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658665
 天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呂秀蓮透視319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心理學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死別
作者: 天風 日期: 2009.03.11  天氣:  心情:
【命運 進行了 永久隔絕】

生死之別,有時猝然的令人不及防備,那種剎那間真實的永遠隔離,每每在午夜心靈獨處時喚醒人們的不捨與孤獨。

蘇軾:(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陰寒之外,有取暖於內的必要性:如任門外大雪紛飛,屋內寧靜溫馨,見人生之真諦;味淡聲稀處,識心體之本然,白晝裡濁濁塵谷的種種煩悶,都會在這靜靜的夜裡、暖暖的昇華為對生活的洞察、對生命的感悟。

重提了老友余德慧先生所提:

「自我」(Ego),那是以現實感官為經驗基礎的一種感應器,原本只是白日意識的中心點,卻不是整個心靈領域的樞紐,但是自我卻常常竊占著個體的生活,以為自我是生命的主宰,處處以自己的身份、地位、性別、角色等社會領域的東西當作自己最根本的東西,處處維護著它們,以為就是自己存在的自尊,一般的靈性文化?將這種自我所竊占的現象所構成的世界成為「自我現實」(ego reality)。在自我現實的誤識之下,人們會以為自己是「不朽的」,而遮蔽了人的「必朽性」,而死亡的最後成長階段,就是指在死亡瀕臨之前看穿自我現實的遮蔽與謊言。

靜靜的看下,不急著說腔什麼,這不是誰的一番話,只是,只是很久很久以前,余德慧先生的幾篇文章所節錄,只要靜靜的看下,就能.......(風)



在台灣的病末病床最常見的往生大抵以社會的倫理為主軸,只要親人雲集、近親在旁照顧,大致上就夠了,人們無法體會病末者的心靈,充其量只能以俗世(自我現實)的眼光做一些俗世的安慰(例如,「不會有事的」、「請一起努力吧」或送花、折紙鶴、寫卡片),而病末者則是沉默的轉化者,他們最後只能自己一個人獨坐天涯,坐起看雲水。

關鍵之處在於:我們對所謂「轉化」這現象實在太陌生,當一個人沈(風:沉,病沈,講病沈是因為病,最為人所無法控制身體與意識的斷裂)到某種程度,他會自然地放棄社會性的勾連,也會開始不在乎他們在世的聲名、地位與角色。經常看到一些知交滿天下的病人,在進入病沉之後,就會在病房門口掛起「拒絕訪客」的牌子,而一堆訪客的花籃與卡片凌亂地擺在門外,它的主人已經進入內在轉向的縱深之地,那個地方不再有橫向的勾連,只有一步步地踏向烏有之鄉,那裡真正陪伴著它的主人的只有夢幻與破碎的回憶,它的主人開始放棄人身的束縛,讓心思自由地飛翔,從外邊的人來看,背立轉向者只是昏睡著,或者虛弱地躺在床上呻吟,可是轉化的旅程已經開始,病人背離社會,也背離陪伴他一生的自我現實。

這種背立轉向對一般還在世被自我現實豢養的人來說是無法理解的,充其量只把它當作彌留前的景象,最糟的反應是不斷以在世的價值去騷擾病人,例如不斷告訴病人「誰來看你了」、「你不能離開,我需要你」的哭喊,其實,這時候病人與親人已經是兩條不相交的陌路,在世的宿緣已經斷裂。

「明白」死亡的真相,或生命的真相。

「明白」的意義並不是「知道」的知識性的東西,徐梵澄在《老子臆解》提到,「明」是一種大於「智」的悟:「明」是四達廣被,廣達則恍然大悟,靈感奔至,智是切分,切分則絲毫畢見,而任此明之四達廣被居於被動,及至私心起,智用出,則靈感寂,明悟晦,而「天門」闔矣 !

照老子的說法,「智」無法像「明」一般地四處通達,而必須有個切入的平面,而「明」則是一種四達廣被,聽自然而不用智。這個說法甚有啟發性,如果將「明」與「迷」做對立,「明」的寬廣度就出來了,那是可以對某種無名狀態挺進的姿態,靠近的地方處於「天」──那是無名的他者、無知的上帝、人類的盡頭深淵,或者被稱之為「終極」之地。

但是這並非人能用一般的理解所取得的,相反的,它剛好就是「無知」,以「無知」對付生命的騙局,即使死亡本身也是活著的欺瞞。

例如夢的隱晦正是在這意義的「明」。當我們苦心積慮想將夢的隱晦說明,我們剛好在做相反的事,我們以為的「有知」只是建立在空白維度的虛構,我們所有的不明剛好是接近真實的「明」,因為剛好是靠近真實而且是無法落實的真實,就如無限接近空白維度的那種接近,虛構意識逐漸失去準頭,通常的明消失了,真正的明開始之時,人就進入暈眩,不能思考,而就如夢裡,我們彷彿很自然地做一些事情,彷彿在尋找什麼,因為真正要尋的東西絕對不在,所以,夢裡的忙碌常無法給出個道理,但是一些零碎的念頭卻不斷此起彼落,這些零碎的念頭常不斷縈繞著我們的心頭但無法解得其義,這些殘片不非意識的延伸,而是一些未完成的心頭恨或愛,我們稱之為「殘餘」的東西。

這些殘餘會隨機虛構與牽連,有時會使人心煩意躁,但是卻很容易被在世的認知所激怒,當病末者進入遐想夢遊的幽冥處境,「活在當下」本身並沒特殊意義,但是這個名詞是現代文化當紅的概念,本身對尚活之人有許多不同層次的意義,它可以意味著自由,也可以意味著不執著,但是對病末者來說,這些自由或執著都隨著病情的下沉而自行消解,因此「活在當下」對病末者並無多大意思。


XXXXXXXXXXXXXXXXXXXX

風:快五十了,不活在當下,要活在哪裡?

其實,我就活在這裡,那裡。一輩子被自己K得滿頭包,少年得意才知悲,捨不得後不捨也捨了。

浸淫在一堆東西之中,老骨頭習拳(不要提葉問,那真壞了中國武術,當娛樂很好...),老腦袋習易(白頭),老病習死,知差一點枉生.....。

軀殼從來是冷的,須要我們熱情以待

生命本是火種,應當閃閃發光,命運是無價的花朵,先天有靈魂的芬芳



p.s.題外話:

最近有人說小學生國文太艱涉,連大學教授都看不懂,我說真是笑話,小孩吸收文化的能力,只有大人會說難,中國,幾歲考秀才?幾歲獨一人進京赴試?

又有人說棒球完了,要行政院長改進...我說笑話,棒球不能輸嗎?一場球戲,不能運動運動,盡力就好了,不能輸嗎?

軍爭不能輸,國之大事也,球戲,打棒球就為了贏嗎?希特勒辦奧運啊?展示國力?讓運動歸運動吧!


對生命多點熱情,死別,捨,不得。

標籤:
瀏覽次數:34    人氣指數:434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呂秀蓮透視319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心理學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