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7,55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敲掉水泥迷思(下)/吳晟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放下的美好/王丹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新年的祝願/山上的鄰居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4.01.02 天氣:
心情:
〈新年的祝願〉:愛樹˙護樹˙植樹之2
人們應該不難預見自己兒孫,將來只能窩在巷弄、牆角遊戲,
在商家廣告牌和路邊變電箱後面躲貓貓,在大樓樓梯間爬上爬下……
文/吳敏顯
1
樹是人類最和善、最可信賴的鄰居。在平地如此,山上也一樣,大家卻很少真心對待他們。
我只能坦白招供,對於樹的認知,通常僅止於老樹、大樹及小樹之區別,想進一步了解得靠圖鑑或行家指點。
樟樹、九芎、木麻黃,茄苳、楠仔、尤加利,楓香、雀榕、水柯仔……,還有許多不知名姓的樹,
曾經與我住在同個市鎮甚至同條街上,早已是親近的老鄰居。竟然得等到半個世紀過去,才發現他們一個接一個失去蹤影。
他們住過的地方,已被闢為道路,被挖成排水溝渠,被蠻橫粗暴的大樓占據。
我小時候,樹木總是排著隊,站在路邊看我們愁眉苦臉地上學;經過大半天,他們仍舊留在原地,等大家嘻嘻哈哈地放學。
每逢初夏,烏鶖即從樹梢輪番俯衝,毫不留情地朝著我們小蘿蔔頭空襲。
等我長大擠客運車到城裡讀中學,群樹照樣守候路旁,彷彿訓練有素的三軍儀隊,誰都可以冒充大將軍去逐一檢閱。
荒野地另有諸多高矮不一的樹木,伸長脖子、歪著腦袋看熱鬧。
村裡的老榕樹長著滿臉鬍鬚,像透戲台上的老神仙,整天蹲坐廟口教小孩子盪鞦韆,
同時陪伴一群阿公納涼聊天,吸著他們吐出來的二手菸。
我們常在鄉公所廣場捉迷藏,用稚嫩的額頭頂著木麻黃肚子,拉扯龍柏的裙襬,令他們忍俊不禁,讓人很快教扮鬼的童伴逮個正著。
手腳靈巧的,一溜煙爬上柳樹肩膀,躲進他披肩的髮叢,代價往往是手臂頸脖被毛毛蟲充當繪圖紙。
老師說,無論大樹小樹都會呼吸。白天他們呼出新鮮氧氣,天黑開始放臭屁。氧氣使我們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身強力壯;
而樹木放的臭屁則是二氧化碳,吸多了便氣傷咳嗽,肺葉一旦咳出破洞,有如撈魚的網子,再多氧氣也兜不住,最後可能死翹翹。
老師的結論是,乖孩子一定要早睡早起。
2
重陽前幾天,與一群寫作的朋友到山區住了三天兩夜。
大家像小孩子那樣,跌跌撞撞地在海拔二千公尺的太平山原始森林穿梭,面向層山群樹,練習深呼吸。
十幾個人左繞右繞地跟翠峰湖玩躲貓貓,萬萬想不到這高山湖泊竟然赤身露體,大剌剌地把天空和陽光攬在懷裡。
或許她發現我們色瞇瞇盯著,旋即裹上一層又一層絲綢。
轉到棲蘭神木園區,大家搭乘樹梢的雲霧翅膀,飛越兩千五百多年時空,追隨孔老夫子溫習年少時背誦的《論語》;
我們不曾忽略到兩千一百多年前就站在這兒的司馬遷,圍在老人家筋脈浮凸的腳下,聽他講古,講自身的慘痛遭遇。
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都說難得遇見這麼多寫作同好,立刻絮絮叨叨說起自己如何被糖尿病和眼疾所糾纏,
他勸勉後生晚輩,讀書寫作可不要太過勞累。
唐太宗躲在雲霧裡,彷彿飄浮的幽靈。唉!當帝王的總是難以親近,歷代皆然。
走過福德廟沒多遠,發現前一天端坐在太平山鎮安宮的鄭成功,已先我們在這兒落腳。
化身為近四百歲扁柏的延平郡王,對台灣這個海島了解甚深,時刻不忘在頭頂撐開遮陽兼遮雨的大傘。
山上到處是上了年紀的紅檜及扁柏,各自敘說著過往,且一再用椏杈朝天空揮毫,
伸展樹根以行草在山徑題詩,希望大家多少有所領悟。
太陽是個畫家,把遠山近山彩繪得青綠有致;雲霧更是箇中高手,渲染皴擦,教人看得逸興湍飛。
隨時隨地裁剪一段林中步道帶回都市裡,便是仙境。
滿山皆樹,少掉幾棵沒有人會發覺,可令人詫異的是大家愛樹,處處為樹讓路。
觀景台、步道上如此,連威權時代蔣公行館旁的木棧道也不例外,步道中央開了窗口,任由兩三棵小樹自在地成長。
山上旅行,話題當然離不開紅檜、扁柏,以及赤楊、鐵杉、九芎等許多樹種。感覺最親近的,應屬九芎與乳名叫水柯仔的赤楊。
兩株老九芎並肩站立,試圖跟紅檜、扁柏較量。兩百年前,宜蘭城土堤城牆上曾大量栽植九芎,使這座形似八卦的城池又稱九芎城。
至於水柯仔,個個練有輕功,動輒成群結隊自平地一路躍上二千公尺,甚至蹦到更高的山上。
在宜蘭鄉下,他和茄苳一樣到處留下身影,某些聚落乾脆用「柯仔林」「茄苳林」命名。
檜木則讓我想起青少年時期住的老屋,那是父親從一個叫「吃教樹仔」的教徒手中買來的。
早年大家對洋人傳來的宗教心存排斥,說「吃教,死沒人哭!」要住進這種人的房子,免不了有閒話。
但它可是全村最好的木頭房子,檜木梁柱以接榫架撐,牆壁全部用整片檜木板鑲嵌,工法俐落。
沉穩的色澤遍布雅致的紋理,不時散發特有的清香。
村人原本用看戲的心情,等我們入住。誰都不曾料到,附近駐軍營長要求先借住幾個月。村人說,總算有官符破煞!
