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原定的上映日期是2005年11月4日(這個星期五正好是火藥陰謀400周年的前一天),但後來因2005年7月倫敦爆炸事件被推遲到了2006年3月17日(恰逢美國出兵伊拉克3周年),這一舉動受到了不少批評家和觀眾的歡迎。但是,由於對之前兩部改編自自己所作的漫畫的影片《來自地獄》(From Hell)和《非凡紳士聯盟》(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臺灣:天降奇兵)極不滿意,原著作者艾倫·摩爾並沒有參與本片的製作。因而,製片方能夠從影片中剔除原著漫畫中的一些有關無政府主義和毒品的內容,取而代之的是一些2006年熱門政治議題。由於影片內容在政治上相當敏感,本片不僅引起了持不同政治觀點的觀眾關心,也在各個不同的社會及政治群體中有不同意見。
之後,在政府電視台英國電視網(British Television Network)工作的艾薇利用職務便利,幫助被政府視作恐怖分子的V從電視台逃脫。V帶著艾薇來到了被他稱為「影子畫廊」("Shadow Gallery")的家,並熱情招待了她。V告訴艾薇,出於她的安全考慮她必須藏在這裡。然而,當得知V已經殺死了政府的代言人劉易斯·普羅瑟羅Lewis Prothero),並試圖暗殺其他政府高官的時候,感到驚駭和厭惡的她下定決心從V處抽身離開。為了離開影子畫廊,艾薇告訴了V自己的背景和經歷,並向V詢問有哪些事情她可效勞。於是V委派她假借滿足安東尼·利利曼主教(Bishop Anthony Lilliman)的戀童癖的名義,進入這個腐化墮落的「北方之火」黨的幫凶臥室。
成功潛入臥室的艾薇試圖向利利曼泄露V試圖暗殺他的計劃,但正在興頭上的主教卻把她的話當成了玩笑。正當利利曼意欲不軌之時,V破門而入,將艾薇從主教的魔爪中解救了出來,並下毒手殺了主教,而艾薇則趁亂逃脫。走投無路的艾薇敲響了她在電視台的上司戈登·戴特里希(Gordon Deitrich)的家門。在他的家中艾薇驚訝地發現,戈登不僅收藏各種違禁的書籍和藝術品,還是一個未出櫃的同性戀者——這些足以為他招來殺身之禍。不久之後,戈登通過在播出之前突然更改內容避開政府宣傳部門的監控,在他主持的電視節目中大肆諷刺國家元首亞當·蘇特勒大統領(High Chancellor Adam Sutler)。很快秘密警察「Fingermen」於一個夜晚在闖入他家中抄家並毆打他之後將他逮捕。藏匿在他家中的艾薇也被抓走。
影片的畫面風格傾向於未來與復古的混合(future-retro)。拍攝中大量使用的灰色調使片中為極權主義所籠罩的倫敦給人以沉悶滯重的印象。影片中搭建的最大一處布景是影子畫廊。片中的影子畫廊被刻意營造出了一種介於一般的地窖(crypt)及圓頂地室(undercroft)之間的效果。[19]影子畫廊不僅是V的住所,也是他收藏為政府禁止的藝術品的展廳。在畫廊內可以看到揚·范·艾克(Jan van Eyck)的《阿爾諾菲尼的婚禮》(The Arnolfini Portrait)、提香(Titian)的《酒神與阿利阿德尼》(Bacchus and Ariadne)、安德烈亞·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的《聖塞巴斯蒂安殉道圖》(Martirio di San Sebastiano)、約翰·威廉·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的《夏洛特女子》(The Lady of Shalott)等名作以及《慾海情魔》(Mildred Pierce)等電影的海報。
電影的故事情節中隱含了大量對1605年天主教反抗者陰謀安放炸藥企圖炸毀議會大廈、從而在英格蘭發動反新教革命的火藥陰謀(Gunpowder Plot)的隱喻。[16]因此影片原計劃於2005年11月5日(火藥陰謀四百周年紀念日)公映。影片的宣傳語也是「記住,記住11月5日」("Remember, remember the 5th of November")。這句韻語取自英國民間流傳的一首紀念火藥陰謀的短詩。不過最後影片的公映日期還是被因故推遲到了2006年3月17日,這也讓影片在市場營銷方面損失不少。大部分人猜測這一推遲與2005年7月倫敦爆炸事件和未遂的7月21日倫敦地鐵爆炸案兩起恐怖活動有關。不過製片方否認了這一說法。他們聲稱推遲公映日期是為了有更充裕的時間完成影片後期製作中的視覺特效部分。[22]作為當年柏林電影節(Berlin Film Festival)活動的一部分,《V字仇殺隊》首次正式的首映禮於2006年3月13日在柏林舉行。[11]2006年3月17日本片在全美的3365家影院同步公映,同時開始公映的還有英國及其他六個國家。[2]
配樂[編輯]
主條目: V字仇殺隊 (原聲)
