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66,442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177966
誠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房仲業務員不會告訴你的10句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新陳代謝症候群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快樂教養五大法則(上)
作者:
誠
日期: 2007.08.07 天氣:
心情:
快樂教養五大法則(上)
作者/鮑伯.墨瑞、艾利希亞.福廷貝瑞
與一般人的想法相反,悲觀的思想並不會導致憂鬱症,反倒是和憂鬱出自相同的原因:童年壓力與創傷。事實上,憂鬱和悲觀在神經學上是類似的,本書的全部七大步驟對兩者都有功效。讓孩子具備積極的心態當然有助於驅除憂鬱,這一章還會再提出一些強而有效的樂觀教養技巧。
依據耶魯大學的洛克哈特(Kristi L. Lockhart)所說,一般情況下,兒童直到七歲都極度的樂觀。她的研究顯示,幼稚園到小學一年級的小孩相信人有辦法歷經很大的轉變,負面的特徵都變成正面的,最不聰明的也可以變成最聰明,最壞的變成最好的,甚至少了根手指頭也會長回來。這種天生的樂觀讓小孩有勇氣應付新的挑戰,學習新技能,嘗試新的人際關係,不屈不撓。
七歲到十歲間,接替的是比較均衡但仍屬正面的觀點;不過,小孩的基因將決定他是比較傾向冒險還是謹慎。這兩種觀點都是狩獵採集部族所必須,不過要是樂觀的想法不能占上風,人類就要像渡渡鳥一樣滅絕了。
家庭的任務之一就是確保這天生的樂觀不會退讓給賓州大學(Pennsylvania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所謂「習得的無助感」,這類悲觀想法是由於持續的失望和挫敗所造成,他認為這兩者就是憂鬱症流行的主因。
快樂教養五大法則
樂觀的觀念有五個關鍵重點,而且越早學會越好。這些「快樂」法則包括:接受現實的挑戰以促進自主和勝任感、成功、堅持。如此得來的成功經驗可培養面對挫敗時的回復力,以及對於萬事總有轉機的期待。要想讓孩子信守這些行為準則,你可以鼓勵孩子:
◎試了再說。
◎成功失敗都坦然接受。
◎練習。
◎為最佳結局做好準備。
◎說「好!」可讓樂觀以及高昂的自信心成為終生習慣。
鼓勵「試了再說」
澳洲人經常會說「試看看」,意思是冒個險、試一試。為了鼓勵孩子養成「試了再說」的習慣,一開始就要提供他適當的支持與挑戰。兒童是天生的冒險家,讓他們身處於充滿顏色、動作、紋路還有各種表面的豐富環境中,有助孩子能夠展開熟悉這個世界的有趣感官與動作程序。父母提供安全感和鼓勵,讓孩子了解到你對每一次新的探索都很高興,並在需要時幫他一把。
嬰兒透過遊戲學習,像是突然冒出頭來,並能用眼睛或耳朵追蹤你的臉或其他物品。等孩子長大些,玩的遊戲要能鼓勵他使用新字,或讓他爬過阻礙物找你或拿他心愛的玩具。四歲或五歲時,孩子可以接受更大的挑戰,譬如閱讀或從愈來愈遠的地方找路回家(和大人一起)。記得,父母的鼓勵、讚賞,要比孩子所追求的「目標」還受歡迎。
※秘訣:把遊戲拆成孩子能夠成功應付的段落。千萬別讓孩子認為如果失敗了會讓你很失望,要不然他會乾脆不願嘗試。
成敗都能接受
吉卜齡的詩〈如果〉有一段,描寫的正是均衡的樂觀態度:
如果你能接受勝利與挫敗
都以平常心看待。
雖然父母必須盡其所能確保孩子可以有成功的經驗,以便對生活周遭能有所掌控,也要教他了解到沒人能夠永遠一帆風順。就算是超人也要怕他家鄉來的礦石!樂觀的真正意義是說,孩子能夠接受在某一件事的表現並不理想,並不會因此認為他每次的努力都將成空。更重要的是,即使孩子失敗仍能保有自我意識,仍是個有價值的人。
一旦父母把自己的自尊和孩子的成就掛勾,往往就會發生問題。如果你發現自己對孩子的表現(或毫無表現)很不高興,不妨捫心自問這情緒是否和你的自尊串連在一起,還有,是不是和童年時父母對你的反應有關。
父母如何為孩子「描述」(或是述說)某事件的結果,將會大幅決定他的反應,也教會他以後對此狀況應該怎麼解讀。讚賞孩子的嘗試和做事方法而不僅是讚賞結果,有助於維持孩子的信心和堅持。例如,假設孩子游泳比賽輸了,當然要承認他的沮喪或挫折感,不過還要再加上一句像是:「我覺得你很棒。你並沒有放棄,而且手臂的動作和上游泳課時一樣好。」
有能力接受某次失敗只不過是生命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災難,也就是不要把挫敗「視為慘劇」。塞利格曼說:「失敗……可暫時打壓自尊,不過孩子對失敗的解釋方法更有可能造成傷害。」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讀一個句子遇到困難就認為「我絕對學不會認字」,或者朋友沒找他一起玩就覺得「沒人喜歡我」,就會對自己對生命普遍都不滿意。你可以從旁協助,指出這些負面的結果並不長久也非全面,不過是暫時和單獨的例子。以更為正面的觀點表述孩子的經驗,像是這麼說:「我曉得這很氣人,不過這一句真的很難,而且其他的句子你都會了!」或是:「這次他們沒有請你一起玩並不表示沒人喜歡你,也許他們沒看到你也在那。」不管孩子的情緒感受如何,都要能夠以同理心看待;以你的觀點實話實說,或者不妨也提出父母的個人意見。
「總是」或「都沒有」之類的字詞,就是塞利格曼所謂「持續悲觀態度」的徵像。他說:「很快就放棄的人,相信他們所遇到的倒楣事都是持續的;壞運氣揮之不去,還會一直影響他的一生。不受無助感作用的人,則相信壞事的起因都是一時。」
往往,成年人都變得會被最終目標所迷,喪失可以樂在過程當中的能力。然而,生命中大半時間都是過程:唸學位、運動以保持身材、往目的地旅行。事實上,研究顯示像是升職或搬新家之類的重大事件,並不像日常經驗那樣影響我們的總體情緒。幼童與生俱來可以完全專注於眼前而不會為結果操煩。雖說父母可能需要慢慢教導孩子一些現實感(稍後我們會談到延遲享樂),還是應該著重在過程。若想將這種態度當做是孩子的典範,父母要以那些能在過程中享受的事情為主,盡可能把你的一生照著安排,而不是那些你覺得「應該」做、或已知可以達成某個目標的活動。人生的旅途上幾乎都是過程,大部分的勝利與挫敗都不過是路上的標點符號。
※秘訣:記錄一天之中你說「總是」或「都沒有」的次數,想想看你傳達給孩子的訊息是什麼!
標籤:
瀏覽次數:
43
人氣指數:
243
累積鼓勵:
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房仲業務員不會告訴你的10句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新陳代謝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