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 老師主講 最後一個,「淫惡肆欲,陰騭無益」。欲望,我們的言行非常的錯誤,造了很多的罪業,縱使祖宗有再多的陰德,也會在短時間內統統折掉。這是 林則徐 先生的「十無益」,讓我們經營人生都是抓到根本,所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做人的根本在孝悌,林則徐的「十無益」也是從孝悌開始紮根起。
所以「親仁」,一切人事物都是我們很好的老師,要讓孩子有親近仁德之人的判斷能力,也要從他的德行下手,只要他有德行,他就能取捨、認知是非善惡跟好壞。有一群六、七歲的孩子,有一天晚上他們的老師問他們,什麼是好心?什麼是壞心?這六個孩子有一個討論,在這裡我念給諸位同修聽。我們看看讀了兩年左右經典的孩子,他們的思想、觀念如何?
好心是什麼?一位同學說到,「一件東西自己想要,但別人想要的話,就讓給別人」,這是打斷慳貪的根基;第二個,「孝順父母,上課專心,對別人恭敬,是好心」。這些話都沒有加任何一個字,這都是他們原文講出來。第三個孩子提到,「對佛恭敬,做到《弟子規》的心是好心」;第四個孩子講,「做到《孝經》第一到第十八章,聽老師的話,做到《常禮舉要》的心是好心」。諸位同修,從這段話我們也知道他現在在學什麼?《孝經》跟《常禮舉要》。而且從這幾位孩子的回答當中,我們有沒有體會到,他們對於學問強調的是什麼?做到。你看好幾個孩子都強調這個。
再來,下一個孩子說,「智慧的心是好心」;再來,「做好事的心是好心」;還有一個孩子寫到,「不用督促去做事的心是好心」。所以孩子已經會看他的存心,父母叫他的時候,他是不耐煩去,還是主動去?一些應該做的事,是自己主動做,還是別人去催促?他可以從這些生活,還有自己的存心去觀照。老師也每個禮拜抄一句話給他們,當作一種做事做人的態度,其中有一句就提到,「自己能做的事,絕不麻煩別人;自己應該做的事,絕不讓人操心」。可能這個禮拜這一句話對這個孩子有影響,所以他提到不用督促就去做事。下一個孩子講到,「四十八願度眾生的心是好心」,所以這個孩子讀過《無量壽經》。下一個孩子提到,「知道是好事就去做」;再來,「懂道理的心是好心」。看到這裡,我們有沒有覺得面對未來比較有信心一點?江山代有賢人出。
再來,提到壞心。小孩子說,「不幫助人的心是壞心」。下一個說,「欺騙別人、浪費的心是壞心」。然後又提到浪費什麼?浪費電、水、生命、物品、人生、時間。這個孩子,我去深圳講課,他幾乎都有來聽,而且有時候還聽得在那裡哈哈大笑。我記得有一次跟同修們討論修學的事情,我們就提到 李炳南 老師曾經跟學生講到,「你學佛,這一生就得作佛」,非常的堅定、篤定。這個孩子聽完以後,他就說到:老師,學佛不作佛,那幹嘛學!所以孩子很單純,也很直接,我們不要搞得太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