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158610
 明明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一樣行為兩樣情~男網友喊冤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靜心小語(7)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找回生活~記者返鄉自耕自食
作者: 明明 日期: 2013.05.30  天氣:  心情:
找回生活 記者返鄉自耕自食

前年新北市發生營養午餐弊案,觸動當時擔任記者的諶淑婷走入農村,找尋餐桌食物的來源,發現一群「新農人」,離開都市穩定的工作,帶著一家老小到農村討生活,以自然或有機農法耕作,種出安全無毒的食物,銷售或自給自足,過著自由的生活。

她在農村家庭看到不同於都市的教養方式,例如居住在苗栗南庄的光爸,選擇讓孩子自學,從生活和旅遊學習,自由成長,諶淑婷將這些「新農人」的故事集結成冊,撰寫《有田有木,自給自足——棄業從農的10種生活實踐》一書。

弱勢孩子也有力量

彎腰農夫市集論壇上,諶淑婷和光爸一家人分享新書《有田有木,自給自足——棄業從農的10種生活實踐》。諶淑婷將農業看成社會企業,例如書中談到的「元氣媽媽」陳文靜。88風災讓屏東高樹鄉受到重創,陳文靜原本進入高樹鄉是要服務弱勢老人,意外發現當地很多弱勢孩童,爸爸出外打零工,媽媽多為外配,孩童課業落後也無法協助。有鑑於此,陳文靜向政府租下蚊子館「元氣館」,成為幫助弱勢孩童課輔的所在,師資來自於當地二度就業婦女,指導弱勢孩童學業。

▲屏東高樹元氣館為弱勢家庭兒童進行課後安親輔導,並教小朋友種有機菜,為自己賺課輔基金,讓小朋友學會靠自己生活。(中央社)

諶淑婷提到,陳文靜不同於其他社福團體,以對外募款支持課輔班營運,而是租下一塊田地,讓弱勢孩童自行耕種並販售無毒蔬菜,賺取課輔班經費,目的在於「不要讓孩童們以為自己很弱勢」,證明即使小小年紀,也能透過自身力量,幫助大人吃到安全食物,這是一種社會企業的形式。

現代化 讓人只會賺錢

論壇現場,棄業從農代表的是光爸一家七口,住在南庄山上,住所原為廢棄多年的咖啡館,經由光爸改裝成為舒適的家,緊鄰小東河。光爸原本是電視台記者,九二一地震那年,看到災難無情地將人民原有的一切摧毀殆盡,讓他起了回鄉的念頭。

在鄉村生活,光爸發現「生活不像之前想像的那麼困難」,就地取材便可以自在生活,也才明白原來現代化導致都市人必須拚命賺錢,解決生活本該自己動手的問題。他們一家人仰賴上山採集或和鄰居交換食材,料理三餐,實踐在地生活的理想。

教育方式 有機無農藥

對光爸來說,教育孩子就像有機耕作,「不灑藥、不施肥、不讓孩子上補習班。」光爸有5個活潑好動的孩子,老大就讀國小五年級,在家自學,一星期才上學校一次。

光爸選擇讓孩子在家自學,是考量學校體制內的學習,多從書本和影片,和生活脫節,小學階段的孩子對身邊所有一切事物充滿好奇,他採用體驗教學,帶領孩子認識生活週遭事物,學習煮菜,包含拔菜、洗菜,讓孩子懂得如何生活。

光爸認為,在學校和同儕的關係多為競爭,在家自主學習,邀請朋友到家中,合力作一些事情,讓孩子們體認到每個人的差異性,學會分享和互助的道理。談到最後,光爸認真地說,透過自學,他想讓孩子們看到爸媽快樂做自己,他們也可以。【台灣立報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
標籤:
瀏覽次數:163    人氣指數:1363    累積鼓勵:6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一樣行為兩樣情~男網友喊冤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靜心小語(7)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