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0332
 雋嶔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因果、公案、定業、不善業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病星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業障
作者: 雋嶔 日期: 2011.11.01  天氣:  心情:
濟世釋疑:業障


問:於因果輪迴業報一書中,第十七章將「業障」分為註成命象之定業與隨命程化轉之不定業,且不定業又稱不善業緣;

第廿三章將「因果公案」分為冤親債主(有害命)與積深怨恨之業障(未害命);

第廿五章將「業障」分為定業、不定業與業緣,且定業必屬重大因果公案。

既然第十七章謂不定業即是不善業緣(同一回事),何以在第廿五章卻將不定業與業緣又分開來(不同回事)?

是否在第十七章中,應將「業障」分為註成命象之定業,與隨命程化轉之不定業及不善業緣,並將文中「不定業又稱不善業緣」這句話拿掉?
   
示:因其尚有輕重之區分,故不可。

問:一、承上問。在第廿三章所稱因果公案中的「積深怨恨之業障(未害命),是否即是第廿五章所稱業障中的「定業(必屬重大因果公案)」?

二、從因果輪迴業報一書中可知,於因果公案中,僅有被害命之冤親債主才能領旨討報,但其中「積深怨恨之業障」雖有受害者,因無被害命故,便無法領旨討報。是否如此呢?
   
示:一、可以如是解。冤親是因果另一主軸,已在直解因果之門有詳述,不是「公案」是「個案」。另不定業中仍有可能有因果公案。
二、業障是無領旨討報。

許信士叩問:為何受病痛苦磨十餘年?

示:信士身體受夙世業障之牽纏,主因有七:酒肉供佛是因一,拋棄藥品是因二,口德不修是因三,論人長短是因四,對佛不敬是因五,對親不孝是因六,對下不慈是因七。可行善功迴向,化消業障,始可漸改善。

吳信士叩問:耳鳴多年,醫生謂無法醫治,叩求開示因果?
  
示:此乃信士受創過深,是為命中所註之業磨,爾可行善願先消業磨,無形牽摯消除,可使創傷得以改善。

鄭信士叩問:曾為家母叩求保調其冤親債主,亦常參加法會以祈母親身體安康,但迄今家母仍受腳傷舊疾磨苦,是否仍有所疏漏之處?

示:並非信士為令堂消冤解業有疏漏,是令堂腳疾痛磨厄重,雖已辦理保調冤欠,是了斷冤業不再加重牽擾,但痛厄尚有折磨已受創傷之軀體,今宜針對此消除腳傷苦磨,貴星早顯以利安康。

問:一、昔示,業障會影響世人之健康,對人之身體,甚至靈神作干擾。然而,於因果輪迴業報一書中有載,業障之報象,因其屬輕而廣泛,故多會干礙受報者之事業、運途,甚至婚姻緣機等等,僅能討報於受報人之身外。今聖示與觀音菩薩的「業障僅能討報於受報人之身外」說法是否有所不一致呢?

二、業障是如何地干礙受報者身外之事業、運途,甚至婚姻緣機的呢?其原理如何?

示:一、並無不同,指「受報人之身外」者,係對應於冤親之侵身,而報象之特性,絕多數是在人之外在,冤親多外在,但亦有少數如業障影響身體,而冤親干礙外在。

二、簡單講,做事出錯或機會不顯,業障本身就是一股不善的能量,如熊熊南火,如路中巨石阻礙順暢。

問:在人生行持中,未免有所顛倒,應如何面對這些因果業障?
   
示:因果業障人皆有之,只在於輕重。業重者當知時行懺悔,求赦前愆,或於佛前,或於自省,能得日日行之,自有感應。

問:輕而繁多的因債,雖歷經輪迴,仍須借助地府的牽引(如,註成命象)方能對世人形成業障。是否如此呢?又,輕而繁多的因債之業障,亦可借助世人不善的起心動念之牽引而形成。是否如此呢?
   
示:皆是如此。

註:於因果輪迴業報書中有載,所謂「業障」,即是由我人累世中小過、小錯,有侵擾損害他人,卻多是小事,不致造成他人受甚深傷害,因此點滴累積,正如蛛絲成網,千頭萬緒卻又細微。

因此業障病說重不重,但卻甚繁雜,也較麻煩,正如神經痛一般游移亂竄,而神經系統之病象,即屬業障病之一。

業障與冤親討報是屬於不同現象,簡言之,冤親是害命,故形成怨靈索討;

而業障是由許多小過小惡所累積其不善能量所形成,故其報象不同,而報限亦自不同。


問:一、當世人殺害動物(無論是否曾有被啟靈),彼動物受害時的怨恨能量是否便會依附於世人身上?又,此股怨恨之不善能量,經日積月累後,是否即是業障形成的因素之一?

二、若如是,今當該世人歸空後,彼怨恨之不善能量是否仍依附於靈魂呢?是否也會依附於生覺魂呢?

示:一、皆可以如是認知,乃其恨念之力。

二、皆不會。因在人生過程中已消磨,此業力屬不善動能,在人身上即會消磨。(註:原先依附於此世人身上的受害動物之怨恨能量,將會在人身上消磨而耗失。)

問:一、當世人貪瞋癡欲望橫行,是否會形成一股惡質能量而存在於世人身上?

二、此股念執之不善能量,經日積月累後,是否也是業障形成的因素之一?

三、若如是,今當該世人歸空後,彼欲望之不善能量是否仍依附於靈魂呢?是否也會依附於生覺魂呢?

示:一、當然,即念力,善能成助力,惡能成阻障。

二、可以如是認知;易言之,即是其惡能召感業識現前。

三、欲望即執念故成識,會依於靈魂,但不會依於生覺,因生覺受靈魂支配。


(摘錄:拱衡寶庫之濟世釋疑)
標籤:
瀏覽次數:193    人氣指數:1193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因果、公案、定業、不善業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病星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