ratio IQ scores),已經普遍被當代的心理學界與教育學界拋棄。

現代人平均智商在逐漸增加,被稱為弗林效應,但不了解其原因是智力的實際增長還是測量的誤差。

測量智能而且予以量化的想法源自於十九世紀的英國人高爾頓(Francis Galton, 1822-1911),但是這位優生學之父卻找錯方向,他試圖藉由測量人的體能和感官靈敏程度來得出智力,卻終究徒勞無功。其後,另闢新徑,建立智力測驗原型的是法國人比奈。他的研究長期被冷落,直到二十世紀初,因為實施國民義務教育政策,需要區分正常學童和智能不足的學童,他的研究才找到用途。

數年後,比奈的測驗被引入美國。在此出現第一次重大變化,亦即和優生學的觀念結合起來,智力測驗被用來篩選移民。後來,被判定為智能不足者更有可能被送進收容所,甚至被強迫施行絕育手術(所謂「消極的優生學」)[來源請求]。另一方面,美國由於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軍方需要有方法來快速鑑別新兵的能力,於是原來只是用於特殊教育、一對一實施的測驗,就變成針對一般人、集體進行,用來把所有的人排出等級的測驗。經過戰爭的全面推廣,接納智力測驗的社會環境已經成熟,它不只是用於找出有學習障礙的學童,也用來挑選資優生,以便積極栽培(所謂「積極的優生學」)。人人都可以被標上一個IQ值,也樂於互相品評優劣。至此,IQ的勢力遍及智能分布的每個區段。

現代測試
知名的智商測試包括瑞文氏標準推理測驗、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伍德考克-約翰遜認知能力測驗和考夫曼兒童智力測驗。

智商測試一種順序量錶。智商測試並不是百分數,即意味著智商50的人的並不是有智商100的人的一半。

智商測試與成績測試之間的相關性約是0.7。
效度
不同智商測試得到的結果不同,同時其結果並不一定準確,現代智商測試的測量標準誤約是三點,即真實智商一般在測量所得值上下各三點的範圍內浮動。也有人認為測量結果有95%的幾率在四到五點測量標準誤下浮動。臨床心理學家認為這已足夠對多數臨床目標產生效力。
智力與年齡
在整個兒童期,智力可能都是不斷變化的。 但是這之間也有一定的關係。以前一直認為成年之後智力就會開始有衰退趨勢,但是後來這個現象被認為與弗林效應及同輩效應有關。

在韋克斯勒智力量表開始研究成人不同群體的智商後,大量相關研究也開始湧現。現在的一般觀點是流動智力在成年初有輕微的衰退,而固定智力不變。同輩效應和練習效應(不斷練習同樣的智商測試)一定要嚴格控制,否則會影響測試結果。

流動智力和固定智力的峰值很難確定,代表性研究顯示流動智力在相對年輕時較高,長期來看智力到中年及稍後時期也都還很穩定。

組別差異
智商研究的許多有爭議問題都是關於智商在性別與種族間的變化的:

性別
主條目:數學能力及性別
大多數智商測試顯示男女之間並沒有太大區別。 一些常用的智力量錶也沒有顯示出二者有所差異。2002年國際智商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telligence Research)表示這實際上是因為測試設計者及教育系統刻意抹消了實際存在的男女差別以避免爭議,該協會指出實際上確實存在「真正的性別」差異。性別智商差異與種族智商差異一樣,涉及先天與後天的問題,需要考慮到環境因素。

種族
主條目:種族與智商
1996年,美國心理學協會資助的智商調查活動顯示不同種族之間的智力差距十分顯著,這涉及一個先天與後天的問題。包括艾倫·S·考夫曼 、南森·布羅迪 在內的心理學家和包括伯尼·德夫林在內的統計學家 認為這要考慮到遺傳問題,而另外一些學者,例如理察·尼斯貝特認為環境因素可以解決一切的組別差異。

智商是一種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數量指標。它是德國心理學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智商用英文IQ表示。智商是智力年齡被生理年齡相除而得出的商數。

智商的計算公式如下:

IQ=MA÷C.A×100

智商表示人的聰明程度。智商越高,表示越聰明。生理年齡指的是兒童出生後的實際年齡。智力年齡或心理年齡是根據智力測量測出的年齡。

智力年齡只能表示智力的絕對高低,不能表示不同生理年齡不同兒童的智力高低。例如:甲兒童生理年齡5歲,智力年齡6歲,而乙兒童年齡10歲,其智力年齡11歲,兩個兒童的智力年齡都比自己的生理年齡大了1歲,這就很難比較他們兩個人的智力的高低。採用智商就能相對比較出他們智力水平的高低。甲兒童的智商力5/6×100=120,乙兒童的智商等於11/10×100=110。從甲乙兒童的智商我們可以認為,甲兒童智力水平比乙兒童的智力水平高。

那麼,IQ多少算正常?智商多少算高智商呢? 通常人們對智力水平高低進行下列分類:

智商140以上者稱為天才,

智商120--140為最優秀,

100--120為優秀,

90--100為常才,

80--90為次正常,

70--80為臨界正常,

60--70為輕度智力落後,

50--60為愚魯,

20--25為癡魯,

25以下為白癡。
標籤:
瀏覽次數:174    人氣指數:1934    累積鼓勵:8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水問...簡媜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夜鶯頌〉 約翰‧濟慈
 
住戶回應
 
時間:2019-05-26 07:54
他, 62歲,台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