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7,180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774722
阿甘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02~四書五經的假面目~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04~愛與罪~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03~冤枉的一打~
作者:
阿甘
日期: 2009.11.23 天氣:
心情:
講壞的一方面,孔家店為什麼會被人打倒?「五四運動」當年,人們都要打倒它,這是必然的。但為什麼道理呢?後來才發現,實在打得很冤枉。因為這個店,本來是孔孟兩個老闆開的股份有限公司,下面還加上一些伙計曾子、子思、荀子等等,老闆賣的東西貨真價實。可是幾千年來,被後人加了水賣,變質了。還有些是後人的解釋錯了,尤其是宋儒的理學家為然。這一解釋錯,整個光輝的孔孟思想被蒙上一層非常厚重的陰影,因此後人要推倒孔孟思想。
最近有人邀請幾位先生寫文章,討論孔子思想的問題。我說有人要推倒孔孟思想是不好的,那是沒有用的,第一個理由是孔子思想在中國,絕對不是他們所能打倒的。這不是感情的話,我們把幾千年歷史看清楚,過去歷史上也有人動過手,現代也看到「五四運動」打倒孔家站,結果打倒了沒有?是越打越光輝。這樣一來,使世界各國對孔子本來不肯研究的,現在卻要研究一下了。這一下,反而變成宏揚孔子思想了。
~再論論語~
論語,凡是中國人,從小都念過,現在大家手裏拿的這一本書,是有問題的一本版本,它是宋朝大儒朱熹先生所註解的。朱熹先生的學問人品,大致沒有話可講,但是他對四書五經的註解絕對是對的嗎?在我個人非常不恭敬,但卻負責任地說,問題太大,不完全是對的。
在南宋以前,四書並不用他的註解。自從有了他的註解,而完全被他的思想所籠罩,那是明朝以後,朱家皇帝下令以四書考選功名,而且必須採用朱熹的註解。因此六、七百年來,所有四書五經,孔孟思想,大概都被限制在「朱熹的孔子思想」中。換句話說,明代以後的人為了考功名,都在他的思想中打圈子。其中有許許多多問題,我們研究下去,就會知道。所以各位手上這本朱熹先生註解的書,值得參考,但不能完全相信。
我們既然研究孔子,而孔子在易經繫傳上就有兩句話說道:「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以現代觀念來講,意思是人類的語言不能表達全部想要表達的思想。現在有一門新興的課程—語意學,專門研究這個問題。聲音完全相同的一句話,在錄音機中播出,和面對面加上表情動作的說出,即使同一個聽的人,也會有兩種不同的體會與感覺。所以世界上沒有一種語言能完全表達意志與思想。而把語言變成文字,文字變成書,對思想而言,是更隔一層了。
我們研究孔孟思想,必須要從論語著手。並不是論語足以代表全部孔孟思論,但是必須從它著手。現在我的觀念,有許多地方很大膽的推翻了古人。在我認為論語是不可以分開的,論語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我們手裏的書中,現在看文句中的一圈一圈,是宋儒開始把它圈斷了,後來成為一條一條的教條,這是不可以圈斷的。再說整個二十篇論語連起來,是一整篇文章。至少今天我個人認為是如此,也許明天我又有新認識,我自己又推翻了自己,也未可知,但到今天為止,我認為是如此。
~學而有何樂~
現在這篇「學而」,包括了孔門當年教學的目的、態度、宗旨、方法等等。過去我們把它圈開來,分作一條一條讀,這是錯誤的。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三句話連起來看,照字面講,凡是中國人,無論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註解,學問是要大家隨時練習它。「不亦說乎」,「說」是古文借用字,就是高興的那個「悅」字,是很高興的。假如這是很正確的註解,孔子因此便可以作聖人了,那我是不佩服的,連大龍峒孔子廟我也不會去了。講良心話,當年老師、家長逼我們讀書時,那情形真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苦』乎」。孔子如果照這樣講,我才佩服他是聖人,因為他太通人情世故了。
至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似通非通的,什麼道理呢?從一般人到公務員,凡靠薪水吃飯的,是「富不過三天,窮不過一月」,遇上了窮的那幾天,朋友要來家裏吃飯,當褲子都來不及,那是痛苦萬分的事。所以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慘』乎。」絕不是不亦樂乎。
第三句話「人不知而不慍,亦君子乎。」所謂「慍」,就文字解釋,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沒有發出來,在內心中有煩厭、厭惡、討厭、怨恨之感。那麼,別人不瞭解我,而我並不在心中怨恨,這樣才算是君子。那我寧可不當君子,你對我不起,我不打你,不騙你,心裏難過一下總可以吧!這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實在是做不到。
根據書上的字面,順著註釋來看,就是這樣講的。所以幾百年甚至千多年以來,不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對四書反感,過去的讀書人也對四書反感。因為它變成了宗教的教條,硬性的法律,非遵守不可。
事實上不是這麼一回事,等到真正瞭解了以後,就知道孔子真是聖人,一點也沒錯。
「學而時習之」,重點在時間的「時」,見習的「習」。首先要注意,孔子的全部著述講過了,孔子的全部思想瞭解了,就知道什麼叫作「學問」。普通一般的說法,「讀書就是學問」,錯了。學問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學。這個解說在本篇裏就有。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那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這不是我個人別出心裁的解釋,我們把整部論語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講究作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個人。
~真人和假人~
講到作人,我們就想到莊子也提到過這件事,莊子這本書把有道的人叫「真人」。唐宋以後,對神仙,得了道的人叫「真人」。譬如現在指南宮供奉的呂純陽叫「呂真人」。如今的人聽到「真人」這名稱,就好像帶有宗教色彩,相當於西方的上帝,中國的仙、佛一樣。實際上過去道家所謂的「真人」,是指學問道德到了家的人。與這名詞對稱的叫假人,假人還是人,不過沒有達到作人道德的最高標準。發揮了「人」的最高成就,在道家就稱之為「真人」,孔子認為這就是學,就是學而之人。於是一個學字,這麼多觀念都被他包括了。
