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05981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235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237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236
作者: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日期: 2011.08.29  天氣:  心情:
蔡禮旭 老師主講
所以真正學問絕對不是「記問之學」,一定要了解到,知到、悟到、做到,才能得到,就像我們修行也有信、解、行、證的境界提升。雖然說知到、悟到、做到、得到,而真正知到的人一定是體悟到了,體悟到的人一定會付諸行動,他就會去印證這個真相。諸位同修,當我們真正落實《弟子規》,我們也才了解到,為什麼聖賢人這麼重視根基的落實,當有根基的時候,我們整個道德、學問才會站得穩固。
所以也有朋友反應到,他說:本來以前都讀大乘經,在讀的當中心裡不踏實,後來開始學習《弟子規》,每天早晚念一遍,心裡覺得很踏實;而且每一句每天都在對照,都在提升境界。所以很重要的信、解、行、證,當我們的「信解行」都融成一體,那才是真正能夠契入境界。我們一般可能會回答「這個我知道了」,當我們根本沒有做的時候,這個還差得太遠。所以「不力行,但學文」,這樣會「長浮華,成何人」,往後我們面對每一句經文一定是觀照自己落實的程度。
諸位同修,我們學習一定要長時薰修,現在諸位一天《弟子規》念幾遍?我感覺大家勇猛精進,飯前也要念一遍,好像睡前也都快念一遍了。一定回去以後一天最少要念兩遍,早上念的時候,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把所學落實,你這樣去做,警覺性就特別高。晚上回來觀照一下,今天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有沒有做?假如沒有做的,要反省一下,明天再努力;早上提醒一次,晚上反省一次,一天兩次。諸位同修,這帖藥是中藥,治標又治本,我在海口有個老師真的念了三個月,三個月以後她就出來,回故鄉教書了。下一句;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我們可能知道的程度、理解的程度不夠,隨順自己的認知去做,又沒有好好聽善知識講經,很有可能就『任己見,昧理真』。比方說我們提到孝順,很多人可能覺得什麼都順,那就誤解了。當他能夠讀經典深入,又能聽講,他就了解到「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所以能聽善知識講經,我們才不會依文解義,那三世佛都喊冤枉。
我們也常常聽到教誨裡面說到,「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也聽到「佛不度無緣之人」,諸位同修,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佛氏門中確實不捨一人,而諸佛菩薩都是眾生的增上緣,緣有深有淺,所以雖是不捨一人,也要觀機而行。當無緣的時候怎麼辦?當然要趕快結緣,有緣要讓它增長,緣成熟了要幫助他成就。其實佛不度無緣之人,同時也提醒我們要廣結善緣。我回台灣,因為比較有有機的食品,我就帶了幾包有機的餅乾到了海口,很多家長是第一次來,我們就請他吃東西。吃人家的嘴軟,最重要是修布施,讓他生歡喜心,當他生歡喜心,自然緣就加深了。所以我們念念是要如何成就因緣,絕對不是去退縮。
經典裡面也有提到「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但是又聽到「只聞來學,未聞往教」,這兩句有沒有矛盾?所以聽善知識講經很重要,因為師長一定會把它開顯、圓融,這樣我們才不至於在學當中有很多不明白,可能做就會有偏頗。「只聞來學,未聞往教」,最重要是要讓人求學有恭敬之心,這樣他才會得到利益。假如這個朋友確實對於諸佛菩薩、古聖先賢已經有恭敬心,但是他又不知道從何問起,而我們已經體會到他的恭敬、他的需要,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主動「為諸眾生,作不請之友」,所以凡事要觀機而行。當我們能夠時時薰習,對於道理的理解,還有如何通權達變,就能夠不斷提升境界。
標籤:
瀏覽次數:12    人氣指數:1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235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237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