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0306
 rascal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流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面具 & 鑽石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中庸,還是另一種看透後的取捨?
作者: rascal 日期: 2007.08.03  天氣:  心情:

喝咖啡聊生活態度,我隨意胡言:『左右取中間,藍綠不得罪。』


小妮子緊接著追問:『中庸是吧?不過…...有點鄉愿耶。』


嗯,我大概沒說清楚,小妮子也沒有真的了解我想說的。


只好正經八百地繼續扯下去….


 


人的事啊,總沒個準兒。


不像自然學科,1+1鐵定是個2,沒得伸縮空間,『絶對』是必要的,『絶對』也才是真。所以自然科學追求的是一種絶對的客觀。


但跟『人』有關的,或者說是人文科學,就不太一樣了。


對與錯、好與壞、悲與歡、強與弱、右與左……,都是兩個位在比較極端概念的對照。


就人的認知而言,這種兩端概念的對照,是必要的,有助於於人對抽象意念的理解,但兩端未必就代表絶對的真。


這些位在兩端的概念,不管它的核心還是邊緣,都有可能會隨著時空、人的心境….而被改變或者調整。


某種程度,應該說它們是浮動的,或許也可以說它們是有動能的,很多事件會引導我們去衝撞兩端,衝撞過程中讓我們不停的挖掘所謂的兩端極限。


時空、人的心境….會讓我們對不同的極限下不同的定義,也因此改變了所謂兩端極限的中間值。


目前妳所認知的兩端,未必就絕對是個盡頭,意義上它們是變動的,當然妳當下因此所認知的中間值也未必就那麼的絶對了。


所以囉人文科學,也就是跟人有關的很多事物,是一種相對的客觀,而不是絶對的客觀。
中庸也不是那麼單純的1+1除以2,而是看透兩端變動後的一個取捨!


 


懂了沒?


小妮子猛皺眉頭,還甩了我一句:『死老頭子,越老話越說不清楚!


…..我好像真的有點老了,我自己好像也有點『有看沒有懂』啦….


今天的咖啡顯然還不夠濃烈….哈哈。
標籤:
瀏覽次數:106    人氣指數:3226    累積鼓勵:156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流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面具 & 鑽石
 
住戶回應
 
時間:2007-08-03 22:34
她, 66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7-08-06 15:16]:

我比較喜歡中間偏右或中間偏左,純中間不愛...
呵呵.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