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獨中發現自我 - 轉貼
■ 楊蓓(台北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
我們周圍的人常會出現情緒低潮,像是受挫、沮喪、憤怒;而每個人的情緒背後都有故事,可能是失戀、工作不順利、挨罵了、孩子出狀況、家人生病、親友往生等。表面上看來,情緒低潮是由於種種事故所引起,因此在事情發生後,人們便會想盡辦法處理,生病的希望趕快康復,行為不檢的希望端正品行……,用各種方法在事情上想辦法改變。這一切背後有個假設,就是希望事情可以不要發生,如果可以還原,回復到我們認知的正常狀態,我們的壞情緒就可以消除。
我有個朋友在情感上碰到挫折,心情非常低落,生活秩序全亂。她在這時能做什麼?去把男朋友找回來嗎?找回來可以,但心中會有恐懼,擔心下次再發生同樣的事情,於是不安全感跑出來了;如果找不回來,採取「以時間治療一切痛苦」的方式來處理,此時若有家人、朋友陪伴,傷痛的時間會縮短,但無論如何,失落的情緒一定會存在。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她告訴我:「我覺得這件事應該慢慢過去了,可是一想起他,我的心還是會痛,我發覺真正受傷的是我的心,最難痊癒的是我的心。」
有人勸她去交新男友,於是她開始約會。隔了一段時間,她問我:「雖然開始約會了,但老覺得心裡頭有個部分是空的,為什麼?」我說:「因為那些人都沒進到妳的心裡頭。重點是妳的心不安穩,問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她聽進後面這句話,有一天她說:「我做了個小小的試驗,當我跟別人約會時,看看自己心裡到底在想什麼。我發覺自己像兩面人,台面上是一個很友善、很可親的女性;但一有空檔回頭想想自己,卻又發覺台面下的自己,即使在約會都覺得孤單。
其實人常常是很寂寞的!寂寞真的無法排除嗎?我現在很懷疑之前的戀愛經驗價值在哪裡?是有一個人全心全意照顧我、陪伴我?還是有個人真正進到我心裡頭?」
其實,人一輩子都在學習如何和自己相處,這大概是最困難的一件事,同時也牽涉一個重要的心理歷程,就是轉化,也就是「改變」。我們常以為改變是在一瞬間發生,至於何時發生則不得而知,修行上的開悟則是最奇特的改變形式;而實際上,人的改變是逐步的,有蛛絲馬跡可循,常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回頭看,才發現自己經歷了改變的過程。
這個改變過程由「親密與孤獨」的角度來看,會發現自己從未真正瞭解過自己,所以人在親密的需求上,常常是落空的,落空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注意力放錯了。就角色而言,人出生時,成為家庭的一分子,於是有了一個角色,成為別人的兒女或是兄姊弟妹,並開始與親人產生互動模式。這個互動的模式有二個層面,一是角色上的互動──別人怎樣對我,我要怎樣回應;另一個是內心的層次──別人的對待,使我心中有滿足或不滿足的感覺出現。這個層次通常看不見,而在某些狀況下出現,例如壓力很大、受人欺侮憤怒得不得了,這時內心的感受就會冒出來。
假設你在家中排行老大,不負父母的託付,是弟妹們的榜樣,功課好,同學也喜歡你;畢業後到工作場所,也是工作認真,人緣好,還升了主管……,一路上大家都給你讚美、肯定,你也的確把外在角色扮演得很好。但是,想像一下,等你嚥氣那一刻,你對自己真的滿意嗎?我想很多人會搖頭。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40期》
---------------------------------------------------------------------------------------------
suicide
它真能解決問題嗎?!
有一位49歲伯伯
擁有三個孩子
兩個女兒已嫁人
最小的男孩25歲即將要在近期內結婚了
伯伯這次喝了一口農藥
戰戰兢兢告訴家人他因此肚子不適
立即被119帶來醫院觀察
伯伯帶著開玩笑口吻告訴我
"這樣可以當作實驗讓你們增加經驗阿!"
一時怒火蔓延...
"我必須跟你說,像你這樣的病人,我-不-屑- "
"生命是你自己的,但需要做到這樣的地步嗎?!"
對人事厭煩,只因和妻兒鬧不合走絕路...
這樣就表示對人負責了嗎?
這樣就能解決一切了嗎?
當路到了轉彎口
以為斷壁懸崖或遼闊草原的想法
全在一念之間
危機和轉機的差別
猜不透
作詞:黃婷 / 作曲:林邁可 / 編曲:林邁可
猜不透 你最近時好時壞 的沈默
我也不想去追問 太多
讓試探為彼此 的心 上 了鎖
*猜不透 相處會比分開 還寂寞
兩個人都只是得過 且過
無法感受每次觸摸 是真的 是熱的
#如果 忽遠忽近的灑脫 是你要的自由
那我 寧願回到一個人生活
轉載來自 ※Mojim.com 魔鏡歌詞網
%如果 忽冷忽熱的溫柔 是你的藉口
那我 寧願對你從沒 認真過
*#%#%
到底 這感覺誰對誰錯 我已不想追究
越是 在乎的人越是 猜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