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用的資訊都必須經過人類大腦的儲存記憶和篩選沉澱。
當我們遇到事情,處理種種問題時,應該要相信那些
存在於自己心中、累積無數年的資訊沉澱後所化成的經驗判斷力。
資訊、資訊、資訊……到處都是資訊,置身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無所不在,如影隨形。 但是其中真正有用的資訊何在?有多少人因為錯誤的資訊、或是誤判資訊的提醒,因而嚐到 苦頭?
我們經常性接收到的那些資訊會不會太氾濫了?以置身股海中浮沉的投資人為例。若某日 的股市大漲,同日股市收盤後,影視和平面文字媒體,必然到處可見股市未來「一片大好」 的資訊;又於隔日和再次日的資訊來源報導中,如果沒有出現重大經濟利空因素變化,當然 也都還是看好股市的種種資訊。讓許多按捺不住的投資人決定跟進或加碼投入。
然而,商業經濟發展不可能循著固定的「線性」而行,總是因為某些圖來的經濟因素而產生 變化,呈現「曲線」狀態││股市經常在大漲之後不久的某日,往往因為國內外出現的某些經 濟利空因素,例如出現在2007年9月的美國的次級房貸風波,導致股市大跌,讓投資人辛 苦積蓄的金錢,付諸東流。
這些就是資訊惹來的禍。因為「即時資訊」和「短暫資訊」的錯誤引導,導致財富投資受損。
科學家的研究報告指出:「人類的思維模式始終受到限制,一般人往往只能記住五到十條 的新資料或新信息,若是同時塞入太多的資料和信息,反而混淆了人類的判斷力,影響所及, 將會誤導人類做出錯誤的判斷。」同一研究報告再指出:「真正有用的資訊都必須先經過人類 大腦的儲存記憶和篩選沉澱。」
當我們遇到事情,處理種種問題時,千萬不要受到眼前的「即時資訊」和「短暫資訊」太大 的影響││當我們有辦法將歷年來吸收內化過的資訊化為經驗判斷力時,就不會受到某些無用資 訊的迷惑。
其實,我們從出生開始、活到現在走過的年頭裡面,所聽過的每一句話,所讀過的每一篇文 字,所看過的每一件事,處理所有事情所帶來的經驗,都可以說是我們的資訊來源。如果我們平 常就有思索問題事件來龍去脈的良好習慣,那些話、那些文字、那些事情和那些處理事情的經驗 ,便會累積成每個人不同的經驗判斷力。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便可以根據那些長期累積而來 的經驗判斷力,找到處理事情的正確方法,做出正確的決策。
沒錯! 就是這個意思啦。 呵呵。 知音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