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是哪位學生問孔子了……
「人皆有兄弟,我獨無。」 孔子回答道:「德不孤,必有鄰。」
在自己不斷惕勵的過程不也是如此嗎!
也許是自己個性孤僻吧,很明確知道,從小到大也許有所謂的「知交」,也只能說是喜歡跟他們在一起,若論「了解我」,或說「知己」!只能說曾在生命中曾經相互砥礪過。
忘記是從哪聽來或看來的:西哲云「若您說您有一位知己,我覺得您很幸運;若您說您有兩位知己,真是令人稱羨;若您說您有三位知己,那您一定是騙人的!」嗯!問題是連「己」都不知,何來「知己」?「別人可以不了解您,但您自己不可以不了解自己!」自覺要以此為警惕!
「慚愧自己障深業重,飄蕩了三十年才幸運的遇到正法,但仍未值遇至尊 導師一面……」
習法之後,感謝諸位師兄、師姐不嫌我差勁,有幸與宗師兄與覺心老師等大善知識一起聚會,始知至尊 導師所云「翦燭西窗,共話衷曲」真是一大樂事。極想珍惜此緣,而後才知 導師在「擇友」所提的「此則首重志同道合,必如此乃能肝膽相照,心神相契,緩急相濟,道義相期。」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德』不孤,必有鄰。」
至尊 導師在「愛的人生」曾提到「第一個『明』是動詞,覺知、明瞭的意思。『明德』是每個人的『本覺(本具)之性』」
聽說在歷史上佛教大德亦有發此願:「不退菩薩為道侶」
在習禪後始知「必有鄰」的喜悅(還是得先感謝諸位師兄、師姐不嫌我差勁),自知幸運、幸福,但不能自滿!!!
「『德』不孤,必有鄰。」「『德』不孤,必有鄰。」「『德』不孤,必有鄰。」
在不斷砥礪的過程中,以「此」相互砥礪,何愁不與天地萬物同心,何愁不與先聖諸賢共話衷曲,何愁不能與恆河沙數諸佛回歸本來!在上帝俱樂部裡「握握手大家來做好朋友!」
為何這次會特別跳慟以迥異的主題呈現提到德不孤必有鄰呢?是因為剛看了篇我認為值得推薦的勵志文章,才讓我做了些修改並增添音樂,雖然這篇跟我以前看的版本有點不同,但其筆法表達方式相去不遠,為了尊重原著,以下僅列出處,請各位有空可以細細品嘗,如果讀完覺得認同想鼓勵原著的話,就不吝送上幾張貼紙給她囉~也許文章並不是特別精彩,但深層寓意卻令人為之心酸!
我 就像一粒葡萄,只有一層薄薄的皮保護著....
http://www.i-part.com.tw/diary/diary_viewpage.php?o=3672&d=229
一隻勇敢揮著殘翼的小鷹... 如此孤單的飛翔在舉目無親的紅塵中... 想必他天上的母親... 正心疼地期待著孤雛的振翅高飛.... 一個母親最深的無奈.... 就是無法陪伴孩子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