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12120
 B.C,Pierr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加拿大之行-史丹利公園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加拿大之行-回到蘇州B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加拿大之行-回到上海A
作者: B.C,Pierre 日期: 2012.04.11  天氣:  心情:
當飛機抵達浦東機場的時候,已經是早上十點半了。班機在香港耽擱了,所以我比預期的晚了半小時才到。我坐在靠近窗戶的位置,身邊都是不認識的人,但熟悉的口音,繁體字的香港報紙,讓我還有彷彿置身台灣的感覺。我知道這趟加拿大旅行和 ming yi 是不一樣的。

因為我即將抵達的地方,對我來說,帶有一種特別的意義。上海快到了,廣播提醒我們。我扣緊安全帶,我知道,再過幾分鐘,我就會抵達一個和加拿大不同的世界。我不知道該怎麼定位上海。說喜歡也不對,說討厭也不對,如果說是繁榮興盛,那就好比是一瓶洩氣的可口可樂。但矛盾的是,任何對這片土地的感情投射,對身為台灣人的我來說,都是一種過度天真的行為。

我和 ming yi 搭計程車。一小時後已經在前往上海市中心的路上了,當我抵達昌平路的時候,快中午了。放下行李,肚子餓了,找點東西吃吧!陝西北路的餐廳不少。 ming yi 早就挑好了,帶著我往餐館走,糖醋魚塊、芥菜黃魚羹、清炒豆苗及炒飯。還點了富有盛名的點心,小籠包,光是看到就讓人猛吞口水,香噴噴的,白嫩嫩的。咬了一口,有韌性的外皮與鮮濃的湯汁,吞入口中直讓人有幸福的感覺。另外一道著名的湯圓,更是美味,嚼感很好,裡面的芝麻餡聞起來很香,讓我差點連舌頭也吞下去。美味的本幫菜真是讓我讚嘆不已。餐畢 ming yi 說,他要回家了,晚上六點別忘了上他家吃飯。

傍晚時分昏黃的燈光,打亮了眼前的街道。我看到一整排的厚重大廈,一字排開,堆疊在江邊的馬路旁在。大樓又高又挺,上面整齊的開了許多扇窗。每棟大樓皆有各自的造型,有的優雅,有的嫵媚。每棟建築都有雄壯的正立面,但其細微的裝飾卻各有不同。有的圓頂,有的尖頂,有的吊著大鐘,有的掛著旗幟,有的牆壁上有時刻,讓人想起歐洲古典的建築,這就是外灘了。這麼華麗,這麼金碧輝煌。十里洋場呀!這麼繁華又黑暗的美麗。

轉到山東南路裡頭的小巷,弄堂裡面的世界和外界完全不同,我現在還記得,二十年前來到這條我外婆和媽媽住過的地方,還是這麼上海,看到的景象和外頭相比就好像倒退了幾十年。建築變得老舊低矮,門窗變得比較破爛。裡面的人,不論是在門口聊天中年的婦女還是坐在昏暗的房間內的老人,穿著都很樸素,有的甚至有點骯髒。

當然,還有人就只穿著內衣在弄堂中走著。他們臉上有皺紋,大部分沒什麼表情。有人在門口刷牙洗臉,有人當場在門口的地板蹲著切起菜來。跟南京路的開闊繁榮比起來,弄堂裡面迷慢著一股低濕的氣味,那種氣味混合了許多生活中常聞到的味道,有的臭,有的酸,有的老舊,有的是金屬製品的鏽蝕味,有的好像是食物腐敗的味道,以致於難以分辨。四周有人當街曬著內衣褲,不同的聲音傳了過來,包括聊天的聲音,吆喝的聲音,漱口的聲音。

行走在弄堂,其實不是很開心的經驗,倒不是因為我擔心有人搶劫或偷竊什麼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在弄堂中完全變成了一個突兀的入侵者的角色。這是我在新天地,淮海路,外灘,甚至南京路不曾感受到的。我有一種感覺,為什麼這種真實,卻讓我感到一陣同情呢?幾十年了,這裡的人依舊生活在貧窮與落後的世界中一樣。跟外面漂亮的大馬路形成強烈的對比。哪裡才是上海本來的面目,弄堂裡的,還是馬路上的。

到了 ming yi 家吃飯,有媽媽的味道。就看到四盤冷菜,燻魚、烤麩、雪菜百頁、糯米糖蓮藕。十道熱菜分別是:韭黃爆黃鱔,紅燒肉、白菜心獅子頭、香菇菜心、蝦仁糟毛豆、松鼠黃鱼、蟹粉豆腐、砂鍋大魚頭、還有醃篤鮮及悶菜飯,滿滿一桌。桌子都擺不下了。楊家爺叔和 ming yi 他家兄妹四人加上小朋友,十個人吃這一大桌子菜,比起在溫哥華的任何一天吃的都豐盛,吃在中國真是一點都不錯,尤其是吃在一般平民家、弄堂裡的百姓家。這時叫我再吃西式自助餐,我告訴你 NO.
標籤:
瀏覽次數:54    人氣指數:674    累積鼓勵:3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加拿大之行-史丹利公園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加拿大之行-回到蘇州B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