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FB上個篇文章..
上網找了一下發現有二種版本.
就都PO上來給大家看看..
古今兩版"一個半朋友"
從前有一個仗義的廣交天下豪傑武夫。臨終前對他兒子講,「別看我自小在江湖闖蕩,結交的人如過江之鯽,其實我這一生就交了一個半朋友。 」
兒子納悶不已。他的父親就貼在他的耳朵跟前交代一番,然後對他說,「你按我說的去見見我的這一個半朋友。朋友的要義你自然就會懂得。 」
兒子先去了他父親認定的「一個朋友」那裡。對他說:「我是某某的兒子,現在正被朝廷追殺,情急之下投身你處,希望予以搭救!」這人一聽,容不得思索,趕忙叫來自己的兒子,喝令兒子速速將衣服換下,穿在了眼前這個並不相識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自己兒子卻穿上了「朝廷要犯」的衣服。
兒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關時刻,那個能為你肝膽相照、甚至不惜割捨自己親生骨肉搭救你的人,可以稱作你的一個朋友。 』
兒子又去了他父親說的「半個朋友」那裡。抱拳相訖把同樣的話敘說了一遍。這「半個朋友」聽了,對眼前這個求救的「朝廷要犯」說:「孩子,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這裡給你足夠的盤纏,你遠走高飛快快逃命,我保證不會告發……」 兒子明白了:『在你患難時刻,那個能夠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也可稱作你的半個朋友。 』
這個父親的臨終告誡,也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交友的道理:『你可以廣結朋友,也不妨對朋友用心善待,但絕不可以苛求朋友給你同樣回報。善待朋友是一件純粹的快樂的事,其意義也常在如此。如果苛求回報,快樂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時隱伏。畢竟,你待他人好與他人待你好是兩碼事,就像給予與被給予是兩碼事一樣,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別人的惡,但不要奢想根治。
當然,偶爾你也會遇上像你一樣善待你的人,你該慶幸那是你的福氣,但絕不要認定這是一個常理。因為人生只有一個半朋友。』
-------------------------------------------------------------------------------------------------
有個男孩17~18歲家裡很有錢,整天在外面和他的朋友們吃啊,喝啊,打架。
有一天他的父親問他:“你有多少朋友”⋯⋯
男孩回答:“我有好多”
父親:“那你照我說的去做,先在你的白襯衫上灑點雞血,然後拿去找你的朋友說你殺人了,看看他們的反映”
男孩照這父親的話做了,去找他認為最要好的朋友,找到第一個朋友。
朋友1:“你這是怎麼了,一身血”
男孩:“兄弟,我殺人了,借點錢給我,讓我到外面躲一躲行嗎。?”
朋友1:“最近家裡的手頭實在是有點緊沒錢,要不你去找別人問問。”
男孩失望的離開了,去找他認為第二個最好的朋友。
砰砰砰~~
朋友2透過門說:“誰啊”
男孩:“是我”
依然沒有開門:“什麼事啊”
男孩:“兄弟,我殺人了,借點錢給我,讓我到外面躲一躲行嗎。?”
朋友2和第一個朋友說的一樣的話。男孩很是惱火,這個竟然連門都不開的拒絕了。
他找遍了所有的朋友都被拒絕了。
他沮喪的回到了家,向父親說明了一切。
父親:“你去找我這一個半的朋友,先去找我這半個朋友”
男孩很快就來到了,父親所說的半個朋友家,
砰砰砰。 。
父親的半個朋友開門見他慌忙說:“孩子,你這是怎麼了。”
男孩:“叔叔,我殺人了”
還沒等男孩說借錢,“半個”朋友給了他一張200萬的支票,讓他出去避避風頭.
男孩當時就抱這叔叔哭了起來。
那還又去找父親的所說的“一個”朋友。
砰砰砰...
“一個”朋友開門看到他渾身是血,還沒等男孩說話,一把拉進屋裡。
“孩子,你這是怎麼了”
“叔叔,我殺人了”
“趕緊把你的衣服脫下來”
“脫衣服幹什麼.?”
“我兒子和你的年齡差不多,讓他穿上,我現在就打電話報警讓他去頂罪,你就先在我這躲一段時間”
男孩當場就跪在地上痛苦起來。過了一會,向叔叔解釋了一下。
回到家以後哭著跪在父親說自己是個混蛋,發誓以後不會在交狐朋狗友了。
一生中只為這“一個半”朋友而奮鬥。
捨得笑,得到的是友誼;
捨得寬容,得到的是大氣;
捨得誠實,得到的是朋友;
捨得面子,得到的是實在;
捨得酒色,得到的是健康;
捨得虛名,得到的是逍遙;
捨得施捨,得到的是美名;
捨得紅塵,得到的是天尊。
捨得小,就有可能得大;
捨得近,就有可能得到遠。
捨得某種精神,就有可能得到某種物質,捨得某種物質,就有可能得到某種精神。
而有些人就是為了兩片薄面而爭,為了一條賤命而戰,一身虛榮,一身醋味,值么?累嗎?
捨得捨得,有捨就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就有失。人世間就是這麼奇妙,你又何須苦苦追尋一個目標
放得下,才能走得遠!有所放棄,才能有所追求.
什麼也不願放棄的人,反而會失去最珍貴的東西.
有一句很經典的話:當你緊握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懂得放棄,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實、飽滿、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