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12120
 B.C,Pierr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大理─南帝段智興的國度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狗不理包子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南京2008
作者: B.C,Pierre 日期: 2012.05.26  天氣:  心情:
我去中國也記錄大陸很多地方,但還沒介紹過南京。今天就介紹一下蔣中正心中遠的痛--Nanjing.

提及南京,秦淮河的艷,玄武湖的柔無疑是人們最直接的感覺;這些柔媚的水汽凝成了一個「甜」字,一首《秦淮景》就把甜和柔給充分的表達出來了,南京的柔美真是唱也唱不完,就此也成就了金陵文化。
這次到了南京第一夜,不是入住狀元樓也不是入住希爾頓或金陵酒店,而是住御庭精品酒店,一進酒店滿目的奢華進入眼簾,有點復古的酒店風格,真讓人感覺回到六朝古都,似有當時帝王首都的氣派,美麗的櫃台小姐告訴我,御庭精品酒店正在和中國銀聯搞活動,刷銀聯卡住二送一,而且還能享受免費的雙人精美早餐,免費加床,免費的網絡服務。這讓我心動不已,但說實話眼前的此情此景,錢還是需要計較的事物嗎,其實該酒店位於湯山南麓,依山勢地形建造有綠樹環抱,因為是此行沒有安排南京有名的溫泉,所以特意安排在此,因為酒店位於湯山自帶私密溫泉,真是映了南京之柔,六朝古都的繁華、金陵十三釵的風韻,歷代文人的雅緻在彷彿化作了一池溫泉,讓我沈醉在此,多送的那兩晚看來可以多享受下那麼美麗的酒店了。

第二天早上在酒店用了所謂豐盛的早餐,可能是以前吃太好了,我覺得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用完早餐出酒店叫輛計程車先到南京大學,說老實話我不夠資格向該校歷史系學生談談中華民國在台灣歷史。一進南大漢口路校區,近代史教授陳蘊茜在系辦問口笑著迎接我,第一句話就問你痛好了嗎?我的媽呀!兩年前的事他記得,當時,我在奉化和台灣及中國學者一起研討中華民國史,一不小心痛風犯了,寸歩難行,蔣方智怡看了問我怎麼了,我說痛風。沒多久陳蘊茜和陳謙平系主任,馬上派車送我上奉化第二人民醫院,打了一針,好了。三天會期我痛了兩天半,什麼也沒採訪到。

到了系辦沒多少學生在場,我想還好來南京是和朋友來品嚐小吃,這場座談是臨時加進來的,教正我也沒準備什。就在這兒隨便糊弄過去就算了中午蹭一頓午飯就是了。沒想到他們幾個是學生代表,專門來帶我進研討會場。一進會場,我的媽呀!全系的學生都在場,系上的教授、副教授、講師、學生一票人。說真腿軟是什麼狀況,我在這體會到了。不過還是強打起精神, 在陳教授介紹我完之後上台開講。

中華民國逃到台灣十年後我才出生,我一上台就說,台灣在民國卅八年時和中國差不多,一窮二白。大陸有百家齊鳴、百花齊放,最後毛匪澤東把異議份子統統下放勞改。台灣則有蔣氏王朝搞白色恐。之後中國又搞文革,但那時台灣搞「經」革,蔣經國率李國鼎、孫運璿等搞經濟改革。一來一往兩岸差距拉開廿年。我用掃瞄台下多數學生都振筆疾書、有人私下竊竊私語,阿彌陀佛沒人睡覺。

講了卅分鐘,我請大家提問,我儘我所知的回答,學生沒問老師倒先問,而且是來過台灣的老師,他們問台灣兩黨政治,是不是經濟停滯不前的主因?我說恰恰好相反,如果一黨專政,那台灣不是經濟停滯不前,而是貧富不均差距拉大。

學生這時提問了,問的都是台灣學生是否和中國學生一樣,考大學特別難、台灣學是否想赴美留學........等等問題,還有最有趣的馬英九和陳水扁及李登輝都是台大畢業,為什麼?我說大陸不也是清大多數掛帥,不過台灣是選民一票一票選出來的,中國是黨內鬥出來的。我是見招拆招,一一迎刃而解。陳謙平看再問下去兩岸恐將開打,就趕快打圓場。並結束不愉快的座談。

中午對方請我在該校用餐,並派一名學生當嚮導參觀校園。參觀完校園我邀這名學生當我們導遊,到南京四處逛逛,他概然允諾,什麼中山陵明教陵、總統府都別去了帶我們上名妓齊聚的秦淮河畔及夫子廟逛逛並品嚐南京小吃。

秦淮河根本是塯公圳嘛!商家林立那有妓院、夫子廟就是士林夜市嘛!那有書香氣息,算了還是品嚐品嚐當地小吃吧!

