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67,86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4657778
joy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孔子臨終遺言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大樹理論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西方媒體為啥不敢惹新加坡
作者:
joyce
日期: 2015.09.22 天氣:
心情:
西方媒體為啥不敢惹新加坡
2014-05-26 10:57:10
如果你常讀國際新聞,對於新加坡這個國家恐怕印象會不錯。 花園城市,經濟發達,金融中心,街道乾淨,人民生活幸福, 官員清廉……總而言之就是,一個高大上的國家。
如果你英文夠好,即使翻遍西方主流媒體, 恐怕也找不出幾篇批評新加坡的文章。
問題是,新加坡真的好到沒有缺陷了?西方媒體那麼擅長質疑政府, 怎麼會放過這樣一個總理一當30多年,過了幾年換兒子繼續當, 執政黨50多年未變的東方國家?
其實,西方媒體對於新加坡的批評,非不想也,乃不敢也。 之所以不敢,是因為李光耀從他執政起, 就開始了和媒體孜孜不倦的鬥爭。而劍橋大學畢業, 在英國拿到律師執照的他,從來不靠嘴巴鬥爭,而是在法庭上、 禁令中,讓媒體付出慘痛代價。
真的,和李光耀比起來,那些和他交過手的媒體,只能用「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形容。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
馴服西方媒體
馴服來自西方的主流媒體,顯示出了李光耀的過人之處。
作為一個英文是官方語言之一的國家,吸引了大量西方投資的國家, 曾經一貧如洗被馬來西亞趕出了家門後不知怎麼辦的國家, 西方媒體以為,新加坡又是他們遇見過的那種後殖民地。於是, 批評報導紛至沓來,針對李光耀這個長期執政者的批評也不少。
律師出身的李光耀,在1986年決定, 對涉及新加坡內政的外國報刊,執行限制銷量或發行量的法令。 這裡面有著一個劍橋一等畢業生的精明:首先, 這些報紙沒有被封禁,而是減少了銷量,至於減少到多少, 那就不好說了。其次,你做涉及新加坡政治的報導也沒關係, 只要你願意原文照登我的答覆信,只是,你敢登嗎?再次, 銷量給你砍下來是沒錯,但是我沒說讀者不能複印你們的文章啊, 所以你們的閱讀量有可能還是很高的嘛。
第一個撞槍口的是著名的《時代》週刊。 在報導了一名反對黨議員的新聞後, 李光耀的新聞秘書去信更正報導中不符事實之處,當然啦, 人家沒登。然後《時代》 的銷量被從18000本一路砍到2000本。8個月後, 答覆信原文照登。
《時代》雜誌從此獲得了「聽話技能」。此後,很多西方媒體都「 掌握」了這項技能,比如《經濟學人》、《紐約時報》等等, 有好幾家還付出了數十萬美金的學費。
不到黃河不死心的是《華爾街日報》亞洲版。犯的事就按下不表, 總之呢, 新加坡政府1987年把它的銷量從5000減到了400, 然後一向愛表示對他國遺憾的美國國務院就表示了遺憾。
有政府撐腰,《華爾街日報》本該舒服點,但李光耀可不是吃素的, 對美國國務院也表示了他的遺憾,於是對方沒再插嘴。
隨後,《華爾街日報》表示,願意「犧牲賣報收入」, 拯救那些想讀本報而不可得的讀者,免費為其派送。 道德感爆棚有沒有?李光耀也來了個道德感爆棚的回覆:可以, 但報紙上不能有廣告,以證明動機純良。
《華爾街日報》灰溜溜地表示不接受, 辯駁說這樣會造成額外的開支和時間安排的問題。李光耀立刻回應: 新加坡政府來出你們額外開支的一半。
該報拒絕後,再未回應。
最為精彩的則是李光耀大戰《泰晤士報》。那是1990年, 該報一位記者發文指責李光耀本人,說他治國不當,「 瘋狂地決意阻止任何人在他的王國裡違抗他」。既然指向了他本人, 那自然要親自應戰,於是寫信給這位叫萊文的記者, 邀請他在倫敦來場「現場直播的電視辯論。」
對方第一波認慫的理由是,沒有電視台會感興趣。 李光耀怎麼會讓這種事發生呢?他早就聯繫了BBC的主席, 答應騰出半小時給這場辯論。
對方第二波認慫的理由是,你在報紙上被罵的就應該通過《 泰晤士報》作出回應,不能換媒介啊。於是李光耀立即去信表示, 你不能跟我當面對質真遺憾啊。《泰晤士報》沒登, 於是李光耀買了《獨立報》半個版的廣告位,把這封信登了出來, 並在BBC接受採訪說,「在我的國家, 提出指責的人如果不肯面對他所抨擊的對象,就什麼都不必說了。」
那個記者就真的再也沒寫過任何關於李光耀或者新加坡的文章了!
李光耀的智慧
要知道,自新加坡1965年建國之後, 從來沒有反對派對李光耀和他的人民行動黨有過任何威脅, 在議會的80多個席位裡,反對派好的年頭也只能拿到2、 3個席位。總理嘛,李光耀當了31年,交給了手下親信繼續當, 過了幾年兒子李顯龍接任……
把政治對手都收拾得服服帖帖,遑論散兵游勇的媒體。 李光耀旗幟鮮明地表示,他根本就不信「新聞自由」那些東西。
「西方制度容許富裕的報業鉅子決定選民每天該閱讀些什麼, 我卻不吃那一套。」李光耀根本沒打算掩飾。
李光耀的一句話講得頗為語重心長:「 如果我們不站起來回應外國媒體的抨擊,新加坡人民, 尤其是記者和學者們, 便會相信自己的領袖不敢辯駁或辯不過人家而不尊重我們。」
西方歷史上曾經形成報刊的四種理論:集權主義理論、 自由主義理論、社會責任理論、蘇聯的共產主義理論。 自由主義理論的影響之大,到今天依然對世界有著深遠的影響。
站在東方一個小國的李光耀,歷經半世國家飄零、發展艱辛, 早就形成了強大的內心, 對於這些理論在新加坡的適應程度不以為然。 與那些只會對罵的國家不同的是,接受過西方專業法律訓練的他, 能把這些問題轉化成具體的法律問題,也能在道德上, 通過鑽研對方的缺點,有的放矢。
李光耀說,報刊的擁有者和記者們, 不具有想登什麼就登什麼的權限,因為與新加坡的部長們不同, 他們不是民選的。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具有對政治指手畫腳的權利。
標籤:
瀏覽次數:
27
人氣指數:
227
累積鼓勵:
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孔子臨終遺言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大樹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