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兩性關係
有人說:「課業、社團、愛情」是大學生的三大學分,如果不修就好像沒當過大學生。雖然不能說是百分之百正確,但是的確有相當多的人是進入大學校園裡才開始接觸感情、開始有機會正大光明地談戀愛,因此,如何談感情、怎麼樣找到合適的對象、友情和愛情之間的界線到底怎麼區分呢?怎樣去經營一個優質的戀愛,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了。
「這樣就是愛情了嗎?」、「我是他的朋友還是情人?」、「喜歡跟愛有什麼不同?」這些話好似每年都有規律似的出現,在兩性交往中,沒談過感情的彼此還在懵懂思考著感情的角色和地位,對方是朋友還是已經進入男女朋友的階段了呢?我是愛上他,還是只有喜歡呢?那喜歡跟愛又差在那裡呢?有些同學會到處看書,找星座、血型、心理測驗、塔羅牌等;有些同學則是以肉體接觸的程度來界定彼此的關係(牽手、親吻、親密行為),那到底什麼是愛情?喜歡和愛有什麼區別呢?
心理學家為「愛」、「喜歡」下了幾個定義:Heider(1958)認為「愛」是強烈的「喜歡」。兩者間僅是程度上的不同。Rubin(1974)認為「愛(Love)」與「喜歡(liking)」是不同的,「喜歡」是尊重對方、對對方有好評,而且有相似的態度;「愛情」則包含了親密的情感,關懷對方,以及在情緒上依附對方。
耶魯大學Sternberg(1986)更具體的解釋「愛情」是包含了「親密」,「熱情」及「承諾」三個成份,就是兩個人之間必須在情緒上能分享、溝通及相互支持;行為及生理上有熱情;而認知上能有所肯定,願意長常相廝守。
Berscheid & Walster(1978)區分兩種不同的愛情︰(一)熱愛,「熱愛」綜合了溫柔及強烈的熱情、狂喜及痛苦、焦慮及鬆弛、利他與忌妒共存的一種矛盾的狀態;(二)友伴之愛,則是一種感情及關懷的關係,包含了溫暖、同理心及分享的經驗,在一起時感覺很舒適自然,並不像「熱愛」時的狂喜或痛苦。兩性之間的永久性的依附關係通常是由熱愛進入友伴之愛,熱愛不免因為時間而減少,但是友伴之愛卻不會。
一、 進入親密關係之前,你準備好了嗎?
許多同學是「談戀愛以後才開始學談戀愛」。如此一來,在短暫的蜜月期後,往往會因為接踵而來的許許多多問題而感到失望與挫折。如果你期待滿意的親密關係,那麼多些事前準備,相信成功的機會比較大。
(一) 自我了解與自我悅納︰這幾乎是兩性親密關係的先決條件。一個人如果能夠自我認同,便會比較清楚自己的興趣、嗜好、能力、情緒及價值觀。因此,面對親密關係中的許多決定,比較能夠做出較好的抉擇,對於挫折的容忍度較高。並且因為自尊自信,而比較能夠容忍焦慮與曖昧,使其在面對問題時也較能深思熟慮,避免失去理性。
(二)對性別角色有正確的認識︰有人覺得「男人應該積極進取,女人應該溫柔體恤」、「男兒有淚不輕彈」、「女性就是待在家中負責家務的」。這些性別刻板化印象,往往讓個人對異性有不合理的期待與要求,而容易造成彼此相處與感情經營上的衝突。因此,在性別角色有正確的認知,並且培養剛柔並濟的性別角色行為,是經營優質的兩性親密關係重要的課題。
(三)正確認知兩性親密關係的本質︰
我們在愛情中期待「愛與歸屬」,也付出承諾。在這些期待與付出中,我們不難發現愛情其實包含著尊重、責任、照顧與了解。因此,兩性親密關係的本質不僅於強烈的情感,它還是一項決心、一項判斷、一項允諾。因為如果愛情只有感情,則它就沒有任何基礎可以建立永遠互愛的允諾。感情來了可以又去,如果我的行為沒有判斷與決心,我如何能夠確定我的愛情是永續的?
