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287594
 甚麼是"法輪大法"?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1859年太陽風暴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繼續黑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2年的太陽閃焰
作者: 甚麼是"法輪大法"? 日期: 2015.02.24  天氣:  心情:

閃焰是在太陽的色球-日冕過渡層中發生的一種局部輻射突然增加的太陽活動。太陽上的電漿被加熱至一千萬度,電子、質子及一些重離子被加速到接近光速。這些離子發出的電磁波波段由電磁波譜上的長波微波至最短波長的γ射線。大部份閃焰都出現在太陽活躍的區域如黑子附近,即是太陽表面磁場線露出日冕的部份。閃焰的能量主要來自於日冕突然釋放的磁能。閃焰出現後,可以觀察到亮度突然增加,無線電波、紫外線、X射線流量也會猛增,有時還會發射高能的γ射線和高能帶電粒子。閃焰所放出的X射線及紫外線可影響地球大氣層中的電離層,破壞人類的電磁通訊。十分一米的電波輻射可能破壞電達運作或其他同頻率運作的儀器。閃焰在1859年被首次發現。閃焰出現的頻率不定,在太陽活躍時,可幾日就出現一次。相反在太陽穩定時,整星期也未必出現一次。小型閃焰比大型閃焰較多出現。太陽的活動周期為11年,在活動高峰期時有特別多黑子出現,同時亦有較多閃焰出現。

一般把增亮面積超過3億平方千米的稱為閃焰,而面積小於3億平方千米的則叫亞閃焰。隨著不斷的研究,天文學家又將閃焰分為:
光學閃焰:發射可見光增強輻射,並可用單色光觀測到
X光閃焰:用X光觀測到的
白光閃焰:在白光照片上可以看到,這種閃焰極為罕見

閃焰的種類[編輯]

太陽閃焰可分為A、B、C、M或X類,根據其放出的X-射線最大通量分類,由地球附近的GOES探測器所探得。每一類的X-射線最大通量會比前一類大十倍。X類閃焰的X-射線最大通量的數量級為10-4W/m²。X2類比X1類強兩倍,比M5類強四倍。M及X類的閃焰足以對地球周圍的太空環境產生影響。GOES的分類通常用來指示閃焰的大小。
在2001年4月2日及1989年8月16日,GOES探測到強度達X20級的超級閃焰。但在2003年11月4日,GOES探測到一個X28級的閃焰,但由於這次的強度已經達到GOES的最大探測值,因此相信這閃焰必然超出X28。基於地球大氣層受影響的程度估算,該次閃焰可能是X40至X45,出現在太陽黑子群10486,在黑子出現後數日被探測到。這500年間最強的閃焰相信出現在1859年9月,由英國天文學家Richard Carrington發現。閃焰的痕跡可在格林蘭島冰內的硝酸鹽及鈹-10找到,到今時今日仍可藉由探測這些化合物/元素而得知閃焰強度。

與閃焰有關的光學現象有:
閃焰前暗條激活
衝浪
噴焰
爆發日珥
環狀日珥

與閃焰共生或由閃焰引起的現象:
紫外線
軟X射線
硬X射線
γ射線和無線電波段的爆發

各種高能粒子(質子、電子、中子)輻射的突然增強
磁暴
突然電離層擾動
極光
極冠吸收

閃焰釋放的能量非常巨大,天文學家認為這些能量來自太陽磁場。而對於這些能量如何轉變成閃焰?許多性質相差懸殊的輻射為什麼會一起發生?這些問題還有待解決。

相關條目[編輯]
極光
閃光星
伽瑪射線暴
List of plasma (physics) articles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16:09。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協議之條款下提供,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請參閱使用條款)。
Wikipedia®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媒體基金會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記的501(c)(3)免稅、非營利、慈善機構。

隱私政策
關於維基百科
免責聲明
開發人員
手機版檢視
標籤:
瀏覽次數:12    人氣指數:1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1859年太陽風暴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繼續黑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