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自閉正與亞斯伯格症之比較
分類:自閉症相關
高功能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之比較
一、什麼是自閉症:
1. 同時具備:
☆ 在社會性互動方面有質的缺陷
☆ 在溝通上有質的缺陷
☆ 在行為、興趣、活動方面影侷限的、刻板的、重覆的型式
☆ 社會性、自發性假裝性遊戲、模仿遊戲等有困難‧
2. 三歲以前有症狀出現
3. 此障礙無法以雷特症候群或兒童期解離障礙加以說明
4. 1/3沒有口語,沒有語言或是口語發展困難‧
二、什麼是亞斯伯格症:
1. 同時具備:
☆ 在社會性互動方面有質的缺陷
☆ 在行為、興趣、活動方面影侷限的、刻板的、重覆的型式
2. 此障礙造成社會、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臨床上重大損失‧
3. 並無臨床上明顯的一般性語言遲緩〈如:到兩歲能使用單字、三歲能使用 短句〉‧
※ 在長大後就業有困難
4. 在認知發展或與年齡相稱的自我協助技能、適應性行為〈有關社會性互動則除外〉,及兒童期對環境的好奇心等發展,臨床上並無明顯遲緩‧
5. 不符合其他特定的廣泛性發展疾患或精神分裂併的診斷準則‧
6. 智力正常範圍,自理能力佳,但1/3~1/4有認知上的困難‧智能平均在70以上,有35%是正常的‧
7. 在成年時期是精神分裂症的高危險群‧
三、什麼是高功能自閉症:
1. 須符合自閉症的鑑定標準
☆ 溝通
☆ 社會性
☆ 固執性行為、有限的興趣
2. 智力、語言能力、社會性的表現不低於標準化測驗平均二個標準差以下者‧
3. 目前一般至少要求智力需不低於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典型自閉症中大約只有25~30%智力在此範圍,IQ70以下‧
4. 高功能自閉症的IQ不可低於70以下‧
四、高功能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的關係~~不同的觀點
1. 他們是同義語,指的是同一群人,不需特別去區別
2. 亞斯伯格症是自閉症的延伸或是自閉症更輕的表現〈自閉症光譜障礙中的輕症〉‧
3. 高功能自閉正和亞斯伯格症是不同的族群‧
4. 異於小時語言發展的能力‧
五、爭議的來源~~歷史的背景
|
HFA 高功能自閉症
|
AS 亞斯伯格症
|
原始發表者
|
Leo Kanner 〈in USA〉精神學家
|
Hans Asperger〈in Austria〉
|
發表年代
|
1943
|
1944
|
發表語言
|
英文
|
徳文
|
正式診斷標準
|
ICD-9 DSM-Ⅲ〈1980〉
到目前診斷標準已趨於一致
|
DSM-Ⅳ〈1994〉
事實上,這些標準到目前仍有相當爭議
|
六、高功能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的共同點是:
1. 都有社會互動質的障礙‧
2. 都有行為、興趣侷限、刻板的問題‧
3. 此障礙都會造成他們在社會、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適應上的困難‧
七、亞斯伯格症的診斷標準上:
1. 未提及『溝通方面有質的缺陷』並強調「無臨床上明顯的一般性語言遲緩〈如:到兩歲能使用單字,三歲能使用溝通短句〉」
2. 未提及「症狀出現年齡」
3. 強調「在認知發展或與年齡相稱的自我協助技能、適應性行為〈有關社會互動則除外〉、及兒童期對環境的好奇心等發展,臨床上並無明顯遲緩」
4. 自閉症、高功能自閉症的仿說時間較長,而亞斯伯格症的仿說階段很快就過去了‧
5. 當醫師診斷不出來時就會以疑似、有傾向帶過
6. 許多學長對這樣的診斷標準都不滿意,各自發展出修正版的標準,並質疑若用DSM-Ⅳ或DSM-Ⅳ-TR 診斷標準根本找不到或是只能找到少數的亞斯伯格症‧
八、高功能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的差異:
語言早期發展
|
高功能自閉症
|
亞斯伯格症
|
大多有口語發展遲緩的現象
|
語言發展並非都是正常的,有的有語言
發展遲緩的問題,且兩歲能使用單字、三歲錢使用短句並不代表語言發展就沒有問題
