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腳底按摩的基本常識~
{1}首先須以{足部骨骼定位}趾骨14塊/中足骨5塊/木契 狀骨3塊/舟狀骨1塊/立方骨1塊/跟骨1塊/距骨1塊/共計26塊骨骼定位.判定無誤且非常正確
{2}操作前必須學會目視判定對象的體質.虛症者應用輕而快的補法.實症者須用瀉法是重而慢的手法.病重者若元氣充足才可用瀉法.老弱婦孺不可重法.因疼痛使其受不了.再加上其元氣不足.瀉了之後會使症狀更為嚴重體力更衰微(註:推散病理反應物須視客人承受範圍拿捏 會有點刺痛感 可以和師父做協調動作)推皮表病理反應物不易散去. 輕或重推病理反應物. 專業師會依照各人整體狀況與客戶做協調而達成共識.若隔天略微刺痛感.是反應物的痛覺.不是骨頭或肌肉痛.例如油壓推氣結隔天些許刺痛一樣.
{3}孕婦應避開子宮和尾骨反射區.腳部有靜脈瘤者需小心按摩以防血管破裂嚴重失血.若腳扭傷需避開患部.除了採用對應療法外需再加強肝.脾功能.達到活血化瘀.
{4}燙傷或局部紅腫發熱組織發炎者勿用過於熱水泡腳
{5}一般而言.按摩在剛開始的時候.第一次不怎麼痛好像在剝殼.第二次第三次開始產生反應而且越來越痛到第四次第五次差不多是痛感高峰.所以在按摩手法上一定要講求.{不能把昨日的手法用於今天}因為每一天每一個人身體狀況都不一樣.所以當你按摩不同的人更要用不同的力道.
{6}隨時注意被按摩者的表情.氣色的改變.忍受程度.{重點是腳底是否有逐漸溫熱紅潤得氣的現象}.來調整力道的大小.應隨時觀察對方的反應.甚至可視狀況和客戶做協調的動作
{7}最後再以手掌在腳內側由腳踝往腳趾.輕撫腳背三五下.在腳外側以手刀方式由腳底往腳跟輕摩幾下.會有達到順氣的效果.按摩前後切忌喝冰冷的水.以免寒氣在體內凝滯.影響氣血循環.
腳底按摩共 有83個反射區 以下:列舉 一個反射區 僅做參考用
腳底按摩: 腦垂體、(下視丘下丘腦)
下丘腦位於腦的中心,腦垂體位於下丘腦下方大小如小指前端,總管調整身體內分泌器官的任務,
腦垂體與下視丘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兩者反應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兩者反應區位置重疊,
下視丘稍偏外側
反應區位置:拇指末節指腹中心,偏內惻垂直深處,刺激這一反應區相當於刺激了丘腦和下丘腦
適用症:內分泌失調、多尿症、調節體溫、食慾不正常、情緒、睡眠的調整
大腦反應區病理反應:1:凹陷表示年 紀大功能衰退或手術後所造成的傷痕
2:軟綿綿表示腦萎縮
3:顆粒狀表示腦部血液循環不好、或是外傷或腦血管病變留下的痕跡
4:腫脹的氣泡狀、可能是頭痛頭脹血壓高的反應或有糖尿病的反應
以上內容部份採用{吳神父足部健康法及台灣足部協會}僅供參考 實際操作口述上 以不牽涉醫療 為原則~{因目前本人尚在職場上 僅只能提供些許.保留部份經驗及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