連教漢學的先生也樂意在客廳教大家讀《秋水軒尺牘》。
我深信,由幼童到高中畢業這十幾年間,檜木香氣已穿透嗅覺、觸覺滲入我身體,留在我肺葉,且隨著血脈循環,迄今仍未消散。
在山上幾天,神清氣爽,似乎讓我有了進一步的確鑿認證。
3
半個世紀以來,我數度到此山區,每次感覺都不一樣。
第一次上太平山,我十五歲。瞅見住著兩千多人的林場,遍布木構建築的員工眷舍,還有只需掛帳不必付現金的福利社。
其他像國民小學、公共浴池、招待所、醫務室等一應俱全,不管流籠站、蹦蹦車站,小學裡每間教室,皆設有供人取暖的火爐,
比平地任何村莊熱鬧周全。可惜後來幾次上山,統統不見了。
接著森林鐵路拆了,停止伐木了,蹦蹦車、流籠廢棄了。新闢建的林道,變成通往森林遊樂區的公路。
寫作的朋友在印有舊照片的書冊中,看到不少早年砍伐、運輸木材場景,已少掉慘烈殺戮的氛圍。
極目所及,群山裡擠來擠去的老老小小樹木,無不綠意盎然,笑臉迎人。
反而平地還有一些樹,常被迫和新栽的電桿爭風吃醋,人們卻偏袒那帶來生活便利的科技新貴,把樹逐一理個光頭,
更不准他們隨便揮舞手臂。
過去大家對待樹木鄰居的態度一貫如此。想騰出空地蓋樓房,砍!想停放車輛,砍!必須掃落葉,砍!
要打通道路,要拓寬路面,要截彎取直,砍!砍!砍!
近些年,現代人自認為講究文明,用移植替代砍伐。要蓋樓房,移!要停車輛,移!擋在門口礙了風水,移!
要開闢計畫道路,要挖水溝,要栽電桿,移!移!移!
到處有人大言不慚的說愛鄉土,卻時刻謀畫如何砍除樹木或逼迫他們遷讓居所。
處心積慮盤算的,是哪棵樹木立足所在市值多少?將他移走闢成道路,可以爭取多少選票?
樹木沒戶口,被砍了、被移了、失蹤了,甚少有人關切。人有嘴巴能辯解喊冤,樹沒有;
人有選票,樹沒有,儘管他們在某個角落定居傳承了好幾代。
一朝權勢在握,誰也不顧長幼有序先來後到的倫理,不顧樹被移植不易存活。
這麼蠻橫,只有鄉下人說的「乞丐趕廟公」足以形容。
其實,人們應該不難預見自己兒孫,將來只能窩在巷弄、牆角遊戲,
在商家廣告牌和路邊變電箱後面躲貓貓,在大樓樓梯間爬上爬下。
4
我住的宜蘭市區,早先在路旁種樹當鄰居,後來車多人多房子多,樹即陸續遭人就地處決或強迫移植,
僥倖躲過幾次劫難的,仍然岌岌可危。
笑話說,某些樹木隨著電線桿一起地下化了!只是電線桿、電話線桿地下化之後,通常會在路邊紅磚道霸占地盤,
豎立一個個大鐵箱,噴上「有電勿近」即可雄霸一方。而我們老鄰居似乎什麼也沒留下,原本的住處很快被澆上水泥或柏油。
許多年少時舊識,如今已不見蹤影。明明是才在眼前的景致,轉瞬卻變成荒誕的傳奇。
我們僅能告訴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很久很久以前,每條道路旁邊以及空地裡,曾經長著很多樹木,
大樹會生下小樹,小樹又陸續長成大樹和老樹,他們全是人們的好鄰居。」
孩子們聽了,肯定要問:「後來呢?後來這些鄰居到哪裡去了?」
舊街道沒有樹,新開的道路則忘掉找回老鄰居。尤其在市中心,橫向如此,縱向如此,連廟宇前面照樣光禿禿。
和寫作朋友下山途中,我數度透過車窗眺望平原景致,能清楚映入眼眸,盡是密密麻麻的水泥樓房。
它們團聚成一整撮市街,猶如眾多灰沉沉的消波塊堆疊一起,遍尋不到綠意。
感覺跟科幻片中的怪異星球,跟荒漠裡的海市蜃樓,著實沒什麼兩樣。
稍一晃神,準會誤認它是一處刻意規畫出來的──碑石林立的墳場。
我對同行友人說,不論寫詩寫散文寫小說,總糟蹋過很多紙張,對樹木鄰居虧欠甚多。
若是有「抓交替」或輪迴報應之說,我們這群人來生投胎,大概只能當樹。
山上的鄰居們,請你不要嫌棄我們。打有人類以來,就有不少人自以為是,動輒誇口「人為萬物之靈」,
結果把個美麗的地球攪得烏煙瘴氣。
也許,也許得等到若干年後,整片缺乏群樹幫忙涵養水分的平野,下沉變成沼澤或海洋時,大家才會想念你們這些鄰居吧!
●2014/01/02 聯合報
標籤:
瀏覽次數:
181
人氣指數:
7581
累積鼓勵:
37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2
7
2
2
敲掉水泥迷思(下)/吳晟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放下的美好/王丹