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錯‧過/瑋凱俐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忘年歲之遠近 - 凌性傑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鄉村小鞋/馮傑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3.11.28  天氣:  心情:

◎馮傑



我20歲以前穿的鞋都是我姥姥手工做的布鞋。從納鞋底,最後到襯鞋幫,做鞋面。
一雙土布鞋上面留滿手溫。搖搖晃晃,土布舟子載著滿滿的風雨。

在古代,因為隱士都穿草鞋,「躡蹻擔簦」之士都是形容隱逸者。《五燈會元》裡,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踏破草鞋赤腳走」。禪宗要求把草鞋子也甩了。腳踏大地。桶透天地闊。

我最喜歡的一句妙語就與鞋子有關,是《易經》裡一句:「素履之往,獨行願也。」那是一雙素鞋子。

我姥爺對我講三國時,他說,劉玄德就是編草鞋出身。我知道劉備身上沒有禪宗氣,劉備只有一股仕途氣。
他想當皇帝,想當總統。他骨子裡與素履無關。他的皇族身份且還可疑。

我姥姥做鞋底需要用許多舊布塊,使用吃剩下的「糊塗」(我們對玉米粥稱呼),
把糊塗一層一層刷在布塊上,貼在木板或牆壁,晾曬,這一道工序姥姥叫「抿裱」。
三天之後,揭下來。開始找鞋樣,用剪刀鉸成大小相適的鞋底,棉線穿納,成品鞋又叫千層底。

舊鞋子在傳統藥典裡是一味中藥,治霍亂不止,治食肉中毒。李時珍主張把鞋煮湯來喝。有點像「鞋湯」。
在北中原現在官方做樣子制定的「四菜一湯」裡沒有這道。傳統的豫菜裡亦沒有這道。

鞋底還有一種不為外人可道的功能。童年時代在鄉村,醫療條件簡陋,村光棍老德有脫肛症,村裡叫「掉疊肚」,
中醫胡半仙就讓他用一隻烤熱的舊鞋底托著,說,吸氣,最後托進去。

就是這樣。鞋底最有著大地底氣。

在聽荷草堂書櫃裡,至今我存有姥姥生前未納完的一雙鞋底,三寸金蓮形狀的鞋底。素面。姥姥是小腳。

四十年後,我看到有一個外國學者作消費調查,說,世界上一個女人從14歲開始買自己第一雙鞋子,
平均每年7雙,每雙4.9英鎊,以67年時間算,一個女人一生共469雙鞋子,折合16萬元人民幣。

我肯定不會計算這個公式。我知道,這只屬於資本主義國度使用的鞋子公式,它在我的北中原社會主義鄉村不適應。
故,此題無解。

我的姥姥、母親,她們這些北中原的女人們,她們一生節儉,一雙鞋要穿四、五年。破了縫補,縫補後再穿。
最後,剩下一雙瘦瘦的鞋底,還要賣給走鄉串村的貨郎,換成針頭線腦、細碎雜物。

當貨郎鼓點在留香寨村外面消失的時候,一雙鞋的一生才算最後消失。那鞋聲像兩片秋風裡的殘葉,慢慢瘦去。



●2013/11/28 中國時報

標籤:
瀏覽次數:214    人氣指數:5814    累積鼓勵:28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錯‧過/瑋凱俐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忘年歲之遠近 - 凌性傑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