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05981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204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206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205
作者: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日期: 2011.07.26  天氣:  心情:

蔡禮旭老師主講
這是「泛愛眾」的部分。從孝、弟,從謹、信到泛愛眾,都是在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的能力,也就是把人做好。我們要成佛、要學佛,首先一定要先學做人,人做好了才有可能成佛。做人,在夫子的教誨當中,首先要學會做個君子,怎麼做君子?假如以一本書、一本經,那就是《弟子規》教我們做君子;假如以一段話,就是夫子在《論語》裡面提到的,「君子有九思」。當一個人能夠時時從這九個角度來觀照自己的言語、行為,起心動念,他就往君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邁進。


是哪「九思」?我們來看一下,「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我們現在就來君子九思,來觀照一下自己落實了多少!第一個「視思明」。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事情,你都能夠明明白白了解到,它是什麼因造成這個結果,它是什麼道理才會呈現這樣的事相。師父上人參加了很多聯合國的會議,而聯合國會議也召開了數十年,當師長問他們:你們要解決世界的衝突,國與國、團體與團體的衝突,請問這些衝突的因到底在哪?師長這麼一問,這些與會的專家有沒有答出來?沒有答出來。就好像我們問家長:孩子自私自利是結果,因在哪裡?孩子不好學是結果,原因在哪裡?所以我們要能「視思明」,才不會活得糊裡糊塗;也唯有視思明,人生才能把時間、精力用在重要的地方,懂得取捨。


師長接著告訴他們,衝突在家庭。夫妻之間衝突了,孩子從小在這樣的環境成長,怎麼可能會有健康的人格?必然是自私自利。接著師長又提到,家庭還不是真正的根本,根本在哪?自性跟習性的衝突;換做一般人可以了解的道理,就是利己跟利人之間的衝突。當人的存心都是自私自利,自然而然顯示出來的就是競爭、鬥爭跟戰爭;當人能一念處處是仁慈之心,處處替人著想,有這樣的存心,所有的這些衝突、戰爭還會不會產生?就不會產生。所以,唯有從因地上下手,才能解決問題。這是「視思明」。


世界的局勢如此,家庭的狀況亦如此。當我們發現孩子跟我們愈來愈疏離,我們一定要想到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是不是我們關心的太少?當我們的人際關係處得不好,絕對不能先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一定要回過頭來想:是我哪裡做得不好,才會呈現這樣的結果?所以諸位同修,當我們時時刻刻都把原因找出來,我們就會愈活愈明白,而學佛就是當個明白人。這是「視思明」。


再來,「聽思聰」。當我們聽到他人的言語,能夠聽出對方的需要。比方說母親打電話來,雖然沒有說叫我們回家,但是在語氣當中可以聽出來她很想孫子,很想要看看我們。這時候我們要「聽思聰」,聽出弦外之意,要趕快,不等父母開口,主動回去探望。再來,當我們聽出這個團體已經出現很多是非人我,我們就應該不要再捲入這個江湖之中。甚至於是當我們在與人交談的過程,能夠聽得出來他現在思想、觀念有哪些瓶頸,你馬上知道現在是拿《認識佛教》好,還是《三皈依》好,還是《了凡四訓》好,還是「普賢十大願」好,這個你也要訓練聽得出來;還有也要聽一聽是不是應該誦《弟子規》好。


我們也要聽出一個人的困惑,或者他的執著在哪?我們曾經也有老師走過來,他聽完課也很感動,他還告訴我,他說本來還沒上課以前,他的思想很消極,都想要自殺的念頭。五天聽下來,他也有些人生的體會,知道一些人生的方向,他就說了:蔡老師,像你們這樣才能夠為社會做這些事,像我們都不行。是不是不行?不是。所以人他的認知就就會有點自我的一種執著點,其實他在學校教書跟我們做這個事根本就沒有兩樣!他假如幾十年教書,能夠教出兩、三個范仲淹,四、五個曾國藩,那他功德無量無邊!所以人都有遇緣不同,只要在遇到的緣當中盡心盡力,都是功德圓滿,不相上下。

標籤:
瀏覽次數:17    人氣指數:17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204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206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