俲晚來到步行街,抬頭一瞧,不遠處有一家賣「烏飯及涼粉」的小店,烏飯?這是什麼東東?一定得嚐嚐。進門才發現居然沒座位。要遍嚐美食的頭一條原則就是耐心,等吧,半個小時後,我才在油膩膩的桌邊坐下。
好奇著烏飯是個啥東西呢,「邦」一聲,一碗黑忽忽的東西天外飛仙般來到跟前,這就是烏飯?掃興,怎麼黑七八糟的,咋吃 !為了不浪費那 2 塊錢 RMB,吃吧。第一口,沒什麼反應;第二口,還行;第三口……不錯,就經驗來說,這應該是大火蒸熟黑糯米,沒什麼新奇,可為什麼會越吃越好吃呢,用八個字形容,韌勁十足,又香又 Q。接著是涼皮,我終於知道為什麼這家店的名字叫「烏飯及涼粉」了,因為進去的每個人,都是先吃完烏飯後再吃涼粉,小小一碗的涼粉拌上鹹辣佐醬,清爽而不膩,一黑一白、一糯一滑,兩者倒真是絕配。
  
出小店,感覺肚子有點底了,繼續……看了看我那計劃書裡面的重點推薦,對呀,還沒有吃鴨血湯呢。喧鬧的人群流動著,嘈雜著,空氣裡混合了叫賣聲和各種油煙的香氣,四處飄浮。看到金芳鴨血粉絲湯的招牌,興奮的衝過去,叫了三碗,加了鴨肝。端過來趕緊摁了兩下快門,就左手勺,右手筷一起動作。先挑了一塊鴨血送入口,粉嫩爽滑的不忍下嚥,又喝口湯,讓舌尖在濃厚的滋味裡縈繞徘徊。再仔細看這碗湯,翠綠的芫荽,晶瑩的粉絲,沉浮的一些細碎的鴨胗、鴨腸、鴨肝,紅的白的,你會被那種說不清的誘惑纏繞。金陵人真是手巧,就這麼個簡單的東西也可以做得這般精緻,百般滋味,萬種風情,讓人沉醉痴迷。
  
接著向前,看到清真的小食品,擠進去,出來手裡又多了小香乾、五香豆等等。到了河邊的廣場找了間茶館,臨河的窗邊坐著,喝茶。風吹進來感覺冷,把窗關了就只有灰黃色的陽光,一杯清茶,一盤瓜子,一些微風,一些懶散,窗外蕩漾的河水不知映襯了幾多的如煙往事,當年的十里秦淮,又是何種的繁華似錦,煙波流轉。一陣晚風拂過,深呼吸​​一下,感覺到一種靈之顫動,哈,身心的負荷都歸為零啦,舒服!
  
關於南京的美食,最愛的不是夫子廟的精美點心小食,不是久負盛名的板鴨或桂花鹽水鴨,酸辣血湯也好,鴨油燒餅也好,這些都不錯,但我今天要說的都不是這些。印象最深刻的是浮橋那裡的一家店裡的小籠包,說是小籠,卻和上海的決不一樣:首先要大很多,這裡也許也體現了南京人的大氣吧;其次是發過的面;再次肉餡是放了醬油的紅肉,有很多​​的湯,感覺過癮。店裡還有兩塊五一碗的三鮮面,真的是「三鮮」有蛋花、肉絲、雞毛菜,並且三鮮的量很足,足到讓你驚詫它的「俗擱大碗」。

說出來怕掃大家的興,去年去吃了一次,感覺不如從前了,南京的朋友說從小吃到大的,好吃是一貫的,怎麼臨了臨了,終於不好吃了呢?也許是我們的口味終於刁了吧?
  
總統府附近有一家店,從浮橋那家店走過去也很近的,做的香酥鴨頭那個香呀,想想就饞,關鍵也是便宜啊,好像是十幾塊錢五個吧,切成10塊,每一塊骨頭都能吃下去的那種酥。想說要買一點帶回去吃,朋友說還是算了吧!你當心回酒店引起別人的側目啊,因為那個味道實在太香了,想帶回去弄得酒店咖啡廳裡的人看得吃不到,那樣做實在太不人道了!
  
上海的喜蛋只有一種,江南一帶也有叫鳳凰蛋的(據說是乾隆起的名),就是沒孵出來的半雞半蛋的東西。南京的不同,這種和上海的一樣的叫「旺雞蛋」,只不過上海的都是五香醬油的,南京的是鹽水煮的,這倒也大同小異。
還有一種叫做「活珠子」,只孵15天就拿出來煮熟的,在賣香酥鴨頭那家店附近有一家做這個出了名的,一塊五一個,上次去沒吃成萬分的遺憾,聽朋友說是做熟了還是一包液體狀的東西(也許活珠子就是這個意思,熟了還不凝固,匪夷所思的),那個鮮美哪……反正不是我動用想像能體會得出來的。這種描述更增添了我的神往。

吃飽喝足也晚了,南京名勝還是和以前一樣沒啥好一看再看,就當這次是美食之旅吧!

來了 N 次南京之後,江蘇省台辦官員和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告訴我,南京的許多名勝古蹟只可粗嘗,不可細品,因為太過深入,就會咀嚼到歷史的滄桑。在南京靈谷寺,我果然咀嚼到了這種滋味,「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歷史的煙沙將繁華染上古舊的顏色,六朝帝王如今皆無跡可尋,只讓人覺得滄桑變幻,世事無常。再過百年,可還有人記得你我他?

這次不但替蔣中正來趟故地重遊,也替老人家品嚐了不少美食,快哉!快哉!
標籤:
瀏覽次數:122    人氣指數:1922    累積鼓勵:9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大理─南帝段智興的國度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狗不理包子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