二、親密關係中常見的迷思
「從此以後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個童話故事的結局,不知羨煞多少戀愛中的男女。在童話中,人們建構出許多親密關係的神話與迷思,或許這會讓許多憧憬童話故事能有一天在現實生活中實現,但是這樣的神話與迷思卻可能讓親密關係的發展受到阻礙。
親密關係中常見的迷思大約可以分為幾種︰
(一)「理所當然」的迷思︰因為成長經驗與與成長背景不同,因此對於事物的認知其實各有不同。然而,在親密關係裡面我們往往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以為全世界的人都是如此這般。例如,女生覺得男朋友如果愛他,「理所當然」地要陪伴她,聽她說話。這樣的「理所當然」或許是女生個人成長的經驗,但是對於男友而言或許並不如此認為,因此若不了解對方的想法,一味地以自己的理所當然,要求對方或解釋對方的行為,將容易造成衝突、爭執與失望。
(二)讀心術的迷思︰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如果你愛我,你事先會知道我需要什麼﹖想什麼﹖感覺什麼﹖」,甚至覺得「心有靈犀一點通」是無比的浪漫。只可惜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期盼多數是落空的,因為「不通」的次數遠比「通」次數多了太多,生活為此充滿等待、期望與失望的傷心。然而,卻有另一種情形就是以為自己很了解對方的心思,結果自以為了解,其實是誤解的情形。例如,男友因為一天上課下來有些疲倦,約會有些沒勁,結果女友一股腦推論男友不喜歡她,任憑男友努力解釋,女友也覺得自己的了解沒有錯,哇!男友感到真是無辜加無奈,不知如何是好。
(三)雙胞胎神話︰有人覺得,要是兩人彼此相愛,那麼就應該同進同出、有相同的嗜好、意見相同、見解一致。若非如此,便會覺得兩人的「愛情」不夠完美。「差異」的原因其實十分複雜,而且往往不見得與「愛情」有關。事實上在許多親密關係中一方之所以要求另一方的習慣、嗜好和作法與他相近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教養較好、口味比對方好。而這樣的想法,久而久之卻可能造成另一方受不了,使彼此的關係感到緊張。
這些神話是親密關係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造成對親密關係的不切實際的期待與幻想,也因此有了許多的失落、落空甚至誤解。這些神話實在是親密關係的絆腳石。因此,破除神話,以具有建設性的思考與行動,將是經營親密關係的第一步。
三、如何經營兩性親密關係,你會做嗎?
(一)了解自己的需要︰由於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成長背景,因此對於親密關係也有著獨特的需求與期待。因此不妨自我省思一下,自己到底希望有什麼樣的親密關係﹖這樣的關係到底符不符合現實,或者只是自己的幻想。
(二)不要利用愛情:「愛情被包裝得如此絢麗迷人,有了愛情人生便一切圓滿」。許多沈迷於愛情故事的人,以為找到愛情便是找到「人生的港口」。但抱持照樣想法的人,多半都失望了,因為愛情其實是需要彼此投入心力經營的,在經由經營後,享受人格成長與豐富生活、才是經營親密關係的本質。
(三)讓你、讓我都擁有自己︰認清每個人都有其獨特性是非常重要的,這些獨特性來自於個人成長經驗中所塑造出來的興趣、能力、嗜好或價值觀。有了這樣的認知,在面差異時便不會對這些差異感到強烈的不安。
(四)「愛情」是一步一步慢慢經營的︰現實生活中的「愛情」,其實時常是不太完美的配對,但是卻在彼此努力溝通、妥協與改變後發展出更豐富的生活。
(五)良好的溝通︰尊重、真誠、同理心與傾聽是良好溝通的不二法門,尤其在親密關係中,良好的溝通更是維持親密關係的基本條件。
(六)學習處理衝突的能力︰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很容易面臨各種衝突,一般說來,衝突大約可以區分為幾個類型︰
(1) 假性衝突︰是一種即將發生的衝突,雖然還不是真正的衝突,但卻有可能演變成真正的衝突。例如有些人喜歡相互揶揄,然而一不小心揶揄過火,便演變成衝突。另一種假性衝突則是雙方為一些無法同時兼得的期待而吵,例如先生要看科幻片,太太要看文藝片,彼此在同一個時間中有不同的期待,如能妥善處理彼此的需要,則可避免一場衝突。
(2) 內容衝突︰因為訊息內容正確性所引起的衝突。例如約會時男生等女生一個小時,彼此爭議著正確的約會時間。
(3) 價值觀的衝突︰價值觀的差異造成衝突。例如先生覺得賺錢重要,太太卻希望先生有時間陪家人,彼此的價值與期待有差異,便容易引發衝突。
(4) 自我的衝突︰在衝突過程中,個人將輸贏當作自我價值、自我能力、自我權力的標準時,稱為自我的衝突,因為此時討論問題時,有關個人評價的敘述凌駕於問題內容本身,往往會發現個人覺得輸贏比公正或正確重要,也是最難處理的衝突。例如,女兒向母親爭取取消不得晚歸的限制時,母親以「擔心晚歸會有危險」為由而加以拒絕,此時的衝突為價值觀衝突。然而,若是衝突升高至女兒抱怨母親不明事理,或母親責備女兒愛玩、不遵守家規,此時「可不可以晚歸」已經演變成,「明不明理的母親」及「乖不乖的女兒」,衝突已然升高至自我的衝突。
在面對衝突時出現退縮、投降、攻擊或說服等等行為時,或許表面上會暫時止住衝突,然而卻往往使關係受到嚴重的傷害。如果以欺騙或威脅恫嚇的互動方式,那肯定將會使關係受到嚴重的傷害,甚至導致關係終止。因此面對衝突時,首先是雙方必須有「處理衝突的意願」,因為除非雙方願意相互了解、妥協或改變,衝突才可能有機會被加以討論。接著以「就事論事」的態度,能客觀地陳述問題,並且坦承面對自己的情緒與感受,如此一來才有機會真正解決衝突,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