那麼學問從那裏來呢?學問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識,學問是從人生經驗上來,作人做事上去體會的。這個修養不只是在書本上念,隨時隨地的生活都是我們的書本,都是我們的教育。所以孔子在下面說「觀過而知仁」,我們看見人家犯了這個錯誤,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這個錯誤,這就是「學問」,「學問」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他這個研究方法,隨時隨地要有思想,隨時隨地要見習,隨時隨地要有體驗,隨時隨地要能夠反省,就是學問。開始做反省時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進步,自有會心的興趣,就會「不亦說乎」而高興了。我們平日也有這個經驗,比如看到朋友做一件事,我們勸他。「不可以做呀!老兄!一定出毛病。」他不聽,你心裏當然很難過,最後證明下來,果然你說得對,你固然替他惋惜,對於自己認識的道理,也會更進一層得到會心的微笑--「說」,不是哈哈大笑。悅者,會心的微笑,有得於心。
上面第一點所講的是學問的宗旨,隨時注重「時」和「習」,要隨時隨地學習,不是我們今天來讀四書就叫做學問,不念四書就不叫做學問,這不是它的本意。
~寂寞的享受~
第二點接著下來,是說做學問的人要準備一件事。就我個人研究,有個體會—真正為學問而學問,「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該做的就做,不該做的殺頭也不幹,所謂「仁之所至,義所當然。」的事,犧牲自己也做,為世為人就做了,為別的不來。因此為學問而學問,就準備著一生寂寞。
我們看歷史—即看孔子就知道,孔子一生是很寂寞的。現在到處還給他吃冷豬頭,當年連一個「便當」也吃不到。但是他沒有積極去求富貴。怎麼知道這一套他不來呢?因為他明知當時有拿到權位的可能,乃至他的弟子們也要他去拿權位。因為孔子時代中國人口只有幾百萬人,在這幾百萬人中,他有三千弟子,而且都是每一個國家的精英,那是一股不得了的力量。所以有些弟子,尤其是子路—這個軍事學的專家,幾乎就要舉起膀子來:「老師,我們幹了!」那種神氣,但是孔子不來。為什麼呢?他看到,即使一個安定的社會,文化教育沒有完成,是不能解決其他問題的。基本上解決問題是要靠思想的純正,亦即過去所謂之「德性」。因此他一生寧可窮苦,從事教育。所以做學問要不怕寂寞、不怕淒涼。要有這個精神,這個態度,才可以談做學問。
雖然做學問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人瞭解,但是孔子說只要有學問,自然有知已。因此他接著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個人在為天下國家,千秋後代思想著眼的時候,正是他寂寞淒涼的時候,有一個知己來了,那是非常高興的事情。而這個「有朋自遠方來」的遠字,不一定是遠方外國來的,說外國來幾個人學中國文化,我們就樂了嗎?那是為了外匯,多賺幾個錢罷了。
論語不是這個意思,他這個「遠」字是形容知己之難得。我們有句老話:「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任何一個人作了一輩子人,包括你的太太、兒女、父母在內,可不一定是你的知己,所以人能得一知己,可以死而無憾。一個人那怕轟轟烈烈做一輩子,不見得能得一知己,完全瞭解你。尤其做學問的人更是如此,所以第二句話跟著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不要怕沒有人知道,慢慢就有人知道,這人在遠方,這個遠不一定是空間地區的遠。孔子的學問,是五百年以後,到漢武帝的時候才興起來,才大大的抬頭。董仲舒弘揚孔學,司馬遷撰史記,非常讚揚孔子,這個時間隔得有多遠!這五百年來是非常寂寞的,這樣就懂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了。
~誰來瞭解你~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就是說做學問的人,乃至一輩子沒有人瞭解,也「不慍」。
「不慍」,這個問題很重要了。「怨天尤人」這四個字我們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艱難困苦,遭遇了打擊,就罵別人對不起自己,不幫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這是一般人的心理。嚴重的連對天都怨,而「慍」就包括了「怨天尤人」。
人能夠真正做倒了為學問而學問,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問自己,為什麼我站不起來?為什麼我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是自己的學問、修養、做法種種的問題。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內心裏並不蘊藏怨天尤人的念頭。拿現在的觀念說,這種心理是絕對健康的心理,這樣才是君子。君子才夠得上做學問,夠得上學習人生之道,拿現代的新觀念來講,就是講究人生哲學的開始。
再說,連貫這三句話的意義來說明讀書作學問的修養,自始至終,無非要先能自得其樂,然後才能「後天下之樂而樂」。所以這三句話的重點,在於中間一句的「不亦樂乎」。我們現在不妨引用明代陳眉公的話,作為參考:「如何是獨樂樂?曰: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如何是與人樂樂?曰: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如何是眾樂樂?曰:此中空洞原無物,何止容卿數百人。」有此胸襟,有此氣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慍」了。不然,知識愈多,地位愈高,既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那便成為「直到天門最高處,不能容物只容身。」了。
摘自老古出版社「論語別裁」一書。
阿甘
標籤:
瀏覽次數:
31
人氣指數:
231
累積鼓勵:
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02~四書五經的假面目~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04~愛與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