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佛說十善業道經》,前面有「雍正皇帝上諭」。清朝的帝王都是佛門弟子,而且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是前清鼎盛時期,皆以佛陀的理論教誨來治國平天下。他們常請法師在宮廷裡講經,如此可使君臣、庶民建立共識,這是智慧之舉。
上諭:朕惟三教之覺民於海內也,理同出於一原,道並行而不悖。
「上諭」,就是皇帝的訓辭。「朕」是上古時代所有一切人的自稱,如現在稱「我」。「朕」變成皇帝的專稱,始於秦始皇。「朕惟」,就是我認為、我以為的意思。「三教」是「儒、釋、道」三家的教學,不是宗教。宗教這個名詞來自於日本,在中國沒有「宗教」這個名詞,也沒有宗教的概念。
中國講「教」是教化、教育的意思。「教」是行為,「化」是結果。我們接受聖賢人的教導,於是就產生變化,所謂變化氣質,化惡為善,化迷為悟,化凡為聖,這就是教學的效果。所以,「教」是因,「化」是果,意思非常的完美。因此,儒、釋、道是三種教育。
「覺民於海內」,『海內』是指中國,在中國推行覺民的教育,教眾生覺悟,而非迷信。「理同出於一原」,儒、釋、道三家,其理論根據是相同的,形式上皆以孝親尊師為基礎。雖然說法不一,方法有別,但方向目標是相同的,所以「道並行而不悖」。
從前國家沒有設立這麼多的學校,誰去教化眾生?儒、釋、道三家,他們擔負起教化眾生的責任,幫助國家、社會教化民眾,使社會大眾真正得到安和樂利的幸福生活。此段一語道破三教的宗旨與綱領。
人惟不能豁然貫通,於是人各異心,心各異見。慕道者謂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謂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闢二氏以為異端。懷挾私心,紛爭角勝而不相下。
然而,人有分別執著,有煩惱習氣,於是不免互不相容。因此,雍正皇帝說「人惟不能豁然貫通」。『豁然』是大悟,就是悟入聖賢人的境界,貫通事理。人類不能和睦相處,互相嫉妒排斥,就是沒有豁然貫通。
「於是人各異心」,『異心』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各不一樣;「心各異見」,每個人的看法、想法不一樣,於是煩惱習氣現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