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12228
 苳苳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架構一 永遠持續不斷的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改變的力量
作者: 苳苳 日期: 2011.01.21  天氣:  心情:
改變的力量(Power of Change)
每一個人在生命中,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追求
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問題
在存在的根源裡,我們有著了解自己的渴望
在現實的世界中,我們有著發揮自我的需求
我們一直在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到底要如何才能……”.
在這個課程中,你將找到一切問題的答案
你將發現 “我將如何使自己更好?”

謹以參加此課程感受與淺顯認知,與所有願意為自己生命努力不懈的親朋好友共同分享..(.圓桌教育學苑#244期)


(Ten Steps to Excel Personal Growth )
導 論(潛意識學習法) 學習如何學習-潛意識學習法:
一. 學習 → 知道→ 做到→ 做到了.(知道後一定要做到)
「知道」有一種是表面的知道,僅僅只是知道,而沒有真正的意識,真正的知道是打從心裡真正的理解並意識真正的內容與意義。
「做到」不要只有做了,而是要用心將事情做得圓滿,並且能感受到結果與當初的意識是相結合的;這樣才是真正的做到了。

二.該如何才能做到 → 該如何能讓自己做到.
要有自己潛意識的目標與理想,思索著可以達成目標任何正面的方式,除了堅定的毅力與持之有恆的意識,更重要的是「口到、眼到、手到、心到」,不斷的重覆練習,使自己感受到事情結果與目標、理想是一致的。凡事不要只是自己的「認為」「想法」,而是要事必躬親的去做、去感受,去相信自己一定會做到。

三.用感同身受的心 → 才會去實施,才會真正做到.
人與人之間對每一件事情的發生,常會因為每個人的立場與想法上的不同,在潛意識的心裡產生排斥,裹足不前,甚至逃避事實;其結果是可想而知。如果能夠替他人設想,客觀的態度面對,進而用感同身受的心情去領會、去實施、做做看,如此才會真正做到,使事情有個圓滿的結果。

四.每一次的改變都是在重大的事件發生後.
每一個人往往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異,人生的閱、經歷不一,知識的獲取不盡相同,因此養成對事情的認定都是堅持己見,俗稱「固執」,或是佛家所說「執著」,知識愈高者愈不容易改變;但是在有重大的事件發生後,內心受到嚴重衝擊,事情的結果大大與願違時,才知道開始反省,知道改變,無論人、事、地、物、都是息息相關,因此改變才是「智慧」增長的開使。
五.要有「慧根」 → 不要只有「知識」.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慧根的增長是由「失敗、錯誤」的累積經驗所獲取,每一次的自我觀照、反省、調整、改變,「慧根」才能逐漸形成,因此「慧根」是內在的啟發性。而「知識」是往外獲取的,大部份是取自別人的經驗與歷練,只有知道結果而沒有過程,只見到完美的結局而無法體驗錯誤、失敗、挫折的痛苦,因此在處事的方式上容易「執著」不易改變自我,更甚而驕傲、自大,沒有平衡的內在與平常心,做人處事容易偏頗自以為是,這樣的知識是不完善的;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此要有「智」更要有「慧」。

六.人還有感受嗎?還是祇有理性(沒有感受).
現今的社會,功利主義的盛行,人類的行為早已偏頗,沒有「慈悲心」與「平常心」,在為人處事上爭勝、爭強害怕失敗、犯錯而喪失利益與顏面,因此恐懼之心油然而生,遇事不是保持理性裹足不前,就是犯了錯誤也不知自我反省;自認為有理走遍天下,凡事:「有理則理直氣壯,無理則強詞奪理」,不知「有理要理直氣柔,感同身受的包容彼此;無理則認錯、道歉祈求諒解」,「理」是要有慈悲心與平常心,給彼此機會,因此人除了要有理性,更還要有感受。

七.用心去感受 → 用心去做才會有感受.
每一件事情的發生,個人主觀的認定、看法都不太一樣,也唯有實際去做,面對過程的曲折、困難、甚至挫折、失敗等心境才會有所體會、有所感受,也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對任何事件,用心去做,才會真正有感受,有感受才會調整、改變自我意識,使得事情處理更圓滿。

八.感受是做人、做事的投資報酬率 → 有感受、有體會 → 參加是要(參 → 心).
人一生中,無論做人、做事如果沒有付出,是不會有回報的,「得與失」這是一種相對的平衡;因此,做人、做事用心去投入,用心去參加(參是心的加入),才會有真正的體會與感受,也才會在挫折與失敗中調整、轉變自己的態度,使人、事的結果趨於自己的理想與目標;「做人」用心投入愈多,感受愈多,自己的改變也愈多,「智慧」就愈增長,這就是最大的投資報酬率。做事的道理也是相同的,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九.你耐不耐煩?耐不耐操?做相同、無聊的事會不會有感受?
其實我們大部份的人一輩子都在做相同的事,但是所獲得的結果卻是不盡相同的;例如:學生時代的求學,師出同門、相同的學習教材,相同的時、空間;有的人一無長進,半途而廢;有的讀死書,背盡所有教材,沒有將所學活用於日常的生活與行為,無去體驗、感受前人所留下的人生歷練與經驗,獲得的僅是「知識」,結果是「固執」、主觀意識強烈,很難接受別人意見,凡事怪罪別人,不知反求自己,事事過得不如意,「煩」、「惱」叢生;能夠將學理融會貫通,並與生活結合,時時自省並深切感受到前人畢生之經歷,作為自己的借鏡,凡事懂得改變自己,修正自己,不但求得了「知識」增長了「慧根」,也就是說「智」、「慧」兼得,那無限寬廣的人生道路瀟遙自在。孔子所說:「學而時習之」就是這個道理。其他:「士」、「農」、「工」、「商」的為人、處事,都是相同的道理。待人、處事要耐煩、耐操,知道去感受,懂得面對事實,其實「耐煩、耐操、無聊的事」都會在無形中增強自己毅力,學習經得起周圍人、事的磨練,學習在動中保持自己內心的寧靜,如此感受,那成就自己就不遠了。

十.人生的意義 → 讓每一天、每一件事都值得回憶 → 人生是自己的,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人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間,離開的時候亦兩手空空,無法帶走任何一切,那人生的意義是甚麼?名譽?權勢?財富?地位?還是……?
每個人一生中忙忙碌碌,追逐名利,慾望無窮,沒有時想要「有」即患得,擁「有」時又怕失去即患失,如此患得患失,煩惱叢生即成憂愁,每日愁眉不展,這就是跟自己過不去;人生是自己的,快不快樂全看自己,得與失本是平衡的,要知道「付出」才是得到的開始,也是快樂的根源,也只有無患「得」的付出,快樂將會源源不絕的湧入心田,那種無所求的快樂才會使人時時眉開眼笑,因此珍惜每一次「付出」的良機,那人生將是多彩多姿的。人生幾十年的成就,都是由每一天、每一件事的言行累積而成;能讓每一天、每一件事打從內心無所求的「付出」,無怨也無悔,相信每夜都會帶著微笑進入夢鄉;人生也是如此,有一天走到人生的盡頭,回想起昨日的種種,沒有焦慮與恐懼,只有新奇與盼望,並帶著點點滴滴的回憶與微笑離開,這才是人生的意義。就讓我們從當下開始吧!
(改變的力量一...導論...)







標籤:
瀏覽次數:60    人氣指數:3460    累積鼓勵:1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架構一 永遠持續不斷的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9-24 05:15
她, 64歲,桃園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1-25 14:48
她, 62歲,桃園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1-24 13:06
她, 68歲,新竹縣,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