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自法鼓山)
慈悲,是無條件的愛。 在有條件的愛的狀況下, 愛是非常自我中心且充滿欲望的, 然而人對欲望狀況多處於無知, 為了保護欲望,不自覺地防衛,也伴隨操控的行為, 唯有欲望、防衛下降,慈悲才會上昇。 楊蓓(法鼓大學籌備處副教授)
所謂的慈悲有一個重要的定義,那便是個人的愛, 從一種有條件的情況,轉換到無條件的情況, 這種無條件付出愛的情況,便是慈悲, 不論那份愛是對人,對萬物,或是對天地。 而從有條件轉換到無條件的這個過程,除了顯示出慈悲的真義外, 也可以看到人的欲望會逐漸下降。
然
自我中心的愛非真愛
有條件的愛是非常自我中心的,很多時候,我們的愛是為了自己的欲望,而不是真的為別人著想。當人們在自我中心的狀態下,意識層面中的「我」是很虛假的,因為並沒有覺察到操弄著「我」的,是根本不存在的欲望。人們的煩惱也是從此處而來,因為看不見自己的欲望是在什麼樣的狀態下。
當我們自以為那個「我」是真的「我」時,會產生一些狀況,譬如說會把自己的期待放在別人身上,然後告訴對方說:「這樣做都是為你好!」不僅僅將自己的期望投射到他人身上,有時候還會連方法、步驟也告訴對方:「這樣是最好的,一定要照著去做。」但是這種自我中心的愛,既不是真愛,更不是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