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痛風:常發生於半夜,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發熱及嚴重疼痛;此時任何輕微的碰觸都會使疼痛加劇。痛風大多侵犯大腳趾關節,其他如足背、踝、膝、腕關節都可能發生,此時百分之八十的患者血尿酸值偏高。
慢性痛風關節炎:患者關節、耳輪、皮下組織甚至內臟器官,因尿酸沉積形成粒狀或球狀凸起,稱作痛風石。痛風石累積於關節,造成痛風關節炎,導致關節變形。若累積在腎臟亦會影響腎臟功能。
痛風症候群
典型的臨床表現有四個發展步驟:
早期無症狀性高血尿酸症─→急性發作─→反覆發作─→痛風石形成、關節變形、尿路結石、腎病變。
痛風可分為「原發性」和「誘發性」兩類:
大多數痛風患者屬於原發性痛風,多為肥胖者、嗜酒者、有痛風家族傾向者、高血壓患者;併發性痛風是由於其他疾病如血癌、淋巴瘤、惡性貧血、或其他疾病治療,引發高尿酸血症。
誘發性痛風的原因眾多,例如:外傷、飲酒、手術、暴飲暴食、出血、感染、放射線治療、藥物或饑餓等。
痛風常伴隨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冠狀動脈硬化、高三酸甘油脂症及糖尿病。
痛風死亡原因中,心血管因素遠超過腎功能不全者;但痛風與心血管疾病並無直接的關係,只是二者均與飲食、肥胖有關。因此,控制飲食或減輕體重,可改善痛風之症狀。
其他導致痛風的疾病有骨髓增生病、溶血性貧血、慢性腎病、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或唐氏症等,都是由於核酸加速分解,導致尿酸過多或腎臟排除尿酸減少所致。
高尿酸血症
「尿酸」是人體「普林」(Purine)代謝的最終產物。尿酸為弱酸性,其解離度與酸鹼度(即pH值)有關。愈是酸性環境下,不遊離的尿酸愈多,遊離狀態的尿酸愈少。
正常人體內血液pH值約為7.4,血清中約有98%的尿酸為遊離狀態的尿酸離子,可以和鈉結合成尿酸鈉鹽。
鹼性環境中,尿酸較易溶於尿中,排出體外;因此,建議病人多喝水,保持尿量和調節pH值,藉以加速尿酸排除。
造成「高尿酸血症」之可能原因:
l 攝取富含普林或導致普林合成增加的食物。 l 尿酸的合成增加。
l 腎臟排除尿酸受阻。 l 腸道排除尿酸受阻。
高尿酸血症並不等於痛風,研究顯示,只有近10%左右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伴有痛風。「高尿酸血症」可分為兩大類:絕對性和相對性:
當血液中尿酸濃度超過可溶性的上限時,即為「絕對性高尿酸血症」。
在攝氏37度,每100毫升血液中尿酸的飽和值是7毫克,超過此飽和點,即會有針狀晶體析出。
一般人正常血液尿酸平均值,加上兩個標準偏差為上限;每100毫升血中,男性尿酸值在7毫克以上者,女性在6毫克以上者,稱為「相對性高尿酸血症」。
痛風保健
l 避免肥胖。 l 少吃油炸食物。 l 多喝水。 l 避免暴飲暴食,避免飲酒,尤其是啤酒。
l 急性發病期:應儘量選擇普林含量低的食物 (如食物選擇表所列之第一組食物) ,蛋白質來源最好完全由蛋類牛乳或乳製品供給。
l 非急性發病期:仍應忌食食物選擇表所列之第三組普林含量高的食物。第二組食物也應酌量選擇,並儘量減少食用乾豆類。第一組食物所含的普林較低,平日可多選食。例如:沙丁魚、內臟、海產、肉湯或肉汁。
l 黃豆及其製品如豆腐、豆漿、醬油、豆芽等,雖含較高量的普林,但因所含普林的種類與肉類的不同,故於非急性發病期間,仍可適量攝取。
l 病痛期間,患者若食欲不振,可以給予大量的高糖液體,例如:蜂蜜、果汁、汽水等,以免因熱量供應不足,體內脂肪加速分解,反而抑制尿酸的新陳代謝,誘發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