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師範大學接受委託,調查大家對體罰的意見,提出報告說,百分之九十一的老師,百分之八十五的家長及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認為只要不造成傷害,適當的體罰是應該的.
這個調查顯示,開揍的和挨揍的,跟赤壁之戰的周瑜黃蓋一樣,兩情相悅,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中國心理學會和心理測驗學會的聯合年會上,也提出討論,與會的若干朋友,在學院派的魔術名詞雲霧中,竭力舉證贊同,最精彩的是某報記者楊淑慧女士的一篇特稿,標題是:愛心乎?體罰乎?運用得當最重要.只要避免學子誤入歧途,教育當局何需硬性規定.文中有段流芳千古的話,她報導曰:據了解,台北某國中名師,他的{教鞭}與{教學}同負盛名,上課第一天即在教室安置藤條,(好一個大刑伺候的場景)然後和學生約法三章,考試未達標準少幾分打幾下.結果這老師的班級成績總是特別好.(也就是升學率高啦)他的大名也就全校響叮噹,(按!如果在講台上擺上狗頭鍘,他的大名恐怕響到倫敦)學生都期望他教,(老衲曰:這得作一個科學調查才算數,不能用文學的筆法)許多學生畢業後懷念的竟是{排隊打手心}.(老衲曰:剛考上大學的大爺或有此一念,以後下去,恐怕不見得)
這段文章是奴性文化特有的產品,遠在一零六八年宋朝,這種產品就已經上市.當時皇帝小子坐著聽書,教習卻像跟班的一樣站在一邊,宰相兼皇家教師王安石尊師重道,提議也該賜給教師一個座位.消息傳出,大臣之一呂誨先生,好像誰踩了他尾巴似的嚎叫起來,提出殺氣騰騰的彈劾,曰:王安石竟妄想坐著講書,犧牲皇帝尊嚴,以示教師尊嚴,既不知上下之和也不知君臣之份.
民國建立之初,一位滿清遺老爬到縣衙前,露出雪白可敬的屁股,教人打他一頓板子,然後如釋重負曰:痛快痛快,久未嘗此滋味矣.百思難解的是,羞辱就是羞辱,只有奴性深入腦髓的人才會深懷絕技,硬把羞憤當榮耀,被羞辱又其樂陶陶,如果不是麻木不仁就是故意打馬虎眼,包藏禍心,再不然就是天生奴才.
主張體罰的朋,強調只要有愛心,適當就行,啥叫適當?誰定標準?誰去鑑定?(只要不造成傷害),事實上任何體罰都造成傷害.任何人開揍前都要先行肌肉扭曲,目呲俱裂.而這種邪惡的神情,和眼露兇光,還沒動手已成傷害,打人者所展示的權威,被打者自動伸手待打,這是感情蹂躪因為它是一種人格上的凌辱.教育的目的不就在培養人性的尊嚴和榮譽嗎?而今大家居然有志一同,醉心於摧毀人性??令人毛骨悚然.嗟夫. 2000 歲暮 老衲口吐白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