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666622
 肉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橋頭花田喜事 60公頃花海爭艷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網路帳號 列入遺產分配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Dr.伊諾/城市的智慧
作者: 肉包 日期: 2009.11.30  天氣:  心情:
Dr.伊諾/城市的智慧

文章來源:創新發現誌
今年三月,美國都市學者,以《創意新貴》一書大出風頭的理查.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做了一個有趣的研究。他發現,決定社區滿意度的重要因素中,美學佔據了一個很顯著的地位。

在這篇以《Beautiful Places》為名的研究報告中,佛羅里達與另外兩位學者以經驗調查佐證,固然經濟穩定、社會互動也很重要,但是宜人、舒適與美麗,會決定你愛不愛住在一個地方。他們的結論指出,要瞭解一個地方的吸引力,單單只看經濟或社會因素是不夠的。

今天的政策制定者,終於不得不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新處境:城市面臨的挑戰不但全面,而且嚴酷。在上個世紀裡,經濟發展、就業機會、賺錢容不容易,可以成為他們一心一意追求的目標。但今天的城市管理,無論是環保、醫療、社區安全、商業活力,乃至能源、交通、水資源,最後甚至美麗宜人,都在搶優先順序。

原因很簡單,城市不僅僅是銀行、商店、辦公室聚集的鬧區,城市已經變成所有人的家鄉。根據聯合國的統計,2008年是歷史上第一次,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口,超過住在鄉村,有33億人以都市為家。一千萬人以上的大都市有19個,到2025年,將暴增到 27個。預計本世紀才過一半,也就是2050年時,70%的地球人都住在都市裡。根據這個速度,每一年地球就將增加七個紐約市。

但增加的當然不是紐約市,而是新墨西哥市,或是孟買、雅加達。換言之,大部分新的都市將出現在高速發展的國家,僅僅在中國,都市人口將在2050年破十億。本來都市就是環境負荷最沉重之處,70% 碳排放集中於都市。可以預料得到,短短幾年之內,我們將看到更多環境上的高風險群,以污染程度為指標,中國的北京,印尼的雅加達、印度班加羅,都是全球相當嚴重的都市。如何吸取先進國家城市比較成熟的經驗,於是成為重要的議題。

以東京為例,人口高達一千三百萬,幾乎是一頭難以管理的巨獸,但是在所有國際評比中,仍然公認是一個宜人的都市。除了摩天大樓與密集的道路網之外,東京保留了低矮的房舍、小巷、獨立小餐廳、24小時超市與便利商店,使居住仍然相當人性化,還計畫在2016年以前種植一百萬棵樹,在市區增加一平方公里的綠地。從前年開始,所有公車必須使用B5汽油,其中含5%的生質油。不僅如此,對於新企業設立的友善流程與育成中心,使東京與香港、新加坡、漢城、上海與北京並列,成為前十名最適合作生意的城市。

小規模的城市,例如像六十萬人的哥本哈根,則以適於居住名聞國際,看看他們這兩年的主要大工程:皇家圖書館、音樂廳、大劇院、戲院。在公共服務上,則提供免費自行車方案,騎腳踏車上班或上學的比例高達35%。都市開發原則很簡單--沒有摩天大樓。想接觸大自然或海灘?開車或騎車15分鐘就到。本地商店比國際連鎖店受歡迎,要找 Starbucks 嗎,全市只在機場有兩家。

先進國家這些城市管理的智慧,快速被新興都市學習。巴西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就是一例,除了注重有形的指標,他們也發現都市需要創意,每年投資兩千五百萬美金鼓勵工業設計、都市規劃、藝術活動。新加坡在城市發展的策略上一向是最積極的,也最有手腕,他們把原來的高速公路變成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賽道,還把最高法院蓋成UFO的形狀。

更根本的改變來自科技。藉助過去二十年發展的新網路科技與量測技術,今天我們可以找到或發展更多工具,來協助管理複雜的城市問題,甚至包括過去很難處理的安全與健康議題。在新加坡、澳洲布里斯本、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開始運用智慧系統來解決交通問題;紐約市利用資訊科技不只希望事後解決犯罪問題,更想辦法預防;在巴黎,醫院照護管理系統的建置,使病人在醫院的各個階段可被追蹤;在義大利、馬爾他、美國德州,則藉由智慧測量與儀器,使電力網可以更為穩定而且有效,甚至可整合再生能源與電動車。

這方面執行最徹底的案例出現在中東,2007年,英國最著名的建築師事務所 Foster + Partners接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委託,在阿不達比南方11英里處,全新規劃一個沙漠中的綠色城市 Masdar。整個基地有 600萬平方公尺,設定的居民數是 47,500人。有趣的是,這個城市將看不到車子(產油國的都市不開車!),整個城市完全由再生能源支持,而且是零排碳、零垃圾。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水、運輸、能源、廢棄物的系統,必須與現今都市大不相同。

例如在交通方面,將發展一個個人快速運輸系統(PRT),與輕速運輸網絡(LRT);至於能源,都將來自集中太陽能電力、太陽能板、風力發電、以及廢物轉能源工廠。由於這個極具野心的永續城市計畫,國際再生能源署(IRENA)甚至決定在明年先搬到沙漠中的 Masdar,設立一個世界新能源研究與發展中心。

這是一個科技規劃者的烏托邦嗎?也許。但是世界級的大企業已經看到趨勢與商機,Cisco從網路科技的角度,提出智慧都市化的全球藍圖(Intelligent Urbanisation Global Blueprint)。IBM的野心更大,提出「更聰明的城市」(Smarter City)構想,針對城市生態系統中各個面向,提出科技的應用方案。試想,如果每年在新興國家增加七個紐約,怎麼會沒有市場呢?

中國勢必成為這個市場中不可忽略的一塊。在兩千年初大力推動區域發展策略後,中國政府慢慢發覺,城市仍然是帶動整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而人口大規模且快速向都市移動的結果,也製造迫切的管理問題,甚至潛伏的危機。都市的公共衛生體系,可能經不起一次流行病,同時摧毀經濟的成果。

而思考城市發展策略,不僅須藉助先進科技來管理城市的次系統,更不能不發掘自己的優勢,尋找一個最有利的競爭定位:人口、素質、歷史、文化,社會以及經濟因素,都需要考慮,無法盲目模仿。換言之,都需要創新的思維。

新崛起的城市不會等待,他們每天出現在世界不同的角落,考驗決策者與管理者的智慧;這個世紀對於創新者最大的挑戰,不也就在這裡嗎?

標籤:
瀏覽次數:9    人氣指數:9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橋頭花田喜事 60公頃花海爭艷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網路帳號 列入遺產分配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