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027113
 海澐若水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詐騙OR老鼠會新手法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飲食中的黃金搭配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人生進行事-掛在哪一科?
作者: 海澐若水 日期: 2012.05.01  天氣:  心情:
2012-04-29 中國時報 林育靖

掛號小姐厚愛家庭醫學科,替我介紹不少患者,病人一坐下便說:本來要掛○○科,小姐聽了我的症狀後說先掛家醫科給你看比較好。簡言之,不管什麼問題,只要與健康有關,來找家醫科都不能算錯,我不擅長的便必須指點一條明路告訴你該看哪一科。

醫學院時代,幾度被遠親近鄰詢問:你選哪一科?許多人不知道讀醫學系須參透整副人體,概括學習全身疾症,畢了業才分科。而分科之細,亦常令掛號患者一頭霧水,只好描述症狀交由櫃檯人員判定指點。

家庭醫學科
掛號小姐厚愛家庭醫學科,替我介紹不少患者,病人一坐下便說:本來要掛○○科,小姐聽了我的症狀後說先掛家醫科給你看比較好。

醫院之外的場合,說我是家醫科醫生時,則常被問道:家醫科究竟看什麼?我的答案是,從無病的預防保健,到生病的診察治療均屬之;慢性症如高血壓、糖尿病,急性病如流感、腸胃炎,可治癒疾患如甲狀腺亢進,都是門診中常見疾病。簡言之,不管什麼問題,只要與健康有關,來找家醫科都不能算錯,我不擅長的便必須指點一條明路告訴你該看哪一科。

有時路明,專科醫師卻推辭。有位病人在我安排的骨骼掃瞄中發現多處癌轉移,想請腫瘤科接手,那位醫師說:還沒尋到原發部位,尚未切片證實癌細胞型態,也不能做化療,現階段腫瘤科與家醫科能做的一樣多,先在你門診抽血並備妥電腦斷層片,確診之後再看適不適合轉過來。
牙科

說醫生讀書時都不分科,也不盡然正確。大學聯考時,醫學系與牙醫學系在志願卡上即分道揚鑣。醫學系七年畢業,牙醫系念六年。低年級通識課程如生物、化學、統計,約略同步;中年級基礎科目如解剖、病理、藥理,各有重點;高年級專業學科則差異頗大,醫學系論內外婦兒精神復建,牙醫系專心致力於口腔牙髓咬合。雖然如今「五官科」診所林立,但看診範疇似相仿的皮膚、耳鼻喉、眼科醫師,到底與牙科醫師,系出不同門。

有回請教當牙醫的朋友關於牙齒問題,大概問得太膚淺了,牙齒常識簡直與修習文史理工的人沒兩樣,牙醫朋友忍不住對我說:我們牙醫系讀書時也修內外科概論,對人體構造運作總有點基本概念,難道你們在學校時完全沒上過牙科學嗎?

恩,我點點頭。關於牙齒,沒錯,我真的一顆也不懂。

一般外科
有位病人診斷為甲狀腺癌,要將他轉至一般外科安排手術切除,他央求:可不可以請你幫我找專門一點的醫生,開甲狀腺癌比較有經驗的,不要找太一般的好不好?

其實一般外科的專業就包括甲狀腺手術,此外,還涉及乳房、胃腸肝膽等器官,但名喚「一般」,令一般人一頭霧水。一般外科原應是基本手術的統稱,近代醫藥突飛猛進,手術精益求精,外科醫師需要更多精神體力鑽研操練各種開刀手法,於是神經外科、心臟外科、胸腔外科……一家家獨立,未自立門戶的手術便保留成為一般外科項目。

過敏免疫風溼科
過敏、免疫、風溼,本質上是三件事,所以這一科的稱呼,要怎麼排列組合都隨興。其中較易理解的是過敏,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炎、過敏性結膜炎,藥方大同小異,一樣根除不易,也無致命危險,加上民眾前往耳鼻喉科、皮膚科與眼科的機會更高,本科醫師倒看得少了。氣喘是嚴重的過敏反應,病人多赴胸腔科,也是正確選擇之一。

免疫疾病中最廣為人知者為紅斑性狼瘡,病理機轉是體內免疫失調所致全身慢性發炎反應,而失調之因仍是無解之謎。紅斑性狼瘡病症千奇百怪,侵犯器官與程度因人而異,故專攻免疫的醫師得長期保持好奇與警覺心。別科找不出源頭治不好的病人,更常轉診來探究免疫是否失衡。

風溼最難懂,有人稱「骨內科」或「骨關節科」,也不無道理。風溼病的英文rheumatology字頭源於古希臘語,據說有流動之意,以此呈現古早認為體液循環不順暢引發疼痛的致病理論,與中醫解說由於風、寒、溼、熱侵襲人體,閉阻經脈的道理神似,因而在漢文裡揀出「風溼」一詞對應稱呼此新興之西醫科別。

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風溼科裡的大宗疾病,既是「類」,便表示雖近似卻不同,然風溼已是抽像轉化套用詞,類風溼又該當如何定義?例如痛風與假性痛風雖症狀相仿,但抽取關節液即可由尿酸或焦磷酸鈣的結晶成份分辨,那風溼與類風溼差別在哪?我問擁有風溼專科執照的丈夫。他沉思了一會兒:欸,不曉得耶。

神經科
神經與精神原一家,1980年起各自獨立,從此神經科管神經問題,精神科顧精神問題,但究竟是神經問題抑或精神問題,還是糊里糊塗分不清楚。一般人無論神經或精神出了毛病,總傾向先看神經科,蓋神經有病是種病,精神有病就被歸作瘋了,所以學名自律神經失調,俗名腦神經衰弱的病人,雖然與精神科的焦慮症關係匪淺,卻往往在神經科門診大排長龍。偏偏當老人因神經科的失智症導致諸如晝夜不分、憂鬱、幻覺等病症,又常被兒女送至精神科診療。

某次與神經科醫師朋友在MSN聊天,提到令人氣憤之事,我忍不住罵了一句:神經病。朋友迅即回覆:請不要汙衊我的病人。

安寧緩和醫學
這是我除了家庭醫學以外的另一張專科執照。我曾以為,就字面上來說,安寧緩和醫學比家庭醫學的含括內容更不易受人領會。但當我提起自己醫療專業是「安寧」時,幾乎沒人要求我再往深處解釋:「就是對於目前無法治癒、短期內進展至死亡已不可避免之患者,給予症狀緩解、增加舒適度的治療方式。」或許因著癌症盛行率日增,很多人都有親屬接受過安寧照顧,對此並不陌生;也或許,安寧是死亡化了妝的替身,人們慣於逃避,不願聞其詳。無論如何,近年安寧基金會等機構與各醫院前輩不遺餘力推動安寧療護,確實使這個名字普及化。

不只年輕一輩能瞭解,連我那大正十一年出生的外祖父,在聽說我選擇安寧服務時也立刻說道:那,阿公以後就拜託你了。
標籤:
瀏覽次數:30    人氣指數:630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詐騙OR老鼠會新手法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飲食中的黃金搭配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