|
在社會性溝通時有語言使用的困難
|
在社會性溝通時有語言使用的困難
|
|
在三歲時會不斷的發問
|
目前的溝通表現
|
喜歡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但內容多是重複且平淡比較平面性
|
喜歡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容易出現滔滔不絕的情況,但內容較豐富且深入
|
維持會話困難或重複話語的問題
|
維持會話困難或重複話語的問題
|
聽覺理解的困難
|
聽覺理解的困難
|
在非口語訊息〈表情、動作、話中帶話、言不由衷〉的理解上有困難
|
在非口語訊息〈表情、動作、話中帶話、言不由衷〉的理解上有困難
|
認知功能
|
智力多在平均數負兩個標準差以上到正常之間,高智商者比例較少IQ100附近或高於〈但是較少〉
|
智力都在正常到優異範圍,但也有在平均數負兩個標準差上下者,有的也可能智力低下
|
在機械性的活動上表現較佳
|
理解分析的能力較佳,知識性有興趣
|
較注意細節而忽略整體
|
較注意細節而忽略整體
|
人際互動較差
|
人際互動較差
|
魏氏智力測驗平均89.9
|
魏氏智力測驗平均105
|
語言發展較差
|
語言發展較好
|
專心度較差
|
|
想像力方面
|
想像力較差
|
較具想像力,也有較好的象徵性遊戲能力,對自己意圖性比較清楚
|
動作能力
|
較少反應出有明顯的動作問題
|
有些家長反應孩子在幼兒時先會說話才會走路
|
|
動作協調不佳、笨拙:
粗大動作:打球、騎腳踏車、律動等不佳
精細動作:畫圖、寫字、剪東西顯的笨
拙
|
|
笨拙也是AS的問題之一
|
社會覺知
|
主動怪異,較自得其樂,較大才能覺察他人和自己的不同
|
主動怪異,自己在意的事情常會要求別
人跟他一樣〈主導性強〉,嚴守自己認為重要的教條,社會覺知較好、較敏感、很想交朋友,在乎友誼,較能察覺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會有壓力或挫折
|
較晚覺知自己的問題,約在國中階段
|
在幼稚園就會在乎友誼〈會有情緒問題〉
|
|
對朋友的定義:一起做一件事,玩在一起〈對方的配合〉
|
|
較不會保密,也無法覺知對方的表情
|
固執性狹窄興趣
|
傾向機械性的興趣,例如:火車時刻表
、捷運路線、鬧鐘的結構‧
|
傾向事情真相的了解,知識的追求,如:歷史、天文、昆蟲、植物、政治等
|
未來發展〈預後〉
|
零碎的天賦
|
較有專長,例如:牛頓、愛因斯坦、比爾蓋茲等
|
結婚的較少
|
離婚多,常換工作
|
診斷方面
|
初診時間較早,被診斷確定的時間較早
約有八成被確立
|
初診時間較晚,被診斷確定的時間較晚,有較迂迴的診斷史
例案:
※ 兩歲多就覺得他怪,可是醫師說還好
啦!大一點再看看
※ 四歲多,醫師說有一點像自閉症,但又不完全像,因此給他疑似自閉症的診斷名
※ 上小學時,老師說他注意力很不集中,可能是多動,叫媽媽帶他去看醫師,醫師說是ADHD‧
※ 上國中時,老師說他情緒不穩,叫他去參加情障鑑定
※ 國三時,醫師鑑定說是亞斯伯格症
在診斷上較複雜只有四成被診斷出,
六成都被診斷出為:
ADHD~~~7成
自閉症~~~5成
疑似自閉症~~~1成
PDD~~2成
其他~~~4成
|
|
會拒絕上學,會有憂鬱傾向
|
教育及相關服務方面
|
較早獲得特殊教育及相關專業服務
|
晚很多或完全沒有接受到相關支持
|
|
國高中才被診斷出在教育上較難有教育及相關服務
|
自閉症光譜
自閉症混亂期
兒童崩解性障礙 → 自閉 → 高功能自閉症 → 亞斯伯格症
PDD廣泛性障礙
自閉症相關障礙關係圖
九、出現率:
※ Wing〈1981〉以德文發佈:0.6-1/10000
※ Ehlers&Gillberg〈1993〉:36/10000〈7-16歲〉
※ Kadesjo,Gillberg&Hagberg〈1999〉:48/10000
※ Fombonne〈2003〉:2.5/10000
※以上出現率均為推估
出現率不一致,主要是對症狀缺乏一致看法與診斷標準不一所致‧
以上問題歡迎有興趣的網友一起討論!我不是只會寫愛情小品文喔!
只是想下班後就該拋棄專業的工作,好好放鬆自己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