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 老師主講
『寬為限,緊為功,工夫到,滯塞通』,學習要有耐性,要依教奉行。所以師長給我們開出來的兩年打基礎,我們一定要放在心上,一步一步紮紮實實走過去,所謂「行遠必自邇」。好,這節課我們先講到這邊,謝謝。
《弟子規》與佛法的修學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四十集) 2005/3/1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52-118-40
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阿彌陀佛!
西方哲學家裡面最有德行的,首推蘇格拉底,他有一次跟他的學生上課。一上課蘇格拉底就示範了一個甩手的動作,從前面甩到後面,甩三百下。他就跟學生講:這個難不難?學生說:不難,很簡單。蘇格拉底就說:好,從今天開始,每天都做三百下。過了一個月,再問:誰還在做?少了一些人;過了兩個月,又減少一些;過了半年,大部分都沒做了;一年以後再問,只有一個學生做。諸位同修,這個學生是誰?就是柏拉圖。從這個故事我們也可以了解到,其實要有成就並不難,重在有沒有依教奉行,有沒有恆心、毅力,所以有恆為成功之本。
面對老和尚告訴我們兩年打根基,我們一定要老老實實紮紮實實做到「寬為限,緊用功」。所以「淨業三福」第一福,我們落實在《弟子規》跟《十善業道》。諸位同修,當我們第一福落實的時候,就代表往生有把握,第一福就可以往生凡聖同居土;第二福,在家人落實在五戒,出家法師我們落實在《沙彌律儀》;最後一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我們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兩年基礎打好了,我們後面三年可以專攻《無量壽經》,專攻一部大乘經典,這樣五年就能夠做真菩薩。
這個目標並不困難,重在我們有沒有下定決心要去落實。在這幾年學佛的過程,最重要是在師長的一句教誨,就是所有的佛法一定要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之中。所以當初我要從學院回台灣,有同修告訴我:你怎麼可以回去?你一回去外面這麼亂,你又被污染了,所以你不可以回去。但是我們在這幾年的修學當中,確實是學生在成就我,因為我們時時觀照自己,心有沒有符合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所以在跟學生互動過程,我們時時都在觀照,時時在修正自己錯誤的念頭、態度;也由於接觸學生,才會讓我們更體會到眾生的需要在哪裡,我們的慈悲心就是因為在不斷付出的當中被喚醒。
只要我們念念都是為佛法、為眾生,我們就可以在境界當中不斷歷事鍊心。所以這個「寬為限,緊用功」也要重視實質,不斷的歷事鍊心去落實,這樣才能「功夫到,滯塞通」,我們要愈挫愈勇。諸位同修,往後你遇到挫折的時候,一定要想起《三國演義》裡面的趙子龍,要勇往直前殺出去,絕對不能往後退,不能遲疑;要有氣魄,咬緊牙關,此生證無量壽,用這樣的態度去努力。當然我們也要相觀而善,能夠有同參道友依眾靠眾。所以我在初學的那段時間之內,也找了三、五個好朋友,一起每個禮拜聽老和尚講經,聽完以後再一起共修念佛,也維持了一段時間。所以我們寧為成功找方法,一定要找到對治自己習氣,對治自己懈怠的方法,趕快要讓功夫能夠提升、能夠得力。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當我們遇到一些疑惑的時候,可以把它寫下來。之前也提到了,我們能夠恭恭敬敬聽師長講經,往往在聽的過程我們的心量一擴寬,問題就解決了。身旁假如有很好的善知識,我們也可以找些時間去跟他請教,去跟他學習。畢竟可能善知識一句話,把我們一些執著點點開來了,我們就能夠有很大的一個進步。但是師父領進門,修行還是要靠個人,而一個人悟性的開顯也在力行的功夫上。六祖惠能大師為什麼能夠常生智慧,還在依教奉行。而當我們就教於善知識,問他問題,重點在聽了以後一定要真幹、真做。假如我們常常問問題,沒有落實,到最後善知識可能會愈說愈少了,因為我們的態度也會決定善知識跟我們互動的一種關係。當看到我們每一次聽都能夠去落實,非常受教的話,他們也會很歡喜來跟我們結這個法緣。接著看下一段經文,我們一起念一下: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