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思》序章:
││讓人生歷程滿足的
生命四個面向和九大細微元素
「當我站在垂暮的人生夕陽下時,
希望自己對一生所作出來的結論能夠感到滿足,
不會為那些已經逝去不再的人生歲月感到悲傷……」......霍克思
我小時候看到年老的長者過馬路時總是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老者若是已經有子孫偕同自然是不用過去幫忙的,且在那樣的時刻裡
我會因為老者的子孫賢孝而替他開心;倘若是老者獨自一個人過馬路
時我會趕緊去扶助他,但是少年初學階段的我經常無知地問起老者為
何自己踽踽孤人?
對於我的問題,有時候獨行的老者會笑著回答我說他還可以自立
過活,不願意成為子女的負擔;有時候則是在某些獨行的老者眼神裡
看到一絲落寞,然後不再言語。當時的我還無法體會他們落寞眼神下
的悲傷,但他們那種落寞的眼神總是會莫名地感染我幼小的心靈,為
之染上一股淡淡的憂愁。
這就是我,總是無法避免地會去思索自己和別人的生命。
在我成年後踏入嚴酷競逐的真實社會洪流裡,路上孤獨而行的老人
依然到處都有,但因為我已經開車代步了,很少有扶持老人過馬路的機
會,只是我那年幼時敏感細膩的心思依舊,於車中讓著老者先行過馬路
的時候,還是會想著:他一個人獨行的原因究竟是哪一種?是他還有自
主生活的能力,還是我小時候從老者眼神中看到的哀傷。
生命的歷程總是有階段性││出生無知、稚齡爬行、幼年學語、少
年初學、青春熱血、成年體驗、壯年奮鬥、中年反省、老年緬懷││當
我們的人生階段來到老年即將與世界揮別的時刻裡,緬懷著自己一生的
過往種種時,我們能夠替自己一生的歷程作出何種結論?那個結論會是
滿足或悲傷?
就好像是那些徒步走過馬路的年老長者,若是能夠有子孫偕同陪伴
應該是一種滿足,雖然沒有子孫陪伴、卻有著生存的自信也該是另一種
滿足,會叫人黯然神傷的該是那些眼神裡出現悲傷的老者們。
就在問題的思索有了這樣的答案之後,我對自己的一生有了期許:
「當我站在垂暮的人生夕陽下時,希望自己對一生所作出來的結論
能夠感到滿足,不會為那些已經逝去不再的人生歲月感到悲傷……」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