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05981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佛說十善業道經-4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佛說十善業道經-6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佛說十善業道經-5
作者: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日期: 2011.09.13  天氣:  心情:

佛說十善業道經 (5)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恭敬整理
五戒五常,這是世出世間大聖大賢善惡的標準,符合這個標準才叫善,不符合就不善了。如果我們的思想、見解、行為違背五戒五常,就要趕緊修正過來。眾生為何造作不善?《無量壽經》上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他的父母、老師、長輩沒有教導他,這不能怪他。他不善,我們不可以跟著他做不善,我們要行善去感化他。
 
『百行』,百是形容多,絕對不是說一百條;行是行為。百行是指儒家的「三千威儀」,這都是「誘掖獎勸,引人為善」。
 
儒、釋、道三教之宗旨,理同出於一源;若以佛家講的契機契理而言,理雖相同,機卻不一,所以才有這三種教學的方法,接引三類不同的根性。這與大乘佛法教學的原理原則完全相應,方法、形式雖然不同,但其方向目標一致,皆是同歸於善。
 
善的標準是與心性相應,這是不變的原則,但是與心性相應的程度,卻有淺深廣狹之不同。法身大士隨順性德,小乘聖人則等而次之,天道、人道就離得更遠,三惡道則完全違背性德。佛教的戒律,也是本著這個原則而制定的,由此才能體會到諸佛菩薩的善巧方便、真實智慧,與無盡的慈悲。
 
真正有智慧之人,重實質而輕形跡。「形跡」是契機的,實質是契理的。眾生的根性無量無邊,我們無法了解。譬如《華嚴經》上,用貪瞋痴接引一類眾生,在我們看起來好像是與性德相違背,其實不違背。那是諸佛如來示現和光同塵,他心地清淨,毫不染著。倘若是我們去做就違背了,因為我們的心不清淨,接觸境界會起妄想、分別、執著;而法身大士接觸境界,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就與法性相應;染妄想、分別、執著,就與法性相違背,那是造業。
 
於是我們明瞭,佛教的戒行,最初級的是十善業道,這是佛教的幼稚園。我們要是不能做到,連幼稚園的資格都沒有,這是應該要反省的。自己學佛究竟在哪個階段、等級,自己要清楚。晚近太虛法師講的「五乘佛法」,五戒十善屬於人乘,天乘還要修四無量心,有一點定慧,才能向上提升。
標籤:
瀏覽次數:12    人氣指數:1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佛說十善業道經-4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佛說十善業道經-6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