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0332
 雋嶔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修子道考魔考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了因果止輪迴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怨親投生討報
作者: 雋嶔 日期: 2011.12.02  天氣:  心情:
濟世釋疑:怨親投生討報


問:設若彼此間有夙世怨債,而須在今生世間中以相處不快而了結此夙怨者,

既然相處不快,就算是為夙怨討報的一方,想必其自身心境也不會愉悅,此討報傷人又損己,是否有玉石俱焚之勢?

示:會有此情形,此為執識不去,懷恨又不釋,執意討債所致。

問:設甲與乙有怨結,冥司判定甲轉世為乙之子,甲以遊手好閒敗盡乙家財或藉其他方式了怨,由此可推知彼父子關係定然不好。

今若甲之所為過份,亦得吃上不孝之罪,此討報方式對甲來說是否不公?

今既因怨而結,先天上就是來討債,一股怨氣之下,卻易新造其他業因,為報此怨,彼甲所犧牲的是否反而更多?

 示:容或有此情形,但先決條件是甲亦必有其他因緣之牽引,方形成此親緣討債之情形。

並非單一因素而投生者,必有其他業緣需了,因而會有如此牽引;

設若無其他業緣,亦有單就討債而來者,亦即父子雖不和,但其為人卻能善良,在人生過程中亦有善慧行為。

 問:承上問。亦有乙欠甲錢財,甲轉世為乙之子後,身染疾病,讓乙為治甲之疾而花費大量金錢,此種情形,是甲有其他業因讓他有身染疾病之報嗎?

設若只為了討債,卻讓自己身受疾苦,彼甲豈非不智?
   
 示:同上之理。甲自身亦有因果要了,藉此疾苦,一則討人業債,一則償己業債。

所以,為何要有緣機成熟,各因果本是單一直線,必要發展至交集始出現討報,

信士不見吾查示因果冤親討報,均有「緣機成熟」之字句。

 問:常聞「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但今生所受之災,是否有可能是他人新造業因之結果呢?

若說我人今生所受不善,皆是以往造下之因所致,便不該受到「因他人新造傷及於人之不善業因」所波及,否則,對該造因之人在某種程度而言也並不公平。

是故,若今生所受之災,有可能是他人新造業因的結果,那「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句話豈非不成立?

 示:新造因之先決條件仍是建立在舊因果之上,亦即雖依律成因果定象,但討報者卻超越了准許的範圍。

是以,與「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並無抵觸。

 問:設若某甲怨恨某乙,那麼某乙身體中會有怨氣存在及受到干擾嗎?
   
 示:會。此乃念力專注的氣息牽引力量。

 問:於地府判例一書中,有「不仁不義之判例」一篇,文中冥王判決何氏異姓手足懷恨不釋,種下前因,必承後果,乃判異姓手足五世轉輪,均為討債之身。

何某須了五世因債,乃世世輪轉,受其異姓手足之誘迫淪入歧途,以釋其因。

在二人轉世後,何某異姓手足誘迫何某走入歧途,彼是否須承擔此行為之罪業?

 示:若在地府判准範圍之內則不用擔因果,譬喻准予三次誘引賭博,即在三次內無擔因果,越過即為新造因。

 陳信士叩問:一坤道同事資料附後(略),弟子與彼於昔世中是否結有惡因,何以故總感覺磁場不對?此等景甚惱人何時褪去?
   
 示:與陳信女於往昔中有其惡因緣,乃為信士生在明成化年間,姓名宋揚威,為軍戎帶兵官,於明孝宗時任百總(官職),戍守太行山,

有村婦與一軍士有染,其夫即為今之陳信女告狀,但爾護短,僅以軍棍十下以示懲戒,二人繼續通姦,

其夫恨怨枉亡,歷經今世,同署任職,討此怨業,恐仍有糾纏。


謗道毀法之報:

 問:一、何謂「毀謗宗教」?必須在何條件下,才算是毀謗宗教?

二、設若有宗廟宮堂本身有所不當,而被私下談論及,這算是「毀謗宗教」嗎?

示:太過廣泛。簡而言之,不必有任何前提,未經查証屬實或有私心為用,而侮衊、貶斥、譭謗,以及言語、傳單、文書等即是。

二、不算。

問:一、毀謗宗教之果報為何?將受惡報幾世?有那些補救、對治之道呢?

二、毀謗、損毀寺廟或道院之果報為何?將受惡報幾世?有那些補救、對治之道呢?

 示:一、這太繁冗,輕者一世重者不計世。補救之道只有多行護法助道。

二、同上。

 問:殺害出家人或修行人之果報為何?將受惡報幾世?有那些補救、對治之道呢?

 示:重者入阿鼻地獄,輕者亦將牽連三世以上。

 問:一、設若宗廟宮堂之主事者或正鸞在濟世中,不知多行方便,而刻意排拒或不加理會善信,致善信遠離者,其果報如何?

二、嘗遇宮堂之濟世仙佛,其聖示中對叩問事有顯現不耐煩之情形,這是正鸞之執識使然,抑或是其仙佛有違濟世本意?

 示:一、善信因此失去善慧根器,彼要承擔其業之全部、三分之二或一半等,視其個案而定。

二、全是正鸞識神之關。

 問:於修行證道實錄一書中,有「聽經所裏行菩薩」一回,釋無執菩薩述其生前雖修行已具足,

但因口過毀謗他教,歸空後受佛訓斥而佛喻接受冥府審斷,乃特賜准蓮台播種於蓮邦淨土,待其成長,在此期間則下地府為聽經所諸眾說「我執邊見」之害。

一、此中,所謂「蓮台播種於蓮邦淨土」的用意為何?

此期間,菩薩與其所屬蓮台之間有何關連性?

二、蓮台對仙佛來說,是否相當於一項交通工具?是由何成份建構而成?

 示:一、意即 無執菩薩蓮果在蓮邦生長,菩薩以法教為蓮邦之蓮台能量。

二、不僅是交通工具,「蓮台」僅強作施設之名詞,乃是以瑞靄之氣,因佛菩薩以蓮為出污泥而不染,故喜以此示現。

 問:人夙世積有善功德,在今世中有冤欠討報、祖靈討救外,還有那些狀況會被扣除功德力?

 示:被扣除功德力最具體者,揭人隱私,謗佛聖,詆大道,壞人名節。

 問:一、嘗見有求過道之道子,惡意地將大道三寶中之「口訣」於網站上公諸於世。

設若一未求道之善信,即便其知道三寶中之口訣,甚至知道大道三寶之全部,這又如何?

會因此而意外擷取到何等利益呢?

二、一求過道之道子,惡意地將大道三寶或其中一二寶公諸於世,將會有何等罪愆呢?

 示:一、皆不會有利益。

二、背誓之罪業。

 問:一、世人假藉法會或辦道場合等,私自以手機攝影或秘密錄音等不當手段,將大道三寶探得,這將會有何等罪愆呢?即便未惡意地將之公諸於世。

二、修道之究竟應在內證心性,以契無上正等正覺,設若只是在外相中窺探擷取大道三寶,豈不是緣木求魚。聖意若何?
   
示:一、有求道者,則為背誓之罪業;未求道者罪衍較輕,但仍需視其起心動念,最輕僅小過錯,最重可適用毀道。

二、然。


(摘錄:拱衡寶庫之濟世釋疑)
標籤:
瀏覽次數:154    人氣指數:1554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修子道考魔考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了因果止輪迴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