《V字仇殺隊》的配樂原聲帶自2006年3月21日起由Astralwerks Records發行。原聲帶中的主要部分是由負責影片配樂的達利歐·馬利安內利(Dario Marianelli)作曲的原創曲目。原聲中還包括了三首在電影中出現的歌曲:朱莉·倫敦(Julie London)的Cry Me a River、Cat Power翻唱地下絲絨(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I Found a Reason以及Antony and the Johnsons的"Bird Gerhl"。正如電影中提到的,這些歌曲只是V的維爾利策音樂盒(Wurlitzer jukebox)里的872首黑名單歌曲中普通的三首。而按照V的說法,他所做的僅僅是將這些歌曲從不良物品部(Ministry of Objectionable Materials)「收回」而已。彼得·柴科夫斯基(Piotr Tchaikovsky)的《1812序曲》(1812 Overture)的高潮部分(樂曲尾聲重複的輕騎兵主題、低音樂器奏出的《上帝保佑沙皇》前半部分和炮聲)在影片開始和結尾的關鍵處兩次出現,分別用以配合老貝利和議會大廈的爆炸。影片選取的這段高潮也出現在了原聲帶的《刀與子彈(還有加農炮)》("Knives and Bullets (and Cannons too)")曲目的尾聲部分。
不過在片尾字幕部分播放的三首歌曲並沒有被收入《V字仇殺隊》的原聲帶。第一首是滾石(The Rolling Stones)的"Street Fighting Man"。第二首則是伊桑·斯托勒(Ethan Stoller)的"BKAB"的特別版本。為了配合影片的革命基調,製作者在歌曲中加入了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爾科姆·X(Malcolm X)的演說《以黑色的力量》(On Black Power)與女權主義作家格洛麗亞·斯泰納姆(Gloria Steinem)的《致美國婦女的演講》(Address to the Women of America)的片段。歌曲中可以清晰地聽到格洛麗亞·斯泰納姆慷慨陳詞:「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改良……這是一場革命。性別與種族這些顯而易見的區別不僅把人們劃分為了優等和劣等,還劃分出了那些現行體制仍然需要依賴的廉價勞動力。」[23]片尾字幕的最後一首歌曲是淨化(Spiritualized)的"Out of Sight"。
影片中還出現了安東尼奧·卡洛斯·若賓(Antonio Carlos Jobim)的兩首博薩諾瓦(bossa nova)經典曲目——《伊帕內瑪女孩》(Garota de Ipanema)與《靜夜星空》(Corcovado)的片斷。這些片斷在艾薇先後與V和戴特里希共進早餐的鏡頭中作為背景音樂若隱若現,以使觀眾不自覺地將這兩個人物聯繫起來。由於開頭的四個音符在摩爾斯電碼中恰好代表字母「V」,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也多次在重要場景中出現。[24][25]戈登·戴特里希製作的諷刺沙特勒總理的喜劇短片明顯模仿了班尼·希爾(Benny Hill)的喜劇小品,連背景音樂也是與《班尼·希爾秀》的片尾一模一樣的《Yakety Sax》。當11月4日早晨總督察芬奇的鬧鐘響起的時候,他選擇的鈴聲是理察·霍利(Richard Hawley)的歌曲《長長的黑色列車》("Long Black Train")。觀眾在這個鏡頭裡還能隱約聽到歌詞中的幾句:"Ride the long black train... take me home black train."
DVD及其它影像載體的發行[編輯]
《V字仇殺隊》的DVD於2006年8月1日開始在美國發行。首次發行的DVD有三個版本可供選擇:單碟裝的寬銀幕版,單碟裝的滿屏版以及雙碟裝的寬銀幕特別版。單碟版內含一段15分56秒長、名為《永遠的自由!影片V字仇殺隊製作全過程》(Freedom! Forever! Making V for Vendetta)的幕後花絮以及影片的劇場版預告片。而雙碟裝版本還附錄了三段附加紀錄片,同時也添加了一些針對DVD收藏者的特別設計。在雙碟裝特別版的第二張碟中,還可以看到一個小小的彩蛋短片。內容是娜塔莉·波曼參與錄製的一期《周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的片段。觀看者可以在DVD菜單的第二頁點擊一張翅膀圖片以進入這個彩蛋。影片的HD DVD(高清DVD)版本之後也在市場上發行。這一版本獨家附有一段名為《影片內幕經歷》(in-movie experience)的短片。2008年2月8日華納兄弟公司宣布,他們將在同年晚些時候發布影片的藍光光碟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