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658665
 天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大到跟宇宙一樣大的魔術方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曾經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閩南
作者: 天風 日期: 2009.08.01  天氣:  心情:

閩南是歧視?抑或政治操弄?

【聯合報許又方/東華大學中文系主任(花蓮市)】

有學者要求將「閩南語」正名為「台語」,其所持理由是「閩」有「蛇」的意思,而「南」則具「蠻夷」的義涵,明顯皆有歧視的意味。

這個抗議行動的訴求正好與經濟部ECFA說帖中「操台語口音」、「台南人」的思維形成有趣的對比,但正名為「台語」,就能免去被「歧視」的命運?而語文的歧視性質,究竟是存在其原有的意指中,抑或人們「有心」操弄所致?

「閩」字是有「蛇」的含意,但「蛇」是否就是「歧視」?

在許多原始民族信仰中,蛇往往被視為極神聖的生物,將它當作「圖騰」來崇拜,台灣的排灣族與魯凱族即為顯例。

在中國遠古神話中,蛇也占據著十分崇高的地位,並被賦予「不死」的神聖概念,有些學者甚至認為中國人最崇敬的「龍」,其原型就是蛇。

試看中國上古傳說中的「母神」與「聖君」,例如女媧、伏羲,他們的軀體都是蛇;至於儒家動輒稱美的治水英雄「禹」,從字形上就可知道他也與蛇息息相關,知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就曾公開說,大禹其實是一條「虫」。

準此,筆者並不認為「閩」字「虫」,就是歧視。

固然,若干史書中提到「閩」時,多少有輕視其為「蠻夷」之意;但更多時候,它不過是一個地域的稱號而已,並不具貶義。

很多人認為早期中國人把邊疆民族取民為「蠻」、「羯」、「羌」、「狄」等與「動物」相關的稱謂,就是歧視,筆者不敢遽論其是或非;惟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這些稱謂的形成,應是與這些少數民族以動物為圖騰的始祖信仰有關,並非將他們看成比人低一等的動物。

至於「南」字呢?在傳統以北方為政治中心的意識裏,「南方」多少具有被歧視的意味。

但也別忘了,它更多時候只是方位的指示,例如「南京」係相對於「北京」而言,明朝、民國政府還曾經短暫以此為都城,如果真有歧視,何苦自貶如此?

《詩經》中有「周南」、「召南」,縱使朱熹注解時仍不免有南方教化較差的觀感,但有學者考證「南」字實為一種樂器(曲)名

《論語》中有「南子」,是位美麗冶豔的王妃;至於中國文學上經常出現的「南山」,在陶淵明的筆下成了隱逸、悠然的象徵
這些「南」,說實在,筆者淺陋,也看不出什麼「歧視」的意味。

準此,「閩南」二字是否真有歧視之意,端賴使用者及收聽者的視角而定,筆者身為道地的台灣人,始終認為「閩南」這個稱謂只是地域的指示而已,它被歧視的不是「閩」或「南」這二個字,而是某種政治意識形態捏造出的族群偏見。

這種偏見不除,改什麼名字都沒有用,正名為「台語」,原先可能的歧視意味就會消除嗎?看看經濟部ECFA說帖中描述的「一哥」,一切就已昭然若揭了。
 


2009/08/01聯合報】

 
標籤:
瀏覽次數:47    人氣指數:647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大到跟宇宙一樣大的魔術